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区前进乡郑岩村是该区4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郑岩村紧密结合本村发展实际,以村党支部为主导,精心组织实施党员***示范项目,并大力发展藤椒示范种植,拓展集体经济,力争明年摘下“穷帽”,增收致富。
勤学技术忙养殖
甩开膀子加油干
“我饲养的土鸡每天喂两次,早上8点喂青草和玉米,然后让鸡敞放,下午4点再喂一次。”村民宋洪伟说。
宋洪伟今年46岁,2014年,他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两年多时间里,通过政府引导、产业扶持,他成了当地脱贫的典范。
当年,宋洪伟一家是因妻子残疾致贫的贫困户,一家人常年居住在简陋的房屋里。贫困户的“帽子”扣在宋洪伟的头上,让他感到生活压力,空有一身力气没处使。
“做什么?怎么做?”他反复琢磨。可每想到一个项目,都因自己无技术、无资金而只能选择放弃。
“养鸡只要选好种,把好防疫关,找准市场,一定能赚钱。”村干部专程到宋洪伟的家里给他鼓劲,“养鸡是一个短平快的增收项目。”
“能林下养殖吗?”“当然能!”
“谁给我们提供技术?”“驻村农技员给你把关。”
一番交流,宋洪伟开始养殖土鸡。帮扶单位不仅为他修建了鸡舍,还送去了100只鸡苗。
宋洪伟全身心投入,一有空,他就到处了解市场信息和最新养殖动态,参加养殖培训,从品种选择到管理经验,他都一一记在心里。
“我当时就感觉土鸡养殖还是有一定的发展前景,能够做大做强。”有了专业的技术指导,宋洪伟不仅干得越来越顺手,而且还让自己的养鸡业变成了“有机农业”:草可以用来喂鸡,鸡的粪便作为有机肥料,用来给农作物提供养分。在宋洪伟的精心饲养下,2016年底,成功出栏土鸡200余只,实现6000元纯收入。
“房子后面还有点地,下一步,我还要建鸡舍,扩大养鸡规模……”初尝养鸡甜头后,宋洪伟决定甩开膀子加油干,“现在政策那么好,我要更努力,实现自力更生脱贫致富。”
如今,只要提起宋洪伟,村民们都为他竖起大拇指。看到自力更生的宋洪伟,村里有的贫困户也受到激励,开始努力谋发展……
广开思路
激活集体经济
“今年我种植的茶叶收成不错,村上这一次又发展种植藤椒,我相信能带领我们致富。”村民郑军一边指着种植藤椒的地方,一边笑着说。这里,一年前还是一片荒地。
水泥路进村入户,藤椒树苗长势良好,条条水渠通往田间地头,沥青道路环绕整个产业带……这是现在郑岩村的景象。
“别看只有几公里,连接的可是250多户村民的家。”村民们说。
郑岩村一方面改善基础设施,为农户增产增收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则在产业规划上精心扶持,让群众脱贫增收。
“藤椒头年栽种,三年可实现挂果。不仅种植经济价值高、耐干旱、耐贫瘠,对劳动力要求还不高。”郑岩村驻村第一书记史小丽说,集体经济是引领该村脱贫的原生动力。郑岩村发展藤椒种植并不是跟风,而是经过多次调查研究,并通过召开全村村民大会后才确定的。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要广开思路,创新发展方式,才能让村级集体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起来。为此,郑岩村积极探索 “村集体+合作社”、“村集体+企业”等模式,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郑军说,该村已与洪雅花椒企业合作,签订了鲜藤椒回购保底协议,解决了销路问题,1亩藤椒量产时大概可以为农户增收近万元。
“藤椒两年后就可以试挂果,1株至少可产1公斤,1公斤大概能卖16元。到了丰产期,1株藤椒苗至少能产4公斤藤椒,按每亩100株藤椒苗算,每亩至少可收入6000元以上。”史小丽算了这样一笔账。
而今,郑岩村创新建立了“企业+合作社 +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集中推进主导产业发展。
“这种模式可以有效解决传统的单家独户式、散种散养式扶贫模式短期出效益、长期致富难的问题。”史小丽说,“村民足不出户就能获得收益,降低了市场风险,确保了利益最大化。”
史小丽相信,随着集体经济的不断强大,村强民富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雅安日报记者 石雨川
新闻推荐
雅安日报讯按照“暑期整顿”工作安排,8月22日上午,市旅发委督查组到雨城区、名山区督查、调研旅行社工作。在雨城区、名山区旅游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的陪同下,市旅发委督查组先后来到名山区...
名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名山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