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新闻 名山新闻 荥经新闻 汉源新闻 石棉新闻 天全新闻 芦山新闻 宝兴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雅安市 > 雅安新闻 > 正文

殡仪馆:“人文”了,“绿色”了

来源:四川日报 2012-11-21 17:25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刘淼淼 文/图

【人物故事】

记者近日走进雅安市雨城区殡仪馆时,差点以为走错了地方——几栋别墅式的建筑,优美的绿化环境,怎么看都不像印象中的殡仪馆。“很多丧属都反映,这里太像休闲的农家乐了。”殡仪馆馆长牟进伟笑着说,曾有外地游客误把这里当成了宾馆。

2002年牟进伟刚到殡仪馆工作时,用他的话形容,那就是“阴森恐怖”。殡仪馆1972年开始投入使用,占地只有9亩,由于雅安人口少、火化量低,长期处于负债经营状态,多年来缺乏资金改造,场所狭小破旧且设备简陋。“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受损的殡仪馆被纳入灾后重建项目,在中央财政资金及福彩公益金的支持下,这里得到改造,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牟进伟引导记者参观了这所园林式的殡仪馆——宽敞明亮的业务大厅里,一边是办理手续的柜台,一边是出售丧葬用品的橱窗。步出大厅不远,是三个告别厅,最大的能容纳200多人,内设显示悼词的电子显示屏,还有遗体升降装置。“在改造前,告别仪式只能在露天坝举行。”

“这两台是新型捡灰炉,那台是平板炉,都很环保。”牟进伟指着火化间介绍。重建后的殡仪馆体现了人文殡葬、绿色殡葬、生态殡葬的理念。

“10年前刚来殡仪馆上班时,工作人员的精神状态都不好。”回想起那段经历,牟进伟不禁摇了摇头。现在殡仪馆的硬件条件大为改善,不仅环境优美,还增加了许多人性化服务,“丧属送别逝者时的悲伤情绪得到了抚慰。”

【采访手记】

多一分理解和尊重

雨城区殡仪馆现有工作人员10名,平均年龄在40多岁左右,人员流动性很小。记者得知,有一位工作人员的孩子在找对象时,因家长的工作性质而遭到对方家庭“嫌弃”。眼下,社会上还存在一些歧视殡葬工作者的现象,愿意从事殡葬工作的人也很少,尤其是年轻人。但愿随着殡仪馆软硬设施的改善,能让社会各界扭转观念,理解并尊重殡葬工作者。

【项目介绍】

雅安市雨城区殡仪馆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末期,多年来单位环境差、设备陈旧。“5·12”汶川特大地震后,被纳入灾后重建项目,总投资1200万元,其中福彩公益金150万元。项目新征土地20亩,现已竣工投入使用。各种服务设施基本完善,火化设备环保,馆内绿化面积达到45%以上。

新闻推荐

谁能申请廉租房?“网络问政”解惑忙

□四川日报网蔡瑛近日,“廉租房”一词再度成为四川各市州网络问政的热词。四川日报网“网络问政”平台上也出现多条网友对廉租房申请条件及具体审批流程的询问。记者特意查询了四川21个市(州)地方政...

雅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雅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殡仪馆:“人文”了,“绿色”了)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