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良芳 文/图
一条崎岖泥泞的小土路,几十间低矮破旧的土砖房,十余畦靠天吃饭的贫瘠地……这是2010年以前的康定市捧塔乡阳林村。如今,走进阳林村,一幢幢新楼拔地而起,平坦宽敞的水泥路修到了家家户户门前,有的村民家门口还停放着小车。旧貌换新颜,这都缘于该市近年来大力推进农村产业扶贫政策措施,让村民们脱贫致富,迈上小康之路。
唐良波是地道的阳林村人,村里太穷,他不得不到外地谋求生计。2010年以前,他是一名货车司机,常年在康定市折西地区跑运输。一次在和朋友的聚餐中,他品尝到了从未吃过的藏香猪,肉质的鲜香、高于一般猪肉的价格让他久久不能忘怀。而正是这顿看似不起眼的一餐饭,让他萌生了饲养藏香猪的念头。
说干就干,回到家中后,在捧塔乡党委、政府的指导和康定市扶贫移民局的扶持下,唐良波组织部分村民投入资金成立了康定市金汤藏香猪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养殖藏香猪,成了该市规模化养殖藏香猪的第一人。
藏香猪体型小,营养价值高,而且皮薄肉厚,味道鲜美,不油腻,无腥味。但人工养殖很麻烦,单一的圈养会改变肉质,而过度放养又会导致猪崽丢失。虽然阳林村独特的天然资源和气候条件是养殖藏香猪的良好场地,但唐良波因资金缺乏,养殖方式传统落后,养殖效益迟迟上不去。
此时,市农牧科技局会同扶贫移民局请来了专家,帮唐良波解决了藏香猪养殖的技术瓶颈。合作社成员在专家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学习,在充分调查和实践后,渐渐掌握了藏香猪养殖和防疫技术,并制定了科学喂养藏香猪的食物配方。
几年下来,“喝泉水、吃山珍”长大的藏香猪成为康定藏族饮食文化的一个品牌,是康定市各大餐馆争先抢购的香饽饽,甚至天全、雅安等外地顾客也寻访到此,猪场里的藏香猪供不应求。市场的火爆,让合作社想扩大养殖规模,却苦于没有资金。在唐良波为此苦恼之时,市扶贫移民局(两资办)伸出了援手,58万元资金的注入,解决了合作社的燃眉之急。同时该局投入100万元整村推进资金,对村里的基础设施和活动室设施设备进行了改善,解决了62户群众养猪圈舍建设资金。
2014年,是阳林村村民开始养殖藏香猪的第一年,也是他们收获希望的第一年,村民们靠养殖藏香猪赚到了家里的“第一桶金”。“如今有党的富民惠民政策扶持,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们村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脱贫致富奔小康指日可待。”该村养殖户说。
阳林村脱胎换骨般的变化,只是康定市扶贫移民工作的一个缩影。康定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重大的民生工程抓实抓好,先后制定出台和组织实施了一系列有关扶贫开发的强农惠农政策措施,不断加大扶贫工作力度,积极增加扶贫资金、智力投入。特别是近年来,市扶贫移民局紧紧围绕农民增收,以贫困村、贫困农户为重点扶持对象,切实打好扶贫攻坚战,走出了一条由给钱给物送“拐棍”、由单家独户“输血”扶贫,到以整村推进为切入点、以产业扶贫为抓手,拔穷根送技术,全盘“造血”的扶贫新路,实现了贫困地区的跨越发展。
2013年,该市投入两项资金200万元用于捧塔乡捧塔村、阳林村及孔玉乡阿斗沟村三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藏香猪养殖。项目资金主要用于圈舍建设和种猪的引进。通过项目实施,使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为使藏香猪养殖走上规模化,使更多的群众受益,该市继续争取上级支持,2014年申报了600万元现代农牧业增收资金,其中200万元用于孔玉乡俄日村和阿斗沟村两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藏香猪养殖基地建设,其余400万元用于核桃产业发展和羊肚菌产业发展,为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为群众增收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闻推荐
2月12日,美国纽约时报广场的“中国屏”播放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宣传片。被誉为全球华人“年夜饭”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宣传片12日首次亮相纽约时报广场“中国屏”,让美国民众近距...
雅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雅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