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如意文/图
说茶9
茶叶以其清雅独特的风味和与人们生活密切的关系,很早就得到了诗人们的青睐。诗人们对茶叶的歌咏,就好像给茶叶缀上了美丽的明珠,使人们更加爱之,饮之,歌之,颂之,美味和意蕴无穷无尽。
前身疑是竟陵翁
南宋大诗人陆游,一生创作诗歌极多,至今尚存900余首,其中内容涉及茶的诗就有320多首,是我国诗史上咏茶最多的诗人。陆游好喝酒,也经常饮茶,用茶来解酒,以保持清醒。
酒惟排闷难中圣,茶却名家可作经。
北窗高卧鼾如雷,谁遣香茶唤梦回。
唾壶塵尾已从省,茶灶笔床犹自随。
饭囊酒瓮纷纷是,谁赏蒙山紫筍香。
在这些诗句中,道出了诗人嗜案茶的衷情。茶,使他从醉梦中清醒;茶,使他认识到人生的积极意义;茶,使他战胜孤独苦闷,排除睡魔;茶,使他吟咏不辍,抒发了有志难伸的壮士情怀,也借此讥讽那些“饭囊酒瓮”。仔细品读陆游的咏茶诗,可以悟出真正的“茶道”来。
人情苦翻覆,吾意久蹉跎,
困睫凭茶醒,衰颜赖酒酡。
碨茶落雪睡魔退,激水跳珠凉意生。
江风吹雨暗衡门,手碾新茶破睡昏。
诗人不仅仅要说茶能驱却睡魔,也能解除酒后的睡昏,他是在设法使人们从避世绝俗的桃花源中清醒过来,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以期唤醒国魂。
陆游深知饮茶能修身养性、延年益寿,他将饮茶融于他的文化生活中,使饮茶更增添了诗的情趣和意境,同时茶也丰富了他的人生乐趣,寄托了他的高尚情操。
平日气吞云梦泽,暮年缘在武夷君,
幸有笔床茶灶在,孤舟更入剡溪云。
雪液清甘涨甘泉,自携茶灶就烹煎。
一毫无复关心事,不枉人间住百年。
“笔床茶灶”陪伴了陆游的一生,无论在什么境况下,只要有了一支笔,一盏茶,他似乎就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这便是诗人纯真的精神境界和清雅的生活情趣。
陆游还喜欢自比茶神陆羽:
手品《茶经》常在手,前身疑是竟陵翁。
桑苧家风君勿笑,它年犹得作茶神。
遥遥桑苧家风在,重补《茶经》又一编。
这里的“竟陵翁”“桑苧”都是陆羽的别号。陆游虽好酒贪杯,自我陶醉,但并不以酒神杜康自命,可见他对茶有深厚的情感、特殊的喜好,非酒可比。陆游的好茶不是肤浅的,他研究《茶经》,自称“桑苧家风”,还有续补《茶经》的心愿,可见,他不单单是嗜茶咏茶的诗人,够得上是一位古代茶叶学者了。
窨得茉莉无上味
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罢造龙团”,开创了散茶的全盛时代,这在四川的茶叶制作中也有体现。据《清稗类钞》记载,四川邛州、雅安所产的“锅焙茶”大量销往西藏,喇嘛“珍为上品”,被诗人赞为“性醇味厚解毒疠,此茶一出凡品空”,把“锅焙茶”与蒙顶茶相提并论。由于制作技术上的改进,炒青取代了蒸青,散茶的制作普遍窖用香花,以提高茶叶的自然品质和香气,诸如茉莉、玫瑰、蔷薇、栀子、梅花等皆可入茶,等到适时花季,“摘其半含半放香气全者,量茶叶多少,摘花为伴。”茉莉花茶最早是士大夫赏玩的香料茶,到明清时期已商品化,成为大众喜爱的茶饮,明末小说家钱希言有七言诗云:
斗茶时节买花忙,只选头多与干长;
花价渐增茶渐减,南风十日满帘香。
四川的花茶早在清代已远近闻名,特别是四川西部以茉莉花为主要的香花,经过窨制的茉莉花茶成为四川人的最爱。李调元是清代四川的大才子,他有一首以《茉莉》为题的诗作,描写了晚清嘉州地区(今乐山)茉莉花栽种和销售的盛况:
田田茉莉种山家,蝶乱蜂狂十里斜;
怪道花奴多醉色,嘉州米价不如花。
喜欢坐茶馆的老成都,最爱喝的还是花茶,有些成都老茶客保持了一辈子这样的生活习惯:早早地来到茶铺,用一碗 “三花”开始寻常而舒心的一天,一碗热气腾腾的花茶在手,未饮已清香扑鼻,品之浓香饶舌,品后余香不散,和一些老相识边品边聊天,一派天然,乐在其中,正如诗中所言:倾杯灌水焙茗忙,邀约聊天论短长;话到今年风雨顺,新茶款款比清香。
从来佳茗似佳人
大文豪苏轼,四川乐山人,号东坡居士,他不仅嗜酒,而且好茶。他终生沉浮宦海,到过南方许多茶区,他用那支生花的妙笔,写茶入诗、入词、入文,内容涉及面极广,一如他对饮酒、酿酒一事的认真态度一样,他对茶树栽培、茶叶加工、茶叶功用和饮用方法等也都有细致的描述,同样表现出一种全力的投入。
苏东坡的茶诗有几十首,其中《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写的就是作为贡茶的福建团茶: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末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这里把“佳茗”比作“佳人”,真是贴切而美妙,是茶诗中的名句。他在另一首诗中称赞建溪茶“一一赋与君子性”,对茶叶的评价也是颇高的。
苏东坡的诗不仅叙述了茶叶的历史,种茶的经验,茶叶加工器具和方法,他对泡茶用的泉水也很有研究,在《汲江煎茶》诗中他对烧茶开水作了详尽的讲述。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茶雨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苏东坡的茶词虽不多,但这些咏茶的篇章,词句优美,耐人寻味,每每为人所称道,像这首《行香子·茶词》:
绮席才终。欢意犹浓。酒阑时、高兴无穷。共誇君赐,初拆臣封。看分香饼,黄金缕,密云龙。斗赢一水,功敌千种。觉凉生,两腋清风。暂留红袖,少却纱笼。放笙歌散,庭院静,略从容。
写酒宴方散,逸兴正浓。人们开始传观皇上所赐的“龙团”茶,赞不绝口。“初拆臣封。看分香饼”,是说得到这赏赐后一直都舍不得饮用,等到好友们聚齐才初次开封,其珍视爱惜之情尽在此八字之中,下阕写斗茶的乐趣以及品饮后“两腋清风”的快感,竟致使人流连忘返,此时的苏轼,唯愿在一片宁静之中与茶神交,乐在其中。他的《望江南》词中“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写得又是那么清新、流畅、自然,见解独到。
茶中故旧是蒙山
从西汉时起,蜀人就开始在蒙山种植茶树,可见,蒙顶茶是中国最古老的名茶品种之一,陆羽在《茶经》中品评天下名茶,曰:“蒙顶第一,顾渚第二”,因此,历代文人学士留下了不少称颂蒙顶茶的诗篇,一句“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更是成为四川名茶绝佳的广告词,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与贾岛齐名的苦吟诗人孟郊,享有“郊寒岛瘦”之誉,孟郊远在山东,却独好蜀茶,他曾写有《乞茶诗》,向在朝廷做官的友人讨要蒙顶贡茶:“蒙茗玉花尽,越瓯荷叶空;锦水有鲜色,蜀山绕芳丛。”刘禹锡《西山兰若茶诗》:“何况蒙顶顾渚春,白泥赤印走风尘。”唐代黎阳王还专门写了《蒙山白云岩茶》诗:“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北宋画家文同,是苏东坡的表哥,他不仅以擅长画墨竹著称于世,也是一位品茶的高人。
清代名士赵恒曾在《拭蒙茶诗》中称赞蒙顶茶,活色生香,令人垂涎:
色淡香长品自仙,露芽新掇亲手煎;
一壶沁入诗脾后,梦醒甘回两颊涎。
蒙顶茶是蒙山各类名茶的总称,其中品质最佳的如蒙顶甘露、蒙顶黄芽,其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醇厚鲜爽,条形细紧显毫,色泽碧绿光润;茶汤清亮、深泛绿、浅含黄,舒展后的茶形,一芽一叶清晰可见,具有高山茶的独特风格。蒙顶茶以紧卷多毫、色泽翠绿、鲜嫩油润、香气清雅、味醇而甘,扬名中外。正是:万紫千红花色新,春报极品味独新;银毫金光冠全球,叶凝琼香胜仙茗。
新闻推荐
从前,“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如今,开放成都,却与世界无限接近。这座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会点的城市,正在朝着建成中国西部综合交通主枢纽不断发力。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命脉。畅通高效的交通运...
雅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雅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