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祖信
道教的唱词和生死观
有资料记载:“早在原始社会期间,便出现了对鬼神的崇拜。……先民认为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河岳,都有神灵主宰,从而产生敬畏。……出现了专门从事人神勾通的巫祝。”
自有生命以来,人们对死亡的畏惧,对长生的渴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深睡眠中的梦境,引发了人们的想象,于是在心灵中构想了生命永恒的幻境。在智者、觉悟者的补充下,完善了人们的构想。出现和形成了天上的神仙,地上的人类和九泉之下的阴朝地府三个系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善行的肯定和赞扬,对恶行的厌恶和鄙弃,对罪行的深恶痛绝,于是在通往九泉之下的黄泉路上设置了望乡台、奈河桥,在阴曹地府设置了十八层地狱。对结束人生的每个人,在人世间的所作所为,进行逐一审查,赏善罚恶,量刑入狱。更构想了六道轮回,对在人间借钱借物,赖账不还的人打入畜牲道,让他变猪变马偿还。
道教的阎王,相当于西方人构想的“死神”,拥有非常的权威,“当死神慢慢和你靠近,你的生命便逐渐枯萎。”“听到死神一声召唤,便应声倒下。”道教的十八层地狱,表现了前人丰富的想象,但其阴森恐怖,痛苦惨烈,增添了人们对死亡的畏惧。小时候,笔者随母亲参加一长辈的葬礼,听到一些唱词。回家后,母亲为笔者背诵并讲解了“一张纸儿四方裁”共八句唱词,心里充满了凄楚和畏惧。长大以后,又多次参加了丧葬仪式,和道士先生有所接触了解,对人生也有了肤浅的认识,后来读到唐伯虎的《七绝》:
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无妨。
阳间地府俱形似,只当飘流在异乡。
2011年8月,在雅安参加“茶马古道研讨会”和西藏代表李恩义先生坐在一起,会后闲聊间,他说:“你们汉族对死亡很纠结,我们藏族认为死亡就像回家一样。”受他们的影响,笔者便把几句唱词扩写为六段:
一张纸儿四方裁,阎王老爷带信来。
三天不吃阳间饭,四天跑拢望乡台。
站在台上回头望,顿觉心凄意徘徊。
大的儿女哭哀哀,小的儿女望回来。
黄绿丧联贴门上,庭院冷落有余哀。
功名富贵烟云散,尸体入棺土内埋。
五色小旗插坟上,几个花圈两边排。
香烛纸钱化灰烬,随风飘散作尘埃。
回首平生应无憾,莫让悔恨萦胸怀。
人间纵有千般好,阎王不发免死牌。
人生好比一段路,走到终点又重来。
何必因畏将来死,眼前活得不开怀。
其实生老病死,乃人之必然规律。古人云:“生者,人之常;死者,人之归。”有一次朋友聚会,不知是谁讲了一副对联:“先去后去都得去,迟来早来总要来。”也说明了同样一个道理。欣逢盛世,国泰民安,物资丰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在祭奠先人,缅怀烈士,不少人都会想到“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人生短暂,不应虚度,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微薄之力。 (全文完)
新闻推荐
3月3日,记者在雅安市雨城区合江镇看到,大年还未过完,茶农们已经走进茶园里,开始为采摘第一批春茶而忙碌。合江镇全镇茶园面积达3.4万亩,人均茶叶收入达8752元,占全年纯收入的78%,茶叶产业已成为全镇支柱...
雅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雅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