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新闻 名山新闻 荥经新闻 汉源新闻 石棉新闻 天全新闻 芦山新闻 宝兴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雅安市 > 雅安新闻 > 正文

骗子瞄上老年人 老/人/防/骗/指/南

来源:成都商报 2012-09-23 15:40   https://www.yybnet.net/

现在的骗子真是越来越猖狂。

当他们发现年轻人已越来越不好骗了时,就无耻地把目标对准了反应慢、同情心强、防患意识差,已成为团伙诈骗首选的目标。有数据显示,有很多地方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比例已经超过了全部诈骗案件的50%。

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东家哪位婆婆到菜市场走一圈,脖子上的金项链又被骗子抹起走了;西家大爷接个电话,又被骗子骗走现金好几千……

唉,这个世界,看来必须得为我们的老人上堂防骗课了———

电话短信诈骗

如今短信诈骗的案例层出不穷,虽然人们对这类诈骗防范意识越来越强,但骗子的手法也越来越高,还是总有老人上当受骗。所以最好记住一点:短信让你汇款,十有八九是骗子。

1、110来电?其实是“改号软件”

近日,有居民接到号码为“110”的电话,自称是公安机关,说该居民涉嫌刑案,要求汇钱到“指定账号”,方可免除牢狱之灾。但据警方提醒,110电话只能被呼叫,不能打出。所以当你接到“110”打来的电话,基本可以判断为“骗子来电”。

而骗子如何将电话号码伪装为“110”,其中奥妙在于他们用的是网络IP电话,再利用“改号软件”技术将来电显示成其他的号码骗取老人的信任,比如金融、电信、政法等部门或者党政领导、事主的亲戚朋友的电话号码。所以老人接到类似电话后,最好想办法向这些人或部门确认,避免被骗。

2、社保卡涉嫌***?

谢阿姨9月9日接到一个电话,称她的社保卡因涉嫌购买大量感冒药***,谢阿姨一下子就懵了,不过对方说有“公安领导”可以帮忙脱险,但需要她说一下银行卡号,然后通过ATM机转账……如果不是老伴及时报警,想尽一切办法帮着挂失银行卡并办理手机停机,谢阿姨3张银行卡内的钱很可能全部被骗走。

打电话编造事故迷惑事主进行诈骗,是现在相当“热门”的诈骗手段,一旦受骗,损失往往巨大。骗子一般会自称公检法,口气很肯定。9月6日,87版“贾宝玉”扮演者欧阳奋强的妈妈赵婆婆就险些被骗30万,骗子也是伪装成民警,在赢得赵婆婆信任后,假称赵婆婆身份证被盗用,被用做贩毒和洗钱,然后要求赵婆婆汇款实施诈骗。而类似的诈骗还包括银行卡透支、虚构交通事故、急病等“紧急情况”。

3、电信公司来电,你欠费了!

张女士就差点被一个假冒电信公司的催缴话费电话录音骗到。有一天,她接到一个录音电话,称她家的座机欠费3000多元。张女士很奇怪,根据提示,张女士按“9”转到人工服务,然后,假客服就开始套取她的个人信息、身份证号码及银行账号、密码……

冒充电信公司是个相当常见的诈骗手段。骗子也会冒充是中国移动或联通的客服热线,称你“这个月的电话费多收了×××元,如确认退费请按……”短信也是此类诈骗的重灾区。“低价充值卡出售,诚招各地代理经销商……”如果你收到这种信息,请不要被低价与利润诱惑,最好向移动与联通客户服务中心咨询是否属实。此外,骗子也会冒充成银行,短信提醒你在某地刷卡消费了。但你根本没有消费过,自然会向短信中提供的电话询问,就落入了骗子的圈套。

4、“中国好声音”恭喜你,你中奖了

如果你接到“我是××省公证处的公证员××,恭喜你的手机或电话号码在××抽奖中了×等奖,奖品是小轿车一部”的短信,请立即删除,因为99.9%是骗子短信。

利用群发器给某一号码段的手机用户群发短信,编造事主中奖、购车退税等虚假信息实施诈骗,这个法子相当老套,但是它似乎总会根据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东西适时更新,比如最近比较流行的是“中国好声音”节目组给你发来短信,称“你中奖了”,或者“只要拨打报名电话就能参加节目”。打了电话,就要交“报名费”和“启动费”。这些钱当然是有去无回,浙江台州的小赵就被骗了9200元。

这类诈骗还包括有人给你打电话,称是国家税务局干部,要帮你办理汽车或房屋退税事宜……这些,千万别信。

5、“猜猜我是谁”?

“猜猜我是谁?”这样的骗术曾经非常流行,听说最近戏码又升级了,不仅在电话里自称你的好友或亲戚,还能清楚地叫出你的名字,然后让你猜他是谁。在建立信任后,设法借钱。

其实对于这样的陌生电话,不管对方说他是你的什么,都不要跟他捉迷藏,直接问他是谁,然后编一个明显的漏洞一下子就能让他显形。而且一定要记住:电话里,只要久不联系的人突然向你借钱,你直接挂断免谈!

6、未知电话为什么只响一声?

很多老人都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一些陌生号码的来电永远只响一声呢?没接到电话,是不是应该打回去问问是谁?万一是熟人呢?

刘先生最近三个月就遇到了这种情况。出于礼貌,他每次都会将电话回拨回去,但电话那头始终无人接听。今年8月,他去交电话费,被打出的账单吓了一跳———三个月竟然有5400元。

事实上,这是一种手机扣费陷阱。这种号码往往是加值付费电话,拨打一次少则30元,多则百元。我的经验是,不管谁打来电话,只要是陌生号码,通通不回,如果是朋友真有事,他肯定会再打过来的。

其实手机上的扣费陷阱数不胜数。“100860”也会来短信提醒,“您的账户余额少于10元,为避免停机,请回复本号码进行话费查询。”但如果按照短信的要求回复,就会被扣费。为什么?请注意:来短信的号码为“100860”,而不是正规的“10086”!

上门诈骗

周一到周五,儿女上班去了,老人独自在家,这时便是上门诈骗的高发时段。骗子往往假冒煤气公司、电信公司、自来水公司等公共服务行业工作人员,或以推销各类保健品的名义实施上门诈骗。这时老人应通过物业、居委会等单位进行确认,以辨真伪,防止上当。

1、安装高科技设备,“纳米净水器”?

“用纳米净水器净化后的自来水,可治疗白癣、湿疹、糖尿病等疾病,还有祛除黑斑等功效……”面对上门推销的销售员,祁女士花1800元买下了这个高科技净水器,但实际上,这种净水器成本不过120元,而且滤芯简单,寿命不到一个月。

以调试安装高科技设备进行诈骗,是常见的上门诈骗手段。此类的高科技产品,还包括高科技矿石、高科技按摩椅等。

2、通知:安装燃气报警器?

雅安市的刘先生发现小区内多个楼层张贴着关于安装燃气报警器的通知,还说近期会有工作人员上门为住户安装,收取费用300元。但一打听,雅安天然气公司根本没进行此项业务,原来是骗子冒充的。

冒充型诈骗屡见不鲜,还有的骗子自称是暖气维修工、检测人员,以维修暖气、检测煤气的名义,上门实施诈骗或抢劫,或者冒充教育主管部门通知缴各项经费、推销书籍等,又如冒充医生收取患者家属的医疗费。除此之外,骗子还会以电信公司的名义推销假设备,让住户预存话费,或者冒充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为老人办低保。临走时,他们会向老人收取几百元的手续费。

3、学生上门推销化妆品?

哈尔滨的李女士听见有人敲门,原来是一个女大学生,她拿出学生证给李女士看,说自己正在一家化妆品公司实习,一套2000多元的化妆品只卖200元。李女士动了心,掏钱买了下来,但是随后发现化妆品是三无产品。

利用“特殊人群”进行诈骗,是利用了老人对这些人群(比如学生)没有防范心理的漏洞。遇到这些“特殊人群”到你家兜售物品、求助时,一定要谨慎,严防被假象迷惑而造成财产损失。

4、引狼入室,“保姆”行窃

独居老人身体不适需要有人照顾和打理家务,但他们往往容易相信衣着朴素的人,所以就有骗子针对老人的这个弱点进行上门行骗。

9月4日,深圳市的彭大妈在小区遇到一个中年妇女,妇女主动和彭大妈搭讪,说她曾经做过保姆,可以免费为老人打理家务,彭大妈就让“保姆”进门,但彭大妈进里屋一会工夫,就发现客厅里的贵重财物不见了。

5、“熟人”上门?

骗子谎称自己是老人子女的朋友,能说出老人子女的姓名、工作单位等情况,然后谎称老人的子女得了急病住进医院,需要用钱;或谎称自己的家人得了重病,以此向老人借钱。

网络诈骗

20世纪最伟大发明之一的互联网,和蒸汽机、电的发明一样,改变了人类生活,但同时也布满陷阱。利用网络技术行骗,似乎比现实生活更高明,也更复杂。如今的老年人也学会了上网,聊QQ,甚至还学会了网上购物,面对网络诈骗,实在难以应付。

1、女儿的QQ说,需要用钱?

黄月华的女儿在北京上大学。一天女儿的QQ忽然发来消息,说要帮助白血病同学,需要筹款,需要1000元。黄阿姨有些怀疑,就打电话给女儿,才发现女儿的QQ被盗,这一切都是骗她钱的。

不过,其他人就没这么幸运了。扬州的张大爷就在网上被“侄女”借走3000元,陈大妈也被“姨侄媳妇”要求在网上买东西,被骗走支付宝里的500元。

QQ好友来借钱,主要分三种情况:购物求助、江湖救急、隐私胁迫。但无论是为何借钱,打电话给当事人核实是最关键的。

2、网购相机,又需定金又需押金?

蒋大爷今年3月在网上订购了一部“特价”单反相机,但对方提出要先付30%定金,蒋大爷马上汇去500元。对方又称要亲手把相机带给他,要再汇1000元。蒋大爷将钱汇过去后,对方又打来电话说还需200元才能发货,蒋大爷这才意识到自己受骗了。

现在的网络鱼龙混杂,很多骗子利用老人贪便宜的心理,以超低价出售机票、火车票、手机、相机,结果东西要么根本没有,要么就是山寨货。另外,骗子也会利用邮件、QQ等方式,用“山寨网页”告诉老人中了汽车、电脑、手机或巨额奖金等,但要求老人先支付一定的所得税、手续费等费用才能领取奖品。

街头诈骗

现如今,摆地摊卖大力金刚丸、周围又有托儿称效果不错的诈骗手段已经过时了,于是骗子们又利用老年人相信权威、贪图小便宜的心理,创造出新的街头骗术。尤其是针对老人对健康的格外关注,骗子们有的放矢,设计了诸多“贴心”的圈套让老人们钻。

1、免费量血压,万元买假药

杭州的李大伯今年3月去小区公园散步时,遇到两个白大褂正给居民免费量血压,其中一个“女医生”告诉他,自己是医药大学的学生,来做调查。李大伯信以为真,量了血压,发现“心脏有问题”,女医生提议明天开车接他去医院免费做检查。一听“免费”,李大伯肯定答应,但看病之后要开药啊,于是李大伯就花了近万元,一口气买了24瓶假药。

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如“听完健康讲座花几千元买保健品”、“10万元购得千粒抗癌假药”等等。开讲座、装权威就是其中的关键,而不被骗的关键就是不盲信,不贪小便宜。

2、“神医”可以治病消灾?

人到老年,就对自己的健康特别关注,神医、偏方甚至一些迷信说法都通通相信。

近日,家住北京的孙大娘在遛弯时碰见一个自称“神医”的人跟她搭讪,说自己会气功,能治百病。正巧孙大娘常年患有腿病,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她请“神医”到自己家里治病。连续几天,“神医”都给她“发功治疗”,并给孙大娘服用每粒3800元的特效药。算下来要治好她的腿病,要22万元。孙大娘拿不出这么多钱,“神医”就把孙大娘仅有的4万多元现金和所有的金银首饰装入囊中,然后音信皆无。

此类诈骗多是结伙作案,利用老人独自一人之机,一人搭讪问老人知不知道哪个神医或算命先生,另一人立马钻出来称可以找到,并邀老人同去。在去的路上开始了解老人的家庭和身体状况并用电话通知同伙,随后遇到的神医会针对老人的情况说老人家中有灾祸,让老人拿出钱财首饰进行一天的供奉(一天后还给老人),这一天内不能告诉其他人,否则不灵。事后违法分子取走钱财。

3、偷来的iPhone,其实只值12元

在火车站附近,偶尔会遇到某男子上前搭话说自己的手机都是名牌货,但来路不正,如果你要的话,可以以极低的价格卖给你。如果你动心,骗子就会掉包将一个模型机递给你。

在泉州街头,杨先生就遭遇了这样的骗局。一名男子骑摩托车到他面前,掏出一部iphone4,称是朋友偷来的,500元就可卖。杨先生买下后才发现居然是个手机模型。而这个模型,进货价只有12元。

这类骗子的操作手法基本上是:与受害人当面交易时,先让受害人查看真手机,然后以删除个人信息为由要回手机,用模型机调包。如果被人识破了骗局,就直接卖一个山寨机给你。

所以,永远不要在街上买手机,捡便宜。

4、所谓“外币”,其实是秘鲁币

声称遇事急需用钱,手上只有外币找人便宜兑换,于是借机骗人钱财———如此老套的骗术但还是经常骗到人。

9月16日中午,石家庄市的刘老太太回家途中路遇一陌生男子,他掏出一张外币,问刘老太太有没有,他愿以8000元一张收购。这时一女子出现,说自己想买这种外币,然后拉上刘老太太一起发财。刘老太太财迷心窍,一下子拿出2万多元,买了6张外币。这6张外币,就是秘鲁币,价值不值1毛钱。

除了换外币,易拉罐中奖也是总所周知的骗术。高端点还有收藏型诈骗,就是以邮票、古董、铜钱、古币、金表等为诱饵。一人充当卖主,几人扮演买主。有的直接冒充考古或石油勘探人员,故意到人多的地方进行开采并挖出一些瓶罐之类的,然后卖给有收藏爱好的老年人。

5、丢钱包骗术

行骗者将钱包、假首饰、假名牌手表等扔在老年人可以看到或经过的地方,待老年人发现后以“见者有份”诈骗钱财。

深圳市的杨阿姨在路上发现厚厚一叠百元大钞,她还没回过神来,一男一女就冲上前,把她拉住,说“见者有份,大家把钱分了”。随后掉钱的人找回来,要求她提供银行卡密码以证清白,但事后她发现那叠钱全是假币或白纸,而银行卡里的10万元存款也被人取走。

其他诈骗

出外旅游,天天看的电视,各种广告和购物节目中也隐藏着骗局。各种各样匪夷所思的场合都会有骗局发生。当然,“时刻警惕着”未免太累,但是必须注意:不要轻信,不要盲从,多问几个“为什么”。

1、警惕高额回报

因养老金被骗,长沙的谢奶奶心脏病发,差点一命呜呼。她被一家公司的高额利息引诱,投资了8万元结果打了水漂。同样受骗的还有90多名老人,被骗金额上千万。

这个投资项目是谢奶奶的一个朋友介绍的,月息2%,她和老伴还专门去“公司”考察,随后公司还组织免费活动,让她确信这个项目靠谱。

利用亲朋好友等“熟人”散播消息,鼓吹老人参与投资,这是很常见的骗局,但必须警惕,因为一旦相信,就容易损失巨大。

2、旅游不要太贪便宜

现在老年人喜欢组团出游,但往往“爱便宜”,一些旅游公司就故意以低价吸引老年人报名,然后设置购物陷阱,让老年人以高价在“旅游定点”购买当地土特产,从中牟利。此外,还有免费陷阱———免费赠送老人一些景点,比如不收门票的寺庙,然后以烧香敬佛的名义或购买商品的名义诈取老人很多的钱。

出门旅游,不能老想图便宜,如果便宜得都离谱了,那别人旅游公司还赚什么?另外,如果旅游时一定要买当地特产,建议到当地的大型超市,不仅品种丰富价格还公道。

3电视购物

“前日回家被老爸雷翻了。老爸买了一套茶壶,花了四千八,是电视购物上买的,太坑人了,最多值三百,关键是我说出观点后,老爸还与我争执,说电视上说的是大师,还有证书等等,我多年积累的真实理论,我爸都听不进去了!”这是一网友在微博上的报料。

的确,现在老人生活单调,与电视相伴的日子比较多,于是一些电视频道就专门针对这部分老人进行购物推销。什么原价一万多,现在特价5600,“请火速订购”!且不说这些东西质量如何,但值不值那个价确实有待考证。

怎样防止

老人受骗

儿女应该这么做

1、给老人打好“预防针”。做子女的平时要有意识地将报纸上、电视上看到的一些诈骗案例告诉老人,让他们对这些常见的骗局有一个了解,将来遇上了类似情况时,老人才能有所防范。

2、多关心老人。不少骗子就是利用了子女对老人关心不够这一点,大打亲情牌。老人们也是因为孤独,而容易被骗子的甜言蜜语哄得心甘情愿把钱掏出去。所以子女们应该常回家陪陪老人,有事没事多打个电话陪他们聊聊天,多和老人交流。这样老人的精神世界得到满足了,也就不容易被骗子忽悠了。

3、说服老人把钱存银行。老人的储蓄最好由儿女去帮忙存储,密码也由儿女设置,让老人身边只留下一些零散的钱。这样的话,即使骗子已经成功骗到了老人的信任,但是由于手头没有那么多钱,而且也没有银行存折的密码,老人想要取钱,必须打电话给儿女,这样儿女们就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情况,阻止老人落入诈骗陷阱。

4、提醒老人不要贪小便宜。老年人总是在用钱方面精打细算,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种爱贪小便宜的心理。所以儿女们要时不时地提醒老人,天上不会掉馅饼,一定要拒绝小恩小惠,防止因小失大。

老人应该这么做

1、遇事找人商量。很多骗子喜欢打电话吓唬老人,说老人被不法分子利用了做违法的事情等,先把老人吓唬住,然后再装作好心说只要出钱就能破财免灾,末了一定会加一句“不要告诉任何人,尤其是你的家人,否则会连累他们”这样的鬼话。假如你真的听了骗子的话,就会中了他们的圈套。这种时候,一定要打个电话问问儿女,或者是告诉邻居街坊,让大家和你一起商量。如果有了旁人的分析,就能找到骗子的不少疑点,也就不会上当受骗了。

2、不要听信“托儿”的话。老人总以为,那些出现在附近的陌生人都是好人,但是事实上,他们往往都是“托儿”,他们的话千万不要信。遇到这种情况,多问几个为什么,“托儿”的谎言也就不攻自破了。另外,不要相信任何陌生人以任何借口,让你在ATM机上操作的行为。

3、遇到骗子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及时报警。一旦受骗,应及时寻求公安部门的帮助,减少和避免财产损失。

文/成都商报记者 王越

图/七

新闻推荐

四川圣达资产重组停牌四川圣达今日公告称公司正在筹划

四川圣达资产重组停牌四川圣达(000835)今日公告称,公司正在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因有关事项尚存不确定性,根据相关规定,公司证券自10月8日起开始停牌。四川圣达承诺最晚将在2012年11月7日前按照相关要...

雅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雅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骗子瞄上老年人 老/人/防/骗/指/南)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