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绵阳市对口援建雅安市雨城区。紧紧围绕“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灾后恢复重建新路子,绵阳市坚持真情援建、科学援建和高效援建,初步探索出了 一条“地方负责制”下省内对口援建的创新之路。
坚持科学援建,助推灾区经济社会大发展。对口援建要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必须用科学理念指导对口援建,用科学援建助力灾区发展。
一是以科学规划引领对口援建。早在援建之初,我们就坚持把规划编制作为援建的“头等大事”,邀请台湾大学夏铸九教授等知名设计师编制完成《雨城区中里镇总体规划》等4个规划设计。规划突出中里镇衔接上里古镇和碧峰峡风景区的独特优势,设计了风雨廊桥等标志性建筑,挖掘和放大旅游服务、商贸流通等功能。特别是集中安置小区农房采取 “前店后屋”的建筑模式,把商贸和居住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家家都有商店、户户都有旅舍”的生动格局。
二是以科学建设加快对口援建。以“交钥匙”的方式,筛选实施了中里安置小区跨河桥梁、幼儿园等7个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援建项目,估算投资5330万元。始终严格执行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和技术规范,全面提高项目综合质量,力争把每个项目都建设成为精品工程。
三是以科学管理促进对口援建。坚持量力而行,不贪大求洋,科学使用、整合和监管援建资金,用最少的钱办最好的事。发挥政府资源的聚集效应,鼓励和支持绵阳慈善组织等参与援建,达到“1+1>2”的效果。
截至目前,协助雨城争取嘉诚基金会、乐施会等慈善组织捐资2000余万元用于中里重建。对口援建的科学推进,有效地助推了雨城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2014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1%。
坚持真情援建,助推灾区人民生活大改善。
对口援建雨城区既是省委、省政府交给绵阳的光荣任务,更是一个灾区对另一灾区爱的接力和传承。我们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最终标准,竭尽全力促进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一是最充分尊重群众意见。对口援建的质量和成效,受援地群众心中最有数、最有发言权。无论规划设计编制,还是援建项目确定,都充分尊重当地群众意愿。民意彰显在农房设计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反复数次召开 “坝坝会”讨论设计方案,大到户型结构、小到建筑材料。“前店后屋”的农房设计由最初的纯木穿斗式“三进”模式演变为最终的砖混结构“二进”模式,每一次演变都是设计理念与群众意愿的融合、大师智慧与大众需求的互动。
二是最广泛开展交流合作。着眼于交流提升、合作发展,援受双方在经信、农业、文化、教育等多个部门之间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
截至目前,协助雨城引进中川国际投资7亿元农村综合开发项目;绵阳外国语学校领办雅安市雨城区第二中学校;市文旅集团组建中里乡村酒店管理公司,搭建乡村民俗酒店联营平台,带动当地群众共同致富。三是最积极实施人才培训。以“交支票”的形式,确定人才援建专项资金200万元用于实施专业技术人员等6类人才培训,力争3年内协助雨城区培训各类人员8000人次。截至目前,已培训各类人员5000余人次。
坚持高效援建,助推灾区恢复重建大提速。作为灾后重建的有益补充,对口援建必须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做到既要“好”又要“快”,力争援建项目早日建成投用、早日惠及群众。绵阳市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级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对外援建工作领导小组,并在雨城区设立前线指挥部,构建了 “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援建工作机制。市委、市政府先后22次专题会议研究援建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等市领导先后20次带队赴雨城区考察调研,定期或不定期协商解决问题,有力推动了援建工作高效开展。截至目前,绵阳市援建的7个“交钥匙”项目已完工,部分项目已投入使用。在援建的带动下,雨城区灾后重建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目前,纳入重建总规的355个项目已全部开工100%、完工61.4%。
新闻推荐
大病保险全覆盖 医务人员调薪酬——聚焦政府工作报告里的医卫热点
“大病医保全覆盖”“医务人员工资薪酬调整”“全面完善二孩配套政策”……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这些医疗卫生热点将如何落地?代表委员对此展开讨论。大病保险全覆盖百姓就医更有保障...
雅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雅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