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岭镇一果农正在管理脆红李。
今年以来,名山区马岭镇继续走在脱贫攻坚和促进乡镇经济发展的道路上,根据镇情、村情、民情实际,探索创新多种扶贫模式,引导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发挥作用,持续发力,精准施策,丝毫不减缓脱贫攻坚的步子。
建帮扶明白卡
引导贫困户自力更生
6月5日,像往常一样,马岭镇党委书记吴勇来到该镇天目村一贫困户家中了解情况。
墙上的帮扶明白卡上,分别写着政策宣传、成果展示、户主信息和帮扶人信息等内容,而最引人注目的则是右下角的星级评定。
“这是结合乡镇实际,在每户贫困户家中建的帮扶明白卡。”吴勇说,通过这张卡,能清楚看到贫困户的脱贫信息和帮扶工作的开展情况。
马岭镇有康乐村、余沟村、七星村、天目村4个贫困村。为推进4个贫困村的脱贫攻坚工作,马岭镇成立了脱贫攻坚小组,把责任分解落实到每一个乡镇干部,要求他们每周深入贫困村指导帮扶工作。该镇还建立健全驻村帮扶“五个一”工作组、“五个一”帮扶工作台账和“五个一”责任主体到岗到位机制。贫困村第一书记也坚守工作岗位,走访调研并积极争取政策项目支持。
从2014年至2016年,马岭镇党委政府完成了一个个脱贫攻坚“军令状”,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胜利。目前,全镇还有贫困户39户91人。
对此,马岭镇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在走村入户、实地调研,详细掌握具体情况的基础上,认真分析致贫原因,对症下药,制订了脱贫规划和年度帮扶计划,完善贫困村“一村一策”脱贫措施和产业发展项目,细化39户91人贫困对象“一户一册”台账和帮扶实施计划,建立完善户档案、村档案、镇档案。
“我们按要求对贫困户进行建档立卡,实实在在为民所谋。”吴勇说,在脱贫攻坚路上,他们找准贫困村、贫困户发展致富的短板缺项,做好对接工作,积极调动被帮扶对象的主观能动性。
聚焦产业扶贫
发展产业促农增收
“2016年,我家种植的一亩脆红李收入一万余元!”6月10日,马岭镇康乐村51岁的村民杨清华高兴地说。
这段时间,康乐村的山间挂满了果子,果农正忙着在果林里管理脆红李,以保证今年有个好收成。而在果园外的茶地里,茶农们也正忙着采摘茶叶。
脱贫攻坚,关键在产业,目标在增收。一直以来,马岭镇都以茶叶、传统农业以及传统养殖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经过深入考察,该镇因地制宜,将脆红李种植作为该镇的脱贫产业。
扶贫先扶智,为发展好产业,马岭镇党员干部不仅将惠民政策、扶贫开发政策送到贫困户家中,还组织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和专业技能培训。
目前,马岭镇依托丹棱县脆红李种植经验,发展脆红李1800余亩;实施血防林建设项目,发展核桃及香椿420亩;在康乐村与余沟村建设富硒茶基地536亩;利用产业发展基金,种植草果180亩。脱贫产业覆盖4个贫困村,全镇形成了以发展茶叶、脆红李、草果、雷竹、白果、核桃种植和林下养殖为主的产业,有效拓展了贫困户的增收渠道,确保收入稳定增长。
更可喜的是,目前,马岭镇建立起康乐村脆红李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七星大峡谷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富硒茶基地和刘氏庄园农场、老峨山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通过“龙头带动、基地推动、订单管理、入股分红”等形式,有效增加了村民和村集体经济收入。
建好民生工程
共谋幸福前景
6月10日,一幢崭新的建筑矗立在老峨山下,分外耀眼。
这座建筑是该镇新修的村级活动阵地,农民夜校、农家书屋都设置在这里。
近年来,马岭镇在完善公共服务,强化保障惠民生方面加大力气,把基本公共服务向贫困村、贫困户延伸,从贫困群众最关心的公共服务、教育、医疗、社保等问题入手,加快贫困村社会事业发展。
三年来,马岭镇完成了11个村级活动阵地建设,新建了七星、天目2个村活动室,建成农村书屋11个、农民夜校11所、健身广场7个,建成康乐基层党建示范村、余沟法制文化广场。
通过“雨露计划”,该村为4名贫困学生提供帮扶,帮助11户符合条件的贫困户申请到低保,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落实政府公益性岗位12个……
目前,该镇的余沟、七星、天目3个贫困村的群众自发调整土地60余亩,建起了一条贯穿3个贫困村,连接双河金狮寨的乡村道路,为脱贫攻坚持久发力提供了保障。
吴勇介绍,目前,马岭镇正发挥自然生态资源优势和丰富的历史文化传承,进行老峨山、天目寺、小海子、大石梯等自然人文景点包装规划。下一步,马岭镇将结合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打造康乐村乡村记忆民俗体验社科基地。
雅安日报记者 黄伟
新闻推荐
记者从几天前在杭州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获悉,“蒙顶山茶”作为四川唯一品牌入选2017年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蒙顶山茶”是雅安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最近几年,雅安...
名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名山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