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司
“啸啸战马出边塞,万担茶叶平四海。”
雅安作为边茶之乡,茶马交易曾盛极一时,各种茶政枚举不尽,更留下了众多珍贵的历史遗产。
位于名山区新店镇的茶马司遗址,就是目前我国唯一现存的古代茶马交易管理机构遗址。
几经变迁,茶马司已成为了茶马古道上最后的“衙门”,让人不时追忆昔日茶马互市的辉煌。
古代官署
茶马交易的专门机构
11月19日,国道318线名山区新店镇境内。
一座赭红色的建筑,鲜艳的色彩和古朴的建筑风格在周围水泥建筑中相当显眼。
这是一座石料檐柱的砖木结构四合院,凝重的色彩和古朴的建筑风格在现代建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夺目。
在大门上方,用汉藏两种语言书写着“茶马司”三个黑底金字,向过往行人彰显着它曾经的身份以及与雪域高原千丝万缕的关系,也提示着过往行人它曾经的历史身份。
茶马司是古代官署名,又称都大提举茶马司。这是一个自宋朝以来,历朝管理茶马交易的专门机构。
走进茶马司,院内立着石刻碑文:“宋时因连年用兵,所需战马,多用茶换取。神宗熙宁七年,派李杞入川,筹办茶马政事,于名山,以名山茶易马用……明洪武时,对茶叶实行官买官销,由茶马司主持交易……”简单的碑文,描绘出当年茶马司的盛况,尽管这里现在已是空空荡荡。
为了达到“以茶治边”以及用茶叶交换藏区战马的政治、军事目的,早在宋代就设立了“茶马司”专门管理茶马交易。熙宁年间(1068-1077年),北宋朝廷派李杞入川,在四川四路设立“提兴茶马司”,负责从事茶叶收购和以茶易马工作,并在陕、甘、川多处设置“卖茶场”和“买马场”,沿边少数民族只准与官府(茶马司)以茶易马,不准私贩,更严禁商贩运茶到沿边地区去卖,甚至不准将茶籽、茶苗带到边境,凡贩私茶则予处死,或充军三千里以外,官员失察者也要治罪。
宋朝以后,除元朝因蒙古盛产马匹无此需要,而未实行“茶马互市”外,明、清二代均在四川设立了专门的“茶马司”,新店的茶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保留下来的遗址。
花甲之年的王老太太在名山区新店镇已经生活了40多年,她说茶马司是一块宝地,很久以前,管理茶马交易的官员就在这里办公,内地打仗用的马匹也都用茶通过这里从西藏换来。
众所周知,居住于中国西部高寒地区的藏族人民有“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的习惯,茶叶需求量相当之大。藏区多处于高原酷寒地区,不具备茶叶生长条件,茶叶只能依赖四川和云南输入。而内地由于战争、运输和耕作的需要,对马的需求量也十分惊人,于是以茶易马的古老交易便悄然形成。
在横断山脉隐秘的山水褶皱间,曾经有一条仅供骡马牦牛驮队行走的千年古道,它迤逦数千里,穿越整个青藏高原,这就是茶马古道。
因此,茶马古道不仅是藏汉之间自然形成的古老交易,也是世界上通行里程最长、路途最艰难、沿途风光最优美的古老商路。
如今,随着现代公路的开辟畅达,千年古道已湮没于荒草,曾经的喧嚣与繁华也沉寂于岁月的尘土中。
作为茶马古道起始之地的雅安名山,至今仍保存着一座古时管理茶马交易的衙门机构——“茶马司”。
这是茶马古道上,也是全世界唯一保存的茶马司。当歌曲和传说缄默的时候,唯有它还在向我们讲述那久远的过往。
以茶易马
见证千年贸易盛况
大门两侧的墙面是两幅线刻描金长画卷,一幅为《藏汉一家》,讲述文成公主和亲引茶入藏施惠雪域人民;另一幅则是《茶马古道》,描绘雅安茶通过茶马古道,穿越崇山峻岭走进藏家的种种艰辛。
“昔时,这里当车水马龙,骡马成群,商人、马队熙来攘往,各种吆喝与喧哗此起彼伏。当时茶马司接待民族茶马贸易通商队伍的人数,有时每日高达2000余人……”
史料记载着那段贸易盛况。
那么,茶马司为什么又要设立在名山呢?
雅安境内的蒙顶山,是最早人工种植茶树的地区之一,早在西汉,吴理真便开始在山上驯化栽种野生茶树。这里的农民至今仍以种茶、制茶、贩茶为主要谋生手段。唐宋时期,蒙山茶盛极一时,堪称茶中精品。唐玄宗时,蒙山茶被列为贡品,并且为历代天子祭祀天地祖宗的专用之物,这样的荣耀一直沿袭到1100多年后的清代。
雅安不仅出产贡茶,这里生产的南路边茶同样远近闻名。边茶是指专供边区藏地的茶叶,茶马互易中,以茶易马的茶叶便以这种茶为主。
据史料记载,名山茶在北宋中期一直保持每年200万斤左右的产量,仅甘肃熙河一路(今甘肃临洮)交易的名山茶,便占其总量的一半,所谓“熙河茶数四万驮,名山茶占半”。名山茶不但产量大,而且品质优,是藏族同胞最爱的茶中珍品,在易马时深受青睐,估价最高。据记载,“一百斤名山茶可换四赤(尺)四寸大马一匹”,当时“陕西诸州岁市马二万匹,用名山茶二万驮”。正因为雅安茶的独有价值,北宋时期,曾有两位皇帝三次特诏“名山茶易马不得他用”。
雅安这样一个“川西咽喉”“康藏门户”“民族走廊”之地作为茶马古道的起点并将茶马司设置于此,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茶马互易除商贸功能之外,还另有政治、文化考虑。早在宋代时,以茶马治边便是历代朝廷的基本国策。
藏区不产茶,藏族人民的生活却离不开茶。藏族人民常年吃牛、羊肉等高蛋白高热量食物,饮食结构特别需要茶叶所含的茶素、维生素等来调节平衡。茶在藏族人民生活中的特殊性,使得历朝历代政府都将其作为稳定边疆的特殊工具。
当时名山茶马司属成都府路统领,负责筹集边茶上缴成都府路,同时承担“名山茶”筹措和以茶换马事务。鼎盛时期达到“岁运名山茶二万驮”(每驮50公斤)之多,占官方统筹总数的一半以上。如今,茶马司门口几根隐约可见“赤兔”二字的赭红色石柱,见证着当年茶马司门庭若市,前来寻求茶马交易的各地商队常常排到10多里之外的盛况。
那时,朝廷对茶叶的生产和贸易实行高度垄断,在茶马古道上有朝廷设立的“茶马司”、“卖茶场”、“买马场”、“验茶关”等机构来管理。这些机构的作用是执行朝廷颁布的茶法,对茶马价格、茶叶的数量和质量、马匹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管理。通过茶马古道还进行茶土贸易,民族地区的各种土特产品如药材、兽皮、畜产品、黄金和一些工艺品也源源不断流向汉族地区,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康定市场上还能买到从西藏过来的瑞士名表和印度的工艺品等。
汉族地区的粮食、纺织品、土特产品等也由此大量运往西藏地区。同时,茶马古道上一直都在进行藏汉间的文化交流,汉族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技术传送到藏区。因此,茶马古道也是汉族地区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在藏区,茶马古道被称为“天路”或“金路”。
川藏茶马古道在我国茶马古道网络中历史最悠久,运输量最大,汉藏经济、文化交往最密切,尤以悲壮的古道背夫、繁华的康定锅庄、壮观的关外牦牛及马帮驮队为主要特点。
如今,川藏茶马古道己成为国内旅游开发的黄金线路,而这座茶马司,已然成为了茶马古道上最后的“衙门”。
雅安日报记者黄伟
新闻推荐
雅安日报讯公共广场、商业大街、城市干道等是未成年人校外活动的主要地点,利用橱窗、展板、电子显示屏等张贴或播放关...
名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名山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