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刘佳文/图
名山区茶农正在采摘鲜叶。
高登伟介绍加工茶叶的除尘降噪装置。
□本报记者 刘佳 文/图
3月27日清晨,薄雾在山间散去,绿茵茵的茶陇间,偶见几个采茶人的身影。在雅安市名山区,这是茶农们一年里最忙碌的时节。
作为川茶主产地之一,名山区现有茶园35.2万亩,虽有“千年贡茶之乡”美誉,但当地茶产业发展却长期囿于“为他人做嫁衣”的格局。为此,名山区积极打出绿色发展牌,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蒙顶山茶逐渐实现蝶变新生。
质量兴农
改种换植提升茶叶品质
3月27日,天蒙蒙亮,种茶大户韩熙便带上两名工人入园采茶。韩熙的茶园占地18亩,位于名山区中峰乡甘溪村五组,去年靠着种茶,他们一家收入超过14万元。
茶陇齐整划一,田间安设了灭虫灯、防虫黄板,韩熙的茶园布局很是规范,“我们从2016年开始茶园改造,如今已实现标准化种植。”通过改造升级,目前韩熙的茶园主栽了蒙山9号、福选9号等无性系茶树,新品种不仅芽头齐整饱满,而且长势旺盛。改造后茶园亩产值大概7000多元,而以前亩产最多4000元左右。
“全区种茶35万余亩,面积已经到顶。所以,当务之急是改种换植。”名山区农业局茶业发展股股长吴祠平告诉记者,自2012年以来,该区每年都要改种换植茶园约3万亩,目前全区种植茶树以无性系为主打,中叶茶居多。
“茶农也愿意改良品种,因为优质茶叶产值更高。”名山茶树良种繁育场技术员文维奇告诉记者,近年来他们通过选育品种,建立母本园,引进了省内外茶树良种220个。
“今年,我们将继续改造提升退化茶园3万亩,同时巩固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27.1万亩。”吴祠平表示,名山区在推进茶园改种换植同时,还将继续引导农户开展茶园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健全茶叶追溯体系,从而达到全区茶产业的提质扩容。
转型升级
力求环保和经济双赢
3月27日下午2点,名山区解放乡银木村二组,建伟茶厂负责人高登伟忙着将数十斤新采的鲜叶搬进厂房。今年茶厂的变化可不小,厂房内分别设置了冻库、杀青区、摊晾区、揉捻区等区域。
杀青,是制茶工序中尤为重要的一环。在厂房后缘,两台机器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这是我们今年新添的设备,主要用于除尘降噪。”高登伟说,新添置的两台机器分别安装在厂里的两条制茶生产线上。设备的管道与杀青机的烟管相连接,这样在制茶过程中产生的烟尘经设备处理后,就成了淡淡的水雾烟。“这个设备可以对制茶产生的煤烟进行再处理,起到脱灰、脱硫的效果。”由于天然气基础条件尚需提升,高登伟他们目前仍偶尔使用柴煤杀青机,但除尘降噪装置已经让生产工序更加绿色、环保。
“茶产业要实现绿色发展,加工这一环必须转型升级。”名山区经信局副局长淡国兵告诉记者,目前名山区已出台相关规定,明确到2020年底全区所有茶叶加工企业完成煤改电、煤改气;到2022年底,全区所有茶叶加工企业实现清洁化、规范化发展,基本完成转型提升目标任务。
“对于完成了煤改电、煤改气的茶叶加工企业,我们还有环评、食品安全等多个要求进行约束,不符合相关要求的,仍然会依法依规处理。”淡国兵表示,名山区当前正积极打造茶产业园区,相关规定和要求的出台,实际也为茶企入园设定了门槛,这样有助于当地整个制茶生产环境的改善,从而推动蒙顶山茶从原料到成品安全追溯体系逐步实现全覆盖。
茶旅融合
促进产业发展动能接续
目前,茶旅融合已成为四川省各个茶叶主产区产业发展的“主打项目”。
春光明媚,适合郊游。三月中旬开始,中峰乡牛碾坪万亩观光茶园便游人如织,在这里,游客可以体验采茶、制茶、认茶、识茶、品茶、购茶等项目。“我们以茶文化为串联,让游客可以享受多维度的体验项目。”蒙顶山茶业牛碾坪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牛碾坪通过一三产业融合,目前已带动30多户农户开办农家乐,并吸纳20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园区去年还打造了帐篷酒店,每逢节假日就爆满。”
而在距离牛碾坪16公里远的解放乡,这里有踏青游玩的旅客,也有忙碌的工人。“目前我们正在打造茶园绿道,后期沿途还要配套婚庆基地、民宿等。”解放乡乡长郑进告诉记者,他们已计划在绿道边配套栽种早熟桃树等经济果林,这样绿道的色彩将不再是单一色调。
“我们将培育全域旅游新业态。”名山区农业局局长李成军表示,名山区依托蒙顶山国家茶叶公园本底,围绕“茶+旅游”,纵深推进全域景观化打造,让游客来得了、住得下、耍得住。
新闻推荐
绿化美化后的龙滩子茶园绿道绿化美化后的茶园绿道路基边坡被鲜花覆盖“新店-百丈-解放生态茶产业文化旅游经济带绿化美化项目现已基本完成。”4月2日,在名山区新店镇龙滩子(小地名),名山区林业局...
名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名山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