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风景名胜区资源丰富,体系完备,建设保护工作基础良好;市域内经国务院、省、市政府定级的风景名胜区12处,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近10%;有青城山-都江堰、西岭雪山、龙门山、天台山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全国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最多的城市之一,同时也是全国唯一既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又拥有世界自然遗产的省会城市。
点击“十二五”工作
“十二五”期间,成都市风景名胜区保护工作有序,确保资源永续利用。
完善制度建设。设立了各级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内设机构健全、政企分开,制定实施了《天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办法》、《西岭雪山管理制度及办法》等规章制度。
加强规划管理。全面完成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启动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天台山、西岭雪山风景区总体规划已上报国务院,省级风景名胜区鸡冠山-九龙沟总体规划经省政府批准实施。做好风景区详细规划的编制审批。
强化监管工作。依法按程序,做好重大建设项目监管,成达铁路、成都至雅安铁路、成简快速路等省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均按程序由风景区管理机构提出意见,经市建设主管部门审核,报省住建厅审查批准或报住建部审批同意后,办理报建相关手续。
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做好风景区灾后重建,开展风景区信息化管理建设,不断完善风景区各项软硬件设施,按功能规范合理设置各类标志标牌。
点击“十三五”展望
即将到来的“十三五”期间,成都市将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新型城镇化、美丽中国建设、区域***等重点工作,充分发挥风景名胜区在生态保护、文化传承、旅游休闲、区域促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不断做好风景名胜区提升工作,进一步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促进旅游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成都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设。
——围绕“有效化解当前问题、科学保护利用景区资源、健全完善组织机制、引领带动区域农村地区全面发展、强化项目规划建设程序、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等重点,研究风景名胜区建设与保护工作的下一步发展与实施路径。
——开拓思维,树立大景区意识,以“保护与利用并重”的思路,风景名胜区建设保护工作要与周边区域的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等工作相统筹,以风景名胜区为核心吸引,科学谋划“山里游、山外住”的联动发展方式,1个景区带动3至4个农村乡镇,培育打造出业态多样、特色鲜明的区域规模经济,促进农村地区***,形成“1+1>2”的多赢局面。
——贯彻落实《风景名胜区条例》、风景区总体规划要求,严格控制风景名胜区内的城乡建设行为,按照风景名胜区规划逐步迁出核心景区内与风景名胜资源保护无关的已建建(构)筑物。科学确定风景名胜区内镇村发展规模,综合整治风景名胜区内的村庄居民点,控制城市向风景名胜区蔓延。
——以“生态,民生,旅游”为发展理念,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立足挖掘和展示成都特色文化氛围,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提高景区旅游服务功能,以增强景区基础设施软硬件实力为抓手,拓展景区旅游发展空间,全面推进成都市景区持续、协调、健康、快速发展。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侯初初)昨日,由省戏剧家协会和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共同主办的“京韵飘香”——中国西部城市职工京剧大联展活动在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拉开帷幕。本次活动将持续至本月16日,期间,来自成都、重庆、...
雅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雅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