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婆婆,今天给你带来一个好消息,明年的‘失独家庭\’扶助金从过去每年1200元调到每年1620元了……”5日上午,小浮桥社区工作人员刘燕琼来到景竹园小区,挽着74岁的失独老人马绍碧,陪着她一边散步,一边聊天。景竹园小区有3户“失独家庭”,小浮桥社区工作人员常常来到这里,把社会各界的关爱送到这些“失独家庭”,让他们随时都能够沐浴到社会关爱温暖的阳光。
人文关怀
让阳光照进“失独家庭”
74岁的马绍碧老人是“三无老人”,是社区帮扶联系的重点对象。“社区的同志常常来看我,逢年过节,都要送慰问品慰问金来看望,就像我的亲生儿女一样。”马绍碧老人一见到记者,就不停地夸社区干部。
小浮桥社区居委会书记宋政介绍,“失独家庭”因为疾病或意外,遭遇独子夭折的厄运,经历了黑发人送白发人的悲痛后,已失去再生育能力,但还得独自承担养老压力和精神空虚带来的伤痛。社区专门为“失独家庭”建立了档案,由专人负责,实行动态管理,及时了解“失独家庭”所需,在生活上给予帮助,过年过节定期慰问,努力营造关爱“失独家庭”的社会氛围,让他们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社会的关爱。据了解,小浮桥社区目前有7户“失独家庭”,其中4户“失独家庭”的母亲在48岁以上,已经享受到每年领取“失独家庭”扶助金的待遇。
心理援助
抚慰“失独家庭”伤痛
刘燕琼说,“失独家庭”作为一个极为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精神十分脆弱,极怕别人提起伤心的往事。比如张女士,2009年失去了唯一的儿子,2010年,丈夫也去世了。现在,为了尽可能忘记这些悲伤的记忆,她正准备卖掉现在的住房,另买房居住。
小浮桥社区除了在经济上按照国家政策予以帮扶外,特别注意在心理抚慰上开展工作,帮助他们打开心结,敞开心扉,能够和整个社会融为一体。社区和西科大以及绵阳电大的志愿者长期联系合作,对社区“失独家庭”进行一对一心理抚慰关爱活动。西科大的一名志愿者说,她第一次到马绍碧家时,老人一个劲地问过去联系的志愿者小彭为什么没来?因为当时雅安地震了,老人十分担心小彭的安全,得知小彭是因为有其他事这次没来成,老人才放了心。
特别期待
社区居家养老成现实
如何安度好晚年?成为所有“失独家庭”共同关注的话题。马绍碧老人由于是“三无老人”,特别期待能够到敬老院去安度晚年,并已向民政部门提出了申请。小浮桥社区目前正在和民政部门协调联系,争取早日实现马绍碧老人的愿望,让她住进敬老院。
失独母亲曾女士说,随着年纪的增长,特别担心在生活起居上无人照顾。虽然也想过和丈夫去养老院安度晚年,但舍不得离开常住小区熟悉的生活环境,舍不得相处了几十年的老邻居;她建议,能够在小区设立有偿服务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在煮饭、洗衣和购物等方面,给居家养老的老人们提供服务,这样既可以节省社会的养老服务资源,又可以让老人们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安度晚年,可谓一举多得。
(本报记者 陈荣)
新闻推荐
从“三乙”到“三甲”:合作平台的拓展与延伸□江花琼 本报记者杨檎
2011年8月的一天,几位高鼻深目的“老外”突然“空降”绵阳,来到四0四医院。看着他们步入门诊大楼,大厅里排队等候的人们不禁议论纷纷:“这医院可以哦,连外国人都上这看病来了。”“他们是咋晓得...
雅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雅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