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每年产儿童电影70部,只有一半的影片能上院线——
5月27日、28日,四川省首届儿童电影周、成都市第十二届儿童电影周相继开幕。国产儿童片《爸爸回家》、《我和神马查干》在成都举行了首映礼。《老铃铛》、《小等》、《辛巴达历险记》、《魁拔2》、《疯狂原始人》、《潜艇总动员3》等儿童电影集中在六一期间展映。在中国电影市场,两个电影周同地“上线”的盛事并不多见,备受好评。参加电影周活动的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协会会长侯克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只有在电影周中才能与如此多的少年观众见面,感受他们的心声,国产儿童电影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本报记者 常雄飞
市场热 魔法棒比拼爆米花
与中国电影市场的火爆相伴,今年的儿童电影也悄然升温。年初的《巴啦啦小魔仙》、《喜羊羊与灰太狼5》同期上映,收获了1.8亿元,为暑期多部儿童电影试了水,热了身。尽管暑期中各类大片不断,但《辛巴达历险记》、《魁拔2》等国产动画片也不甘示弱,被院线排在重要时段。儿童节当天,成都56家影城儿童片排片量将首次过半。另外,雅安太平洋影城特别举行爱心专场活动,邀请灾区儿童免费观影,“峨影·1958”电影公园、东方世纪电影广场举办剧本影城开放日、为小朋友设立专业讲解等活动,都显示了电影界越来越重视儿童电影的份额。
据太平洋院线业务部经理秦立为分析,儿童电影市场潜力巨大,不仅仅是因为票房收入,电影后产品也是儿童观众主要消费项目。今年,《巴啦啦小魔仙》在院线上映,道具魔法棒成为影城除了爆米花之外销量最大的商品。
和市场期待热情不成比例的是国产儿童片的尴尬处境,拍的人少,档期不多。据统计,去年国产儿童片70部,其中20部动画片,票房都不错,但令人不解的是其他50部儿童故事片中能上映的只有10多部。看好儿童电影市场的潜力,尝试有效的市场模式,四川省今年首次举办了儿童电影周。
上映冷 电影周探索新方式
如果不是成都连续两个儿童电影周的举行,《爸爸回家》等儿童片可能也无缘大银幕。儿童电影市场需要怎样的市场模式,才能进入良性循环?“目前我国儿童片放映渠道主要是院线、电影频道、流动放映。所谓流动放映,就是有放映队定期进校园放给学生看,但流动放映的情况在全国执行情况一般。更多的儿童电影无缘与观众见面。”侯克明说。
与国产儿童片没有档期相比,已经建立口碑的好莱坞动画片却是中国电影市场的常胜将军。我国对于儿童电影的扶持力度不可谓不大,每年投入2000万元扶持少年儿童题材的故事影片,500万元重点扶持动画影片的创作。我国还有一个专为儿童电影设立的奖项——“童牛奖”,这让一些国外导演羡慕不已。但遗憾的是,该奖项设立近20年来,给儿童电影带来的变化并不明显,甚至获奖的电影也没有与儿童见面。侯克明认为:儿童电影在编剧拍摄、市场营销、院线排片等机制上都需要创新模式。
成都儿童电影周已经持续了12年,成为峨眉电影院线的重要品牌。董事长申书凤介绍,电影周在考虑到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开展一系列公益活动的同时,已经得到了企业的支持,此次成都儿童电影周也获得了企业礼品扶持、活动冠名等,为儿童市场拓宽了发展路子。
新闻推荐
建议设立“雅安生态发展特区”,其基本定位是要建设自然生态美好、人文生态优美、社会生态和美的幸福美丽新家园,其实现路径是在政策、产业、城乡、教育等方面予以重点发展。省委十届三次全会通过的...
雅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雅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