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0日,一场强烈地震让雅安市名山区遭受了严重损失。
2013年8月,攀枝花市与雅安市名山区就灾后重建工作进行对接,并与名山区正式签订《攀枝花市对口支援雅安市名山区“4·20”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框架协议》,标志着攀枝花市对口援建名山区灾后重建工作正式启动。
攀枝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对口援建工作,紧跟中央,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重点,积极组织各方力量汇集名山区,重点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做好特色产业提升顶层设计、深化两地产业互动合作等,不断推进名山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取得新成果。
如今,名山区经历了由家园重建到产业提升的转变,攀枝花和雅安共同谱写了美丽名山的新篇章。
□本报记者 陶泓霖
找准关键点
携手谋发展
援建工作的关键,是在全面恢复灾区生产生活条件及基础设施等服务功能的同时,统筹兼顾,为灾区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名山区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人工种茶最早的地区,素有“茶祖故里”美誉。名山区总面积614平方公里,茶叶种植面积就达500平方公里。目前,名山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约半数来自茶产业。
灾后重建工作启动后,攀枝花市政府与雅安市名山区政府签订《关于合作共建雅攀蒙顶山茶产业园区的框架协议》,明确按照政府主导、市场主体、互利互惠的原则,合作共建雅攀蒙顶山茶产业园区。
名山区以攀枝花市提供的援建资金为基础,整合灾后重建资金,从茶叶全产业链恢复重建的角度建设茶产业园,打造“一园三区”:即国家级现代茶叶加工园区、茶叶产业科技创新园区、生态旅游观光产业园区,在稳步推进灾后重建的同时,为产业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目前,“一园三区”项目建设稳步推进:蒙顶山丰丰茶产业园项目预计今年6月建成投产;现代茶叶科技中心计划今年5月竣工投用;茶树种植资源保护区、新品种展示区、茶树良种繁育区、生态茶园示范区建设顺利推进。
同时,攀枝花携手名山加快实施茶产业提升工程,运用两地整合的8100万元产业重建资金和攀枝花市提供的2860万元援建资金,带动社会资金2亿余元支持援建。此外,攀枝花和雅安合作制定了蒙顶山茶产业整体提升发展规划,设立了产业发展扶持资金,通过强化交易市场体系、绿色防控体系建设等措施,推进龙头企业及专业合作社培育,深化品牌建设,促进名山茶产业向茶树良种化、产业高效化、生产标准化、营销市场化、茶旅融合化方向深度发展。
援建过程中,攀枝花市与雅安市不断深化合作,攀枝花企业认养茶园、两市开展对口合作招商引资……进一步加深了两地企业的互通互信和交流合作。
探索新模式
共建新名山
突出产业援建、开展智力支持……在对口援建名山区灾后恢复重建的过程中,攀枝花不断探索援建新模式。
除了产业援建,攀枝花市还大力开展智力援建,全市共派出住建、水务、财经、审计等方面专家35人常驻名山,从技术、质量、安全等方面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通过“送培训上门、集中培训、跟岗培训”等方式,为名山区开展了灾后重建管理专题培训等。
随着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的设立,攀枝花与雅安的联系更加紧密,两地既面临着共同的发展机遇,也肩负着共同的发展责任,更有着共同的发展利益,在产业、交通、商贸、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域拥有深厚的合作潜力和广阔的合作空间。
今年3月,攀枝花市与雅安市名山区政府签订《攀枝花市对口援建雅安市名山区产业提升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等,标志着攀枝花对口援建名山区从灾后恢复重建全面上升到产业对口合作。
根据签订的合作框架协议,攀枝花市将多措并举巩固提升对口援建成果,促进对口援建向对口合作进一步延伸。将协助名山区编制特色主导产业的灾后产业提升规划,做好产业提升顶层设计,推动工业与信息产业充分对接,深化旅游、康养产业、农业及农产品流通、商贸与金融、教育与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合作,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机制。坚持高层联系会议制度,成立合作协调工作小组,及时协调研究合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并推动解决。
随着一系列援建项目的顺利推进,名山区民生保障不断提升,攀雅两地产业互动更加深远,一幅攀雅共绘的梦想蓝图正逐渐变为现实。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1月15日电在15日上午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及网传四川省省长魏宏失联是怎么回事。中央纪委副书记吴玉良证实,魏宏涉嫌严重违纪,正在反省思过,下一步将根据违纪的情...
雅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雅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