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碧红
一个小小的发动机尾气净化处理器,可以在几年间博得工业产值和销售收入双破10亿元的巨大市场利益。而研发生产该项专利产品的成都某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在短短7年时间就迅速抢占了全国30%的市场份额,高居国内第一。这就是企业自主创新的价值所在。“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十八大报告对发展科技事业提出的最新定位。而这家企业的发展经历成为这一国家战略的鲜活样本。作为全国创新型城市试点的成都,以企业为主体地位的城市创新能力,正产生更加丰厚的经济效益。
在日前结束的成都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成都明确:在今后一个时期,将把区域创新体系作为发展城市现代产业的核心引擎。以企业技术创新为主体,加快构建一套衔接有效的城市创新体系,推动创新型城市向纵深发展。
1
调整:研发能力从高校向企业倾斜
“2012年企业销售收入1.78亿元,预计到2015年将实现双破10亿元大关。”对于企业刚出炉的统计数据,四川中自尾气有限公司负责人张红似乎很有底气。眼下,公司正加快研发国Ⅴ、欧Ⅵ等更高排放标准的后处理污染控制产品。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将给这家企业的快速发展带来无限想象。
但中自尾气的案例并不普遍。更为常见的是:研发了良好的技术不一定能顺利打开市场,研发后续投入不足也会导致产品丧失竞争力。深究其因,关键就在于对扶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认知和对产学研定位的不准。“过去一直强调的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在认知上还比较片面。”成都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认为,过去技术研发机构大多设在高校,与应用、生产、销售这些技术的企业脱节,“这恰恰是阻碍企业持续自主创新和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因素。”
2005年7月,中自尾气与四川大学联合,共同投资组建公司,对专业技术团队的主要成员实施股权激励,同时,川大的专家担任公司首席科学家,为公司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持。这一明确的创新产学研机制,更加顺利推动了创新研发和成果产业化。
据了解,为全面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提高在蓉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自去年1月起,成都率先在企业建立“产学研联合实验室”,即在蓉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共建的为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服务的实验室。
据悉,目前该市已成立了36个实验室,涉及70多家企业平台,并组建了包括数字媒体等19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
2
开放:高校企业科技资源共用共享
在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园内,爱斯特(成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多功能中试车间里,正在进行一款新药的筛选研发。几乎每天,爱斯特研发团队都会前往毗邻的成都中医药大学。在那里,总价值数百万元的“药物筛选实验室”设施设备为企业敞开大门。
不仅是中医药大学的昂贵设备,目前,全市的313家共享资源平台单位、总价达17.26亿元的2612台(套)科技大型仪器、4120多篇科技信息文献等科技资源,都成为了全市科技企业共有的“家底”,在成都市科技应用创新服务平台下开放共享。
在企业看来,技术创新最大的投入在于科研设施设备。动辄成百上千万元的科研设施设备,成为了科技企业难以负担之重。成都市科技局负责人曾坦言,科技创新的主体大多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但由于其体量的身单力薄,很难获取足够的创新资源要素支持。“如果能把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等相关领域的资源整合起来,为企业提供科技资源,将会大大降低企业成本。”2006年,成都整合全市科技资源并创建了“成都科技应用创新服务平台”。目前,包括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等6个功能平台、电子信息等7个产业服务平台已开始运作。
为进一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调动高校科技资源的开放性,平台还为服务需求方与提供方提供了双向补贴。
发展至今,该平台已成功覆盖了成都经济区内德阳、绵阳、乐山、雅安、遂宁等8城市的科技资源,建成集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成果发布、科技人才等贯穿科技创新活动的区域科技资源信息交流平台;并与长三角、京津冀等地区的城市结成战略合作关系,推进成都平台与国家、区域性重大科技平台的有效对接。
3
补缺:打造金融人才保障服务体系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科技成果转化信息不对称”……这都曾是在成都创业发展的企业家们的真实感触。实际体现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正是企业求钱无门、科技成果难以找到市场来消化的现实。
“找银行贷款或风投公司投资,对中小微企业而言很难。”一家在成都发展了十余年的企业老板感慨。由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额相对较低、但风险度相对较高,金融机构短期内很难有较大收益。加快出台一系列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和财税政策措施,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创新领域推动成果转化,成为当下必须填补的短板。
去年8月30日《成都市科技与专利保险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出台。这套新办法,根本目的在于更大范围内给予科技型企业资金补贴,将切实改变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为重点的科技型企业,在其创新创业发展过程中对于资金和提高抗风险能力的需求。“加上科技保险,目前全市已经形成了集科技担保、创业投资、科技银行为一体的创业投资服务体系,以及种子资金+风险补偿的政策支撑体系。”成都市科技局相关部门表示,不仅在科技金融领域有重大进展,对于科技创新人才的引入和培育也同步建立起保障体系。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也将在下一步工作中进行深度创新。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飞)4月2日,雅安市组织市内30多家茶叶名企,走进成都,在宽窄巷子与成都市内百家茶馆“相亲”,拉开“雅安蒙顶山茶走进全国万家茶馆”的序幕。当天,蒙顶山茶获“中国驰名商标”正式授牌。成都...
雅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雅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