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是中国“琴棋书画”四大传统文化瑰宝之一,起于尧舜,盛于明清。那时,围棋是文人雅士必修之艺,官贾樵耕都会两手,就连大家闺秀、小家碧玉们,也时不时“手谈”一局以消春愁……
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中国迎来了中日围棋擂台赛。那时,日本的围棋已远远走在中国这个围棋发源地的前面,但“棋圣”聂卫平以暴风般的十连胜终结前三届比赛,让赛前起誓不胜则剃光头的日本超一流棋手们顶起了“电灯泡”。一时间,“聂旋风”刮遍神州大地。那时,攀枝花作为一座新兴移民城,来自五湖四海的市民会围棋者甚多,学围棋的更多,一时围棋“云子”脱销,围棋书籍脱销……
时光荏苒,攀枝花围棋已走过三十年。期间,攀枝花诞生了自己的职业棋手——汪慧(二段);在全国首创了人人都可参与都有可能夺冠的“让子棋”大赛;与成都、西昌、雅安、昆明等地的棋手建立了交流沟通的平台。更重要的是,各种围棋班为攀枝花培训了数千名的少年儿童棋手,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长大后都没从事与围棋相关的工作,但有朝一日他们在世界某一个地方品茗手谈的时候,或许会想起教棋的老师,想起那座阳光花城。
布局:“攀枝花流”
围棋布局有多种流派,最著名的是“中国流”,此外还有“小林流”、“宇宙流”等等,代表了棋手对棋道的理解。
在国家将文化作为支柱产业的今天,攀枝花围棋要发展,又将如何布局?能否形成自己风格的“攀枝花流”?
周涛坚守“金江棋苑”已近20年。最初,下岗的他将这里作为谋生的地方。后来,这里成为他坚守信念的地方。前前后后,他为这“一亩三分地”投入了近百万元。每天晚上,他已经习惯听着“夜战”的棋手们噼噼啪啪的拍棋声入睡;每天清晨,开门,泡一杯茶,随便坐着,静等棋手们陆续上门。现在,原本酷爱围棋的他已经很少摸棋了,在棋手们的眼里,周涛的身份已经不是棋手,而是“周老板”,是一个围棋平台的化身。
在攀枝花各个茶楼,一般都配有一两副围棋,以应茶客的一时之兴,但像“金江棋苑”这样以棋为主的茶楼已尽绝迹。作为“琴棋书画”四大文化艺术中唯一具有竞技性的围棋,列入体育项目后因为是“非奥项目”,官方的投入极少,靠着民间的默默坚守而维持着。
周涛正是这样的一个代表。虽然现在网络围棋已经很发达,坐在家里也能和全世界的棋手下棋,但缺少“手谈”的真实感和棋后的交流。而且,不好组织比赛。所以,棋手们还是愿意来到“金江棋苑”,或品茗聊天,或“手谈”一局,或围观高手对弈并调侃戏谑,乐在其中。“金江棋苑”每年还要组织“让子棋”大赛,棋手们无论棋力高低都有可能获奖,因此参赛者踊跃,热闹非凡。
在围棋后备力量的培养方面,还是民间打主力。周涛创办的星星围棋学校,学生最多时有一百来人,前后共培养了数百名学生棋手。现在因为精力的关系,转让出去后更名为“刘俊文围棋教室”。在坚持普及的同时,曾经身为“半个职业棋手”的刘俊文,更注重小棋手向更高端突破,不时有小棋手在全省业余定段赛上传来喜讯。
攀枝花围棋这盘棋的布局便是如此,以“草根”的身份入座,以“野战”的方式落子,虽然还没自己的风格,却也有几分特色了。
中盘:“两眼瞪活”
围棋规则规定,一块棋必须有两只真“眼”才算活棋,棋友们下棋时常戏称“我两眼瞪得圆圆的,你奈我何?”
攀枝花“让子棋”围棋比赛从2002年第一届到如今,已经走过了11个年头。正如周涛对“金江棋苑”的坚守,“毛头”王斯坦也一直坚守着这块“阵地”。“毛头”是王斯坦的外号,他学生时代便学会了围棋,但一直没有时间精力提高棋艺,至今仍在“棋臭瘾大”的阶段徘徊。“毛头”喜欢看棋,并深得“观棋不语”精髓,当然这是场面上的,私下里和好朋友下棋,也是吵得一塌糊涂。
从成都来到攀枝花打拼几十年了,创出了一番天地后,“毛头”的棋艺并没有随事业提高,仍是“棋臭着,瘾大着”,并因此与周涛结识,成了好朋友。当周涛提出举办“让子棋”比赛的想法时,无疑击中了“毛头”心中那块柔软的地方——像我这样的水平也有夺冠可能?二话没说,“毛头”立即拉着几位同样“棋臭瘾大”的老板朋友搞起了赞助,并一搞就是十几年。说起来也奇怪,攀枝花的围棋比赛,赞助商基本上都是成都的。“我赞助的比赛,你作为我好朋友怎么不扎起?”“毛头”笑呵呵地说。前后十二届比赛,其他的赞助商来来回回换了几个,但“毛头”却一直牢坐赞助商前名。
“所谓‘让子棋\’比赛,就是评分委员会在对每个棋手实力进行评分之后,根据双方实力确定实力较强一方要让较弱一方几颗子。这样一来,就能让最普通的棋手有机会能与最厉害的棋手坐下来切磋。”周涛如此解释。“让子棋”比赛的方式得到了《围棋天地》副主编王元的极大肯定,称其为世界首创,并力主全国业余棋界学习攀枝花的“让子棋”模式。
“让子棋”的比赛方式无疑具有极大吸引力。第三届“让子棋”比赛吸引了成都、西昌等外地棋手的参赛。2011年,第十届“让子棋”比赛吸引到雅安、云南昆明棋手参赛;2012年,成都模仿攀枝花“让子棋”的比赛方式,在成都举行同样的比赛。
“‘让子棋\’比赛让全国的业余棋界认识了攀枝花,并开启了攀枝花和全国棋手的交流通道。这是攀枝花围棋做活的一只眼,另外一只眼,就是请进来的同时,也要走出去。”周涛说。
第一个走出去的是汪慧。作为攀枝花唯一一位职业女棋手,汪慧在定段后便在父母陪同下前往北京发展,并在全国女子大赛中打进过八强,这是攀枝花棋手取得的最高成绩。后来汪慧转做围棋教学,在北京顺利发展。
如果说汪慧作为职业棋手不具有代表性,那么李乐天的北京之行便更具说服力了。作为攀枝花第一位走出去的业余棋手,李乐天开始先是在北京的棋界江湖“厮混”,以棋会友,以“力”服人。有一定基础后,他开始围棋教学,学生众多,被北京棋界江湖称为“攀枝花人”,成为攀枝花棋界的骄傲。
在此之后,宋斌、李悦平、苏海、贺小辉、王小明等攀枝花业余高手纷纷走出去,到北京、浙江、江苏等地开展少儿围棋教学,扩大了攀枝花围棋的知名度。
收官:“厚重”
围棋棋手风格不同,有力战派,有厚重派等等。如果说力战派是中盘的王者,那么厚重派,便是收官的翘楚。
围棋博大精深,并非一句唬人的话。棋盘纵横十九道,共三百六十一个着子点,如果要穷其变化,便是现在世界上最先进的计算机也力有不逮。
故此,围棋的发展并非一朝一夕,需要一代代人的共同努力。
正是基于这种考量,刘俊文接手围棋学校。“小孩子学围棋对他们的智力开发和性格养成有很大的好处。我发现,学过围棋的娃娃普遍学习成绩比较好。”他作出了一个决定,就是派出围棋教师到各个小学去免费上围棋课。
也是基于这种考量,周涛决定在即将与德阳进行的围棋对抗赛中引进少儿组,让他们更早进行盘上的交流,找出好苗子。
还是基于这种考量,“毛头”王斯坦表示将赞助进行到底,并建议学生棋手参赛。“厚积而薄发,谁能说他们之中没有下一个吴清源呢?”“毛头”的玩笑话中,有那么一点期待。
新闻推荐
□四川日报记者周前进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干部选用务必从严。如何才能选好用好干部,为落实省委战略部署提供组织保障?与会代表认为,必须贯彻落实好“好干部”标准和“三严三实”要求,建立科学有...
雅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雅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