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仁胜 丁洁 文/图
■青青的绿地因为无人打理变成了菜地或杂草丛生;小区因为车辆乱停乱放而显得混乱;楼道因为疏于打扫而污浊不堪;小区公共设施遭到破坏无人维修管理;遭遇噪音投诉无门;小区大门全天候“敞开”,进出人员杂乱,居民人身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
■在人们生活水平高速发展的当下,对于人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在一些老旧小区和还房小区,由于缺乏相应的物业管理,居住环境不尽如人意。
■小区物管尤其是老旧小区和还房小区的物管,成了困扰不少居民的问题,作为“管家”的物业管理部门又有什么样的看法?作为提升人居环境重要方面,老旧小区、还房小区的物管出路在何方?
现象
还房小区 缺乏物管问题多
小区绿化环境好、公共配套设施齐全、物业管理到位——这想必是不少市民在购房时最基本的考虑要素。连日来,记者在走访了一些老旧小区和还房小区之后发现,尽管部分小区身处城中位置,但由于缺乏物管,居住环境存在着诸多问题。
绿化地被改成菜地、公共停车位被改建成私家车库等,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本报也曾多次做过报道,但这样的事情在一些还房小区仍屡见不鲜。
在北渡小区的一处停车位上记者看到,原本有5个车位的,却有两个车位被堆上了建筑垃圾和一些被砍下来的枯枝败叶,紧张的停车位,催生了小区车辆乱停放的现象。狭窄的通道被堵,让进到小区里的车辆总是遭遇“狭路相逢”。
另外,据一些住户反映,小区里的路灯几乎没有发挥作用——十盏灯有九盏是不亮的;小区的公共院坝,被一些推销的、办丧事的、摆酒席的占据,吵吵闹闹的声音让很多人睡不着,但却投诉无门。
在牌楼路社区,不少住户实在看不过去,连连抱怨自己生活在垃圾一般的小区。乱搭乱建的棚子,随处摆放的烂沙发、垃圾筐,“潜伏”在草丛里的各种垃圾,楼道里胡乱堆放的杂物、垃圾,让人一出门就感觉焦躁和压抑……
不仅如此,在一些老旧小区,由于没有物管,安保设施也不到位,进出的人员混杂,车辆、物品被盗事件时有发生。记者走访了东兴区兴隆小区、北渡小区、桐梓小区以及市中区新建村、智慧村等小区发现,一些小区四面都是大门,各种小商小贩的车辆、流动商贩的摊子都能进入,人员可以任意出入。
作为小区管理最直接最基层的社区,不少社区干部对于物管的事也感到很头痛。
“很多人抱怨居住的地方环境太差,但对于一个月7元的卫生费,都舍不得出,能拖就拖。”东兴区西林街道办事处桐梓社区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花钱请的人连开工资都成问题了。
看法
转变观念 物管也可自助化
一个小家,需要管家的人;一个小区是由不少的小家组成的,同样需要管家。可为什么不少小区的物管却是“不管”,有的甚至处于空白?对于大家的事,又该如何管?
“自己小区的事情自己办”。和平广场小区多年来没有物业管理公司入驻,但是通过小区居民筹资请人搞保洁,小区环境卫生得到了保障。小区居民邱淑华说:“如果居民认为物业管理公司的费用太高,没必要享受那么周全的服务,那通过居民协商,可以低价聘请保洁员、保安等,享受最基本的安全和保洁服务即可。”她认为,市场的问题可以通过市场手段去调解。
“小区居民的思想观念转变了,物管的问题就好办得多。”市民黄元华认为,住进还房小区后,许多居民还没有习惯身份从农民到市民的转换,骨子里还是“各管各家”的想法,于是看到环境变差时会抱怨,但听说要出钱时又不乐意。“最重要的是思想观念要转变,如果小区变安全了,变干净整洁了,家家户户每月出一点钱也值得,否则的话,小区的治安和环境卫生就需要各家各户来共同维护,而这又对小区居民的个人素质和团结性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说到底,还是钱的问题。”李学军两手一摊,他刚刚去垃圾库扔了垃圾回来,踩了一鞋泥。“钱不在于多少,关键是哪个出钱,家家户户都想享受免费的物管服务,哪里有那种好事。我认为应该由街道社区出面组织成立业主委员会,由居民自筹加财政补贴,共同把那些老旧小区的物管服务搞起来。”
市民姜英认为,小区找物管就应该像吃自助餐一样,需要什么就选什么。“比如我这个小区有义务安全巡逻队,那我就可以只选择保洁服务。如果其他小区有人愿意承包清洁卫生,那我们就可只选择聘请两个保安。物业管理公司推出灵活多样的服务,既拓宽了市场,也解决了许多小区物管服务不到位的问题。”
破题
多方出力 老旧小区也可有物管
无人无钱,老旧小区怎么管?——这道看似无法破解的难题,在市中区玉溪街道范围内正得到逐一破解。
玉溪街道老旧小区多,楼栋布局复杂,流动人口多,盗窃案件时有发生,要实施物业统一管理被许多人视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被比喻为“基层平安符”的社区物管是玉溪街道在全市首创的社会创新管理新模式。
2012年,玉溪街道、社区干部连续3个月摸家底、划小区、拟方案,最终通过财政补贴、居民出资等方式,建成了街道物业管理中心,仅仅半年时间,在“大物管”运作思路的指导下,街道辖区内78个小区中就有46个小区居民享受到了专业的物业管理服务。
“街道物业管理中心配置专人管理运作,各小区的保安、清洁等工作实现统一协调管理,既能做到灵活把握又能做到点面覆盖。”玉溪街道办党工委书记周义萍介绍说,比如今天哪个小区的保洁员请病假或有事,物业管理中心就可调派其他保洁员顶岗,“大物管”模式的综合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小区各单元口都安装了摄像头,白天和晚上都还有保安巡查,安全问题我们都放心。”环城路94号的邮电小区居民张良芳说,尽管小区建筑格局老旧,但是每天路面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小区居民也有安全感,连续好几年都没发生一起居民被盗事件。
除了日常居民见得最多的保安和保洁员,街道的小区还普遍选配矛盾调解员和信息员,一旦有矛盾纠纷,调解员能第一时间出面调解,而信息员则在小区安全预警、处置突发事件等方面及时为相关部门提供信息。
“4?20”雅安芦山7.0级大地震发生后,社区物管中心在了解辖区震情方面发挥了大作用。短短30分钟内,物管中心就整理出了来自各小区“四员”反映的信息,为上级部门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决策参考。
建议
物管出路 还在自身“造血”功能
“物管行业进入到内地的时间开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内江市物业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杨自立谈到,如今,物管已经成为小区配套的一个标准,新建的住宅小区,都会给自己找个“管家”,承担起外部环境、小区绿化等配套设施设备的维修等工作,其必要性对于小区居住的舒适度和房子本身的保值来说非常重要。
物业管理,遵循社会化、市场化和专业化。而一些小区之所以出现管理跟不上的情况,与物业公司本身运作的收支不符有很大关系。杨自立从事物管工作已经多年,对于物管工作,有自己的见解。“内江的物管收费标准实行政府指导价,根据服务标准实行等级划分,不同的等级有不同的定价标准。就一等级来看,其收费标准6年没有上调过。直到今年1月才有所上调。”有的小区,11年了,物管费每平米只上涨了一毛钱,物管费没有适时上调,是导致一些小区物管跟不上的重要原因。“人工费、材料费在逐年上涨,而物管费却并没有随之上涨”,加上物管行业不景气,不断萎缩,一些物管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人员流失严重,也是让物管服务不断走下坡路。杨自立坦言,“要建立起物管和业主之间的相互信任很困难,甚至走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物管服务低,业主不愿交钱,业主不交钱,物管公司难以为继,服务质量也就越低……”
对于老旧、还房小区的物业管理来说,可能还更恼火一些。大致说来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开发商自己组建的公司,而另一种则是由街道社区进行简单的维护。杨自立表示,就现实看来,两者都具有局限性。光靠政府投入有限,只能进行简单看护,一旦小区老旧,各种设施设备更新改造维修的花费相当大,所以,“要实现小区的保值增值,解决公共服务的资金来源,光靠政府是不现实的”。
杨自立认为,老旧小区真正的出路,一来还是给予小区一定的“造血功能”,即在修建时,就划拨一定的商业用房,所得收益用于补贴小区公共服务支出,交由专业的管理方进行管理。这也是在国内一线城市已得到推广的一条出路。另一种就是两头出钱,即政府出资一部分,业主出一部分,聘请专业的公司进行管理,这也是解决老旧、还房小区物管的一种有效方法。
新闻推荐
端午节即将来临时,又是一年龙舟节到了。作为国画大师张大千的故乡,内江市以其名号命名的大千龙舟经贸文化节已连续举办6届。一次比一次精彩,一次比一次办得好。水面上龙舟竞渡、天空中动力...
雅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雅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