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者,天下之准绳也。
法治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共同规律,法治先行,必然步步先行;法治天下,必然昌盛久安。
2020年是“七五”普法的收官之年,按照全市“七五”普法检查验收工作统一部署,8月底至9月初,雅安市“七五”普法工作检查组,采取实地检查、查阅台账、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的方式对雅安市六县二区实施“七五”普法规划情况进行了全面考核。
自2016年“七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雅安市不断巩固扩大普法阵地,使得普法依法治理成效显著,基层群众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不断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日益提升,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依法行政依法治理的自觉性显著增强,全市法治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为建设法治雅安、平安雅安作出新贡献。
志愿者普法宣传进社区
示范带动着力提升法治意识
全民普法和守法是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是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
领导干部法治观念强,在工作中就能够时刻做到遵法、依法办事,这就是对法治最好的宣传,是推进依法治理最有效的保障。
为全面推进“七五”普法工作,雅安市先后成立法治宣传教育联席会议办公室、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负责全市法治宣传教育统筹协调安排,健全运行牵头分类推进普法工作机制、“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法治示范统筹创建动态管理工作机制。以“责任+清单”的方式,明晰了国家机关、群团组织的普法责任和重点内容,涉及260多部重点法律、法规,划清了普法工作的“责任田”,建立起高效组织领导体系,打造“大普法”格局。
民法典学习会
“七五”普法规划不但赋予领导干部法律的维护者身份,同时也赋予了领导干部法律传播者的身份。
为了让关键少数推及大众多数,让各级领导机关和党员领导干部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带头落实制度要求,带头学法普法守法用法,为全社会作表率,市司法局组织编印《雅安市党政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读本》,内含《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16部法律,《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9部行政法规,2部部门规章,四川省地方性法规6部,四川省政府规章4部,雅安地方性法规3部以及20部政策性文件,着力提升党政领导干部法治意识和依法行政、依法决策能力。
另外,雅安市率先在全省建立市委中心组学法制度,每年制定市委中心组学法计划、市政府常务会会前学法计划,按期组织实施。
全市党政机关普遍实行会前学法制度,建立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述法制度,建立公务员法治档案,推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全市定期举办“政法法治大讲堂”“让阳光照亮心田”等系列法治讲座,加强领导干部法治教育。
各级政府及组成部门建立落实法律顾问制度,着力防范法律风险。利用北纬手机报开设《法治之窗》专栏,广泛宣传宪法、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
实现会前学法、日常学法、普法清单、法律顾问配备“四落实”,年均组织领导干部、公职人员接受法治教育1.5万余人次。
走向基层夯实法治雅安基础
“法律七进”是依法治市的基础性、先导性工程和重要载体。
雅安市将普法对象分类,分别确定相应的普法教育形式,“法律七进”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
在学校,全市中小学配备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设立法律图书室(角),开辟法治专栏。每学期组织开展开学法治课教育、宪法进学校等活动,通过专题讲座、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加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
在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人员学法、职工学法、法律顾问、公益普法制度“四个健全”,组织评选雅安十大法治企业家,开展企业“法律体检”,将车站、医院等人流密集窗口单位、公共场所作为提高法治宣传教育社会化程度的重要载体,悬挂法治公益广告、标语。
在乡村,推进落实“六个一”工程,在村(社区)建立普法小分队、制定一部村规民约、配备一名法律顾问、建设一个法治宣传栏、建一个图书室(角)、培养一名法律明白人。
志愿者向商家普法
为提升雅安市城乡基层治理能力和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尚法为雅·善治为安”乡村治理体系,解决乡村群众法治意识薄弱、运用法律解决问题能力不强问题,雅安市启动乡村万名“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
今年6月,市司法局编制了《雅安市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知识读本》。
读本针对当前雅安市乡村群众生产、生活中关注的热点问题,本着易学易懂、实用的原则,经过广泛收集整理,汇编成村民自治、土地流转、劳动合同、维权服务等15个大类和100个针对性问题的法律解答读本。同时各地结合乡村生产、生活实际,突出实用性、操作性、针对性等设置培训内容,让案例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法律明白人”能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了解村民的法律服务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服务,积极引导村民依法自治、依法维权。
当然,要让法治观念深入到群众之中,紧紧依靠“法律明白人”的力量还远远不够。
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站建设的持续推进,村(社区)法律顾问“三定一免”工作制度的实施,法律顾问、乡村法治宣传队伍、村“两委”干部等集中学法……
一项项工作的开展,让法治观念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
名山区开展基层普法工作
创新模式法律服务更便民
对于大多数市民来说,遇到法律问题会感到头疼。“该上哪里去”“该找谁索赔”“法律文书怎么写”等都让很多人一筹莫展。
针对这样的情况,市司法局在“法治雅安”公众号上,开辟在线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实现由传统的单向法治宣传教育向双向互动提供法律服务转变。
在公众号点击“公共法律服务”,就可以进入到雅安市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平台可以提供智能法律咨询、智能文书生成、法律文书模板和一些常用的法律计算器(例如计算诉讼费、仲裁费、工伤赔偿等)的服务。法律咨询电话的拨打和公共法律服务中的导航也能在这个平台上实现。平台还刊登了大量的案例以案释法,为市民传递法律知识。
党员律师参与社区基层治理,则是另一项让法律“走”到群众家门口的措施。
今年5月,市委组织部、市司法局下发了《雅安市司法局、中共雅安市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党员律师参与社区基层治理试点工作》的通知,5月底,10名党员律师纷纷就位,担任起社区“大党委”委员,律师进社区试点工作也由此拉开帷幕。
这些进社区的党员律师,不但参与社区法治建设,还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律师工作站或咨询台,每月为群众提供现场法律服务,每季度到社区举办一次法治宣讲。
律师进社区最大的好处,就是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除了有“片儿警”,现在还有了“片儿律”,居民在社区可以免费进行法律咨询,律师不可以在社区接案子,但如果获得当事人信任,可以上事务所办理。
“过去是‘群众找上门’,现在是‘上门找群众’。”汉源县富林镇滨湖社区律师周德华说。
律师主动走下去到群众身边,群众就更愿意来寻求帮助。
律师进社区能够充分发挥党员律师的专业优势,助力社区基层治理,城市和农村居民可以就近享受法律服务,通过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也避免了因法律知识缺乏导致的悲剧。
“法律明白人”培训会
知法用法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普法效果如何,数据来说话。
“七五”普法以来,雅安市被命名为全国全省法治示范县(区)3个、法治示范乡镇(街道)3个、依法行政示范单位11个、学法用法示范机关(单位)6个,依法治校示范学校8所,诚信守法示范企业9户,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8个。建成市级法治县(区)6个、法治示范乡镇45个、学法用法示范机关(单位)108个、依法治校示范学校42所、诚信守法示范企业27户。
比数据更加具有说服力的,是人们切身的体会。
“现在和过去不同了,许多村民都知道要砍树得先过来办理手续。”雨城区林业局资源保护监督股的工作人员彭杨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规定,采伐林地上的林木应当申请采伐许可证,并按照采伐许可证的规定进行采伐,同时也规定了采伐许可证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核发。
然而在过去,由于林农法律意识淡薄,总有人认为自己林地的林木都属于自己,可以随意采伐。近年来,相关部门加大了对广大林农、经营户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其法律意识,敲响警钟。通过反复强调和宣传,林农与经营户渐渐了解了国家法律的相关规定,遇到拿不准的问题就会主动咨询辖区内的林业员或前往林业部门咨询。
“不但林农‘无意识’的滥伐行为在减少,近年来盗伐林木的现象也逐渐减少,这与近年来的法律宣传都是分不开的,不少人都懂了乱砍树是违法行为。滥伐、盗伐现象的减少对森林资源和林业经济有序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雨城区林业局资源保护监督股股长代永刚说。
“七五”普法以来,沐浴着法治春风的雅安市,处处显现出知法守法,遵法用法的氛围。法律得到了人们内心的认同、信任和尊崇,群众形成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芦山县芦阳街道城南社区的乐天康律师只要坐在办公室里,就时不时会迎来咨询的群众。群众的问题五花八门,邻里纠纷、遗产继承、家庭矛盾等等。有时候是打电话,有时候是群众直接走进办公室,一天接待好几位群众都是常见的事。
“群众来咨询,说明他们遇到问题首先考虑的是法律途径而不是采取其他不妥当的方式,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法治’二字在群众心中的分量越来越重。知法、守法、学法、用法的人多了,说明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在不断提高。”乐天康说。
本报记者 鲁妮娜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新闻推荐
马步击掌、弓步冲拳、马步架打……名山区第三中学的课间操,在该校专职武术教练的带领下,学子整齐划一,认真练习基本...
名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名山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