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新闻 名山新闻 荥经新闻 汉源新闻 石棉新闻 天全新闻 芦山新闻 宝兴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雅安市 > 雅安新闻 > 正文

陈毓强:在铁与火中锤炼艺术

来源:攀枝花日报 2011-06-23 19:11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王南桢 文/图

提起国画、油画,或许大家都不陌生。但是烙画,你听说过吗?就是在木板、毛毡等材质上,用烧红的烙铁勾勒出层次分明的图案,饱含水墨山河之壮丽,又不失人物白描之细腻。

“年轻的时候我就喜爱美术,一次偶然事件让我发现烙铁还可以作画,从此我就迷上了烙画创作。”提起烙画,古稀老人陈毓强兴致勃勃地说。

陈毓强虽然今年已70岁,但他精神矍烁,思维敏捷。退休前,他在原市京剧团从事舞美设计工作,对美术的偏爱让他走上了创作烙画之路,他自创了“陈派单笔烙画”。他先是在木板上作画,然后又尝试用纸替代木板作画,在一次次不断挑战自我中收获了成功。

有美术潜质

“小时候,我父亲的教育对我的影响很大,他不让我到处乱跑,没事就让我去看别人修理东西。”6月13日,陈毓强坦言。

陈毓强的老家在四川雅安,虽然家庭贫寒,但他很有悟性。他说,上初中时,同学中流行在笔上刻字,当时刻字要花三分钱,因没有钱,他就在刻字摊前看那位老先生给别人刻,回去后自己用刀在笔上刻字,而且效果还不错,慢慢的同学们都找他刻,害得校门口摆摊的先生生意都做不下去。后来他用竹子雕的一个蛐蛐笼被美术老师收去后送给了外国朋友。

初中毕业后,他没能去上心仪的美术学校,而是直接参加了工作。刚开始在水泥厂办公室工作,在与雅安市京剧团交往过程中,剧团负责人发现他在美术上很有天赋,就把他调到团里从事舞美制作。

1980年,雅安市京剧团与攀枝花京剧团合并,陈毓强一家来到了攀枝花。虽然没进过美院,但经过自学,陈毓强制作的道具赢得广泛好评。

创作木板烙画

除了美术,陈毓强老人善音律、懂摄像,就连家电维修也是他的爱好。而就是这个爱好,让他与烙画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0年的一天,陈毓强在家里修电视机,他爱人叫他吃饭,他就随手把用过的电烙铁放在木板上。当他吃完饭拿起烙铁时看到木板上被烫过的地方很像一只“蜻蜓翅膀”,这一发现立刻触动了他的灵感,他马上拿起电烙铁在木板上画了几笔,一只鸽子便惟妙惟肖跃然“木”上。从此他对烙画有了兴趣。

2001年退休后,陈毓强开始了解一些烙画方面的知识,他得知烙画起源于西汉,盛于东汉。因其独特的表示方法,古色古香的高雅色调,历经千年而不被淘汰。他在电视上看到有关烙画的一些介绍,但他发现那不像是作画,而只像是在描摹。后来,他又去河南南阳考察,发现那里的烙画制作就是在做工艺品一样,一人负责一道工序,全部是流水线作业,有的直接经过机器烙印上去。

回来后,他开始思索:“我的烙画要用美术的手法去画,而不是去描摹。描摹只能成为一个匠人,而不是创作。”

他说,传统的烙铁画需要多个烙铁头配合,长短相济,粗细相加,才能完成一幅作品。在作了三幅画后,陈毓强觉得烙铁有问题。

他感觉创作时不断换“笔”,会影响艺术效果,而且还会打断作者的灵感。于是,他决定改良创作技法。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陈毓强自已制作烙铁头,然后组装出了一支烙画专用烙铁,用这一支“笔”就能一气呵成完成一幅画。

陈毓强用“一支烙铁画到底”的新颖技法,也成为烙画艺术中一个新的分支——“陈派单笔烙画”。

陈毓强说:“烙铁本无色,只是靠它在木板上停留的时间长短、笔画粗细形成的痕迹画出各种各样的画。”他创作的牧歌田园、飞禽走兽、人物肖像,个个形象生动,栩栩如生,而且每幅画都有意境。

不断创新

随着技法越来越熟练,几年时间,陈毓强创作的画作已达数百幅。在备感自豪之余,他也有些担心。因他作画用的木板一般都是多层的胶合板,在市面上很难买。而且成本较高,一块2.4×1.2的木板就要八九十元,而且利用率只有一半。

“时间久了,用的木板也多了,我觉得不环保。”陈毓强说。

2006年,他开始尝试在纸上作画。虽然用纸张要环保一些,但用电烙铁在纸上作画难度较大。电烙铁通电后,温度高达五百多摄氏度。稍有不慎,就会将纸张烧穿。

刚开始画,不行又重来,画了很多纸。有时他想:“在纸上不好画,还是画木板画吧。”但不服输的个性让他又重新开始试验。

“经过反复试验,我发现这种150克的纸效果最好。但这种纸不好买,攀枝花没有,只有每次回老家带回来。”陈毓强老人拿着一张绘画纸说。

在烙画大师的笔下,易燃的纸张不再脆弱。回旋运力之间,陈毓强灵巧的手腕勾勒出层次分明的图案。

2009年7月,陈毓强宣布用纸代替木板作画,形成“陈派单笔纸烙画”。

陈毓强追求创新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止。去年,他又在传统的烙铁画上动起了脑筋,将色彩描绘在烙铁画上,实现了他烙铁画创作的又一次次创新,让千年烙铁画再添新风采。

2010年,一幅名为《虎震声威》的有色烙铁画,鲜明地体现了画家当初为烙铁画上色的初衷,只见屹立在山顶的猛虎回头怒吼,黄色的毛发纤毫必露,富有层次,展现出山林之王的雄风。画作色彩灿烂,又不失烙画的立体沧桑感,古意扑面。

陈毓强说:“要使色彩凸显在纸张上,不能用一般的颜料,我跑了不少地方寻找透明的颜料。为了让坚硬的烙铁画具有柔和的色彩,我不知道用了多少张白纸做试验,后来,终于成功了。”

想将纸烙画“申遗”

陈毓强老人的客厅墙壁上挂满了他创作的木板烙画,一幅幅各具特色的骏马、威猛的老虎、田园山水、人物肖像浮于木板上,形象生动。

“攀枝花是座移民城市,还是缺乏一定的文化底蕴。我的画在雅安等地很受欢迎,但在攀枝花赏识的人却不多。”陈毓强感叹。

在老人12平方米的卧室里,除了两边靠墙的大床和衣柜,就是靠窗的一张写字台,中间只有一个很窄的过道,平时他就在这里创作烙画。虽然日子过得清苦,但他觉得苦中有乐。

为了能画好每幅画,陈毓强喜欢到基层去写生,体验生活。每次回到老家雅安,他就会到处走走,寻找创作灵感。

“5·12”地震也波及到了雅安,陈毓强老人很想为家乡作点贡献,他将他的木板烙画奉献给了雅安,2008年,他在雅安申报“陈派单笔烙画”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老人在攀枝花工作生活了30多年,是他的第二故乡,他对攀枝花有着很深的感情。创作出纸烙画后,他就想在攀枝花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有关部门的冷落让他又有些犹豫。

“前段时间我拿着画去找有关部门申报,结果他们以没时间为由打发我,后来我要回了自己的画。”说起这事,老人有些郁闷。

新闻推荐

攀枝花社会各界踊跃支援抗震救灾

本报讯(实习生陈兵张月骄王建)4月21日,“4·20”芦山地震发生的第二天,攀枝花市市民通过献血、捐物等方式,踊跃支援抗震救灾。市民献血人数持续增加4月21日,许多市民踊跃到市中心广场“爱心献血屋...

雅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雅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陈毓强:在铁与火中锤炼艺术)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