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抗震救灾第一阶段,志愿服务工作有何启示?
刘会英:主要有四点启示,第一,党政高度重视志愿者和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在应急状态发挥作用,是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的巨大动力,“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团省委成立了应急志愿服务总队,纳入了省政府应急救援体系,“4·20”芦山强烈地震后,省抗震救灾指挥部专设社会管理服务组,引导和组织社会力量依法、有序、有力参与抗震救灾。在抗震救灾期间,包括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在内的各级领导心系志愿者,专门看望并感谢志愿者和社会组织,更加激励和鼓舞了大家。第二,完善组织体系是开展应急志愿服务的根本保证,平日强化基层专业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和储备,是及时动员、迅速集结、迎难而上,发挥应急救援作用的基础。第三,广泛招募、分类管理和按需派遣是开展应急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方法。第四,加强引导和服务,是做到帮忙不添乱,依法有序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路径。
记者:您作为综合组负责人,请介绍下在社会管理服务方面开展的工作。
刘会英:4月25日,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决定增设以省委常委李登菊同志为组长的社会管理服务组,省级工、青、妇和侨联、残联、科协等群团部门和省民政厅都参与,4月28日在芦山建立了首个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服务中心,5月12日,在雅安市雨城区省市共建了雅安抗震救灾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服务中心,省市县(极重灾)乡四级服务中心(站)全部投入运行,志愿者和社会组织服务灾区也有“家”了。
截至5月21日14时,登记社会组织311个,派遣志愿者1073人;登记个人志愿者4099人,派出73批991人。主要集中在临时安置点、中小学校、极重灾区乡镇等地开展心理辅导、医疗服务、项目对接、环境保护、社区工作等志愿服务。有20家社会组织入驻中心,计划在灾区开展心理抚慰、特殊独立性关爱、扶贫助困等服务项目。
记者:下一阶段有什么安排?
刘会英:接下来,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社会管理服务组将依托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服务中心(站),搭建协同平台,构建协同机制,加大协同力度,提高协同水平,发挥社会组织和志愿者与灾区党政和群众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协调服务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援助灾区的项目落地。同时宣传发动组织灾区群众自力更生、不等不靠、生产自救。
新闻推荐
本报讯(唐韵记者张学文)中国平安宣布,将于5月24日11时至12时,携手百度联盟和中国乡村儿童大病医保公益基金,举办“公益一小时,为爱送平安”活动,为雅安灾区乡村儿童捐助大病医保。活动期间,网友登录百度...
雅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雅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