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日报讯 互联网时代,各行各业都在谋求转型发展,传统农业也不例外。
从一口炒锅到一条自动化生产线,从人工称重包装到全自动包装,从坐店销售到电商流通……一系列的变化,得益于“数字”的快速发展。
今年6月28日,坐落在雅安市经开区的川西大数据产业园正式开园。雅安市传统农业融合发展有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未来,插上“数字翅膀”,传统农业也能“飞”。
智能化生产省时又省心
通电、打开开关,机器开始运转预热。十分钟后,经过萎凋的茶叶鲜叶被运输带送往杀青机内,高温下,茶叶的香气弥漫整个生产车间。
进入秋季,藏茶的生产变得更加繁忙。杀青后的茶叶继续在运输带的传送下,到达下一个环节——揉捻。
2017年4月14日,雅安市首条全自动清洁化藏茶生产线正式开机做茶。该条生产线由64套设施设备组成,在保留藏茶传统生产工艺的基础上,还具有设计科学、制作精良、全程可控、品质保证等优点。这条生产线涵盖了藏茶的初制、再制、精制、压制及包装五大程序,采用运输带连接,茶叶生产全过程不落地,保证生产的藏茶清洁化和加工单元自动化。
与传统生产方式相比,这条生产线由8至10人操控,可实现年产500吨藏茶,生产效率提高三倍以上。此外,该条生产线的杀青、揉捻、干燥、发酵、包装等关键环节均采用自动控制系统,对温度、水分、氧气、时间等参数进行精准控制。
不同于藏茶生产的忙碌,蒙顶山茶生产告一段落,转入销售季。除了包装类的机器设备,其余设备到了保养维护的时候。
“公司这两年在引进生产设备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四川蒙顶山跃华茶业集团有限公司负责生产的厂长张超云说,“智能色选机两台、智能包装机三台、智能生产线两条,总共投入一千多万元。”
虽然投入大,但在实际运用中的效率是人工无法比拟的。
如果用智能包装机,一小时的工作效率至少是人工的5倍。智能生产线的效率更高,24小时满负荷运转,一天的生产量可以达到4000至5000公斤。
名山区中峰乡海棠村的文凯,对智能包装机的工作效率深有体会。
7月23日,文凯订购的全自动克袋包装机正式“上岗”。文凯是雅安市牛碾坪茶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每年从春茶上市开始,销售订单就源源不断。之前,客户要求4克袋包装,他只能加班加点,人工称重、装袋、封口……不仅效率低,而且还不能保证每袋重量的精确度。
“全自动克袋包装机使用起来非常方便。”文凯说,随着中秋茶礼订单的增多,全自动克袋包装机的作用更加明显。
在雅安市,除了茶叶生产、包装的智能化,依托土地托管投入了大量植保无人机等设备,让一部分农民从土地中解脱出来,让传统农业向现代化、智能化发展迈出了一大步。(下转2版)
网络化销售市场更广阔
8月11日,主题为“猕足珍贵·有你真好”的2019善品公社·蒙顶山红心猕猴桃上市发布会在名山区举行。活动旨在以猕猴桃成熟上市推广为契机,做大做强做优雅安市“中国红心猕猴桃优质产区”品牌。
2014年9月,正在雅安开展灾后重建的中国扶贫基金会,在原市农业局和原市扶贫移民局等部门协调支持下,来到名山区建山乡飞水村,通过“农业众筹”形式,首次线上推广红心猕猴桃,开启了合作社“抱团触网”的精彩旅程。此后,山沟里的红心猕猴桃开始“飞”往全国大江南北。
8月15日,全国供销e家雅安熊猫公社电商平台今年预售的猕猴桃也全部发货完毕。
“今年是我们通过预售形式销售猕猴桃的第二年,目前已经销售了2000多单约5000公斤果子。”熊猫公社副总经理陈玉梅介绍,除了猕猴桃,通过熊猫公社平台销售的雅安农特产品还包括蒙顶山茶、雅安藏茶、干笋、野生菌、黄果柑等300多个单品。截至7月底,茶叶和水果的销售总额达300多万元。
作为雅安市本土电商平台,熊猫公社自2015年成立后,对雅安市1000多家合作社进行了调研、考察,采集招募了各县(区)有特色、品质好的农特产品进行线上销售。经过近两年的推广,除了拥有一批相对固定的客户外,每年也有新增客户,同时还吸引了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主动寻求合作。
“不同于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熊猫公社还承担着为熊猫公社控股方之一雅供云联科技服务公司采集网络销售大数据的任务。”陈玉梅介绍,今年6月,雅供云联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正式签约入驻市农业园区,今后将实施“云耕时代”产业示范项目,以“互联网+农业”为基础,运用“大数据+产业融合”“电商平台+惠农服务”,搭建“一站式”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实现优化整合生产要素,有效连接市场用户终端。
同时,作为熊猫公社的另一个控股方雅安云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在川西大数据产业二期进行了投资,为今后真正实现农业数字化发展埋下了伏笔。
记者李春蓉
新闻推荐
十几通电话,反复协调天然气管道铺设、安全施工等事宜,然后与同事、施工方商议有关工作——万敬堂的一个上午就这样过去...
名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名山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