王剑飞正在给留守娃辅导。
□本报记者 樊邦平 文/图
一间“教室”,几张桌子,构成了雅安市雨城区南郊乡余家村每天下午4点至6点最热闹的场所。
5月16日下午5点,余家村公共服务中心的这间小房子早已热闹非凡。
几张桌子围城一圈,十几个留守娃端坐其间,从小学到初中,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聚在一起,温习功课,完成课后作业。
屋子里的“孩子王”王剑飞来回穿梭于不同的孩子之间,从语文到数学,从课本到社会,面对孩子们的不同提问,他都会耐心回答,并帮忙纠正错误。
“孩子王”爱公益每周都到村里来
王剑飞已记不清楚自己是第几次来余家村了,今年以来,周一到周五,他基本上都会到村里来看这群孩子们。哪天有事耽搁了,他心里还总是惦记。
王剑飞是四川农业大学社会学专业的大一新生。今年开学以来,他打听到了余家村有个为留守儿童做课后辅导,当孩子们“伴读郎”的公益项目,便果断加入,成为了这里的“孩子王”。
“课后作业有不懂的,就到这里来找志愿者老师开小灶。”余家村3组的孙国桥在乡中心小学就读五年级,今年以来,每当下午4点放学后,他便会径直来到活动中心,将一天的课程温习一遍,在做课后作业时,遇到不懂的地方,就找志愿者老师请教。
“我数学成绩最差,以前只考得到50多分,后来每次放学到这里来找志愿者老师辅导,便把课堂上不懂的问题全都搞明白了,现在数学考80分已经不是问题。”孙国桥告诉记者,春节后,父母便外出打工,家里就他和爷爷奶奶,课堂里的知识,老人不懂,在家一个人学习也理不清头绪,每天放学后到村上的服务中心,和小伙伴们一边学习,一边玩耍,再惬意不过了。
经费紧缺或难长久开展活动
“这些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下午4点至6点之间,是孩子们的管理真空期。此时家长们还在地里干活,学校却已经关门。孩子们的家庭作业常常无人辅导,课后生活无人引导。”王剑飞告诉记者,开设这样的公益活动很有必要,充分利用了下午放学后的宝贵时间,帮助了孩子们的学习成长。
在余家村帮助留守儿童辅导课后作业的项目叫“四点半课堂”,它是雨城区发起的一个公益项目,由雅安市曙光公益传播服务中心负责组织,中心秘书长方文清告诉记者,该中心负责了余家村和另外一个社区的活动,王剑飞便是他们请来的固定志愿者。在余家村,除王剑飞外,还有一位固定志愿者,周一到周五,他们两人轮流值班,在余家村辅导留守娃们。
“辅导孩子们的课后作业,陪伴孩子玩耍,并非志愿者伴读的全部,在一些重要节点上,我们还要开展一系列的趣味活动,帮助孩子们摆脱留守的烦恼,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快乐的童年。”方文清告诉记者,在余家村的“四点半课堂”上,孩子最多时有25个,来自小学和初中各年级,整个活动,对孩子们都是免费的。
但该项活动要成为一个服务留守娃的常态活动并在农村地区全面推广,也面临着难题。
方文清告诉记者,该项活动是政府发起的,但这个项目的经费只够维持一年的活动,一年后,活动该怎么开展?现在他还不知道。
方文清呼吁,社会公益活动既需要政府的支持,也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帮助,组织这样的活动,也需要基本的运作经费,希望接下来有更多的社会人士加入到陪伴留守娃的活动中来。
新闻推荐
凭栏远眺邛海。荷叶灯点亮客栈大厅。外国友人齐聚民宿客栈。西昌不愧是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怡人的景色让人心醉。逢年过节,总有众多游客到西昌休闲度假,看尽美景,尝遍美食,困了累了,自然要找一个舒...
雅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雅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