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农业部权威发布“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雅安蒙顶山茶荣获第四名。
此次活动,全国16个产茶省(市)共计27个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参评。值得一提的是,参评的省(市)茶叶总产量占全国97%以上。候选品牌涵盖六大茶类,其中绿茶类品牌16个,红茶类品牌3个,乌龙茶类品牌3个,黑茶类品牌2个,白茶类品牌1个,多茶类品牌1个,再加工茶类品牌1个。
蒙顶山茶能够脱颖而出,实属不易,但也实至名归。
对雅安茶界来说,荣誉是对成绩的肯定,更是对今后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强化基地建设
确保原料安全
对于任何食品行业来说,基地,既是第一生产车间,也是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进入夏季,尽管艳阳高照、高温难耐,但对茶农来说,茶园夏季管理容不得丝毫马虎。
5月27日,名山区红岩乡青龙村,茶农陈玉华正忙着扦插杀虫黄板。
陈玉华说,除了杀虫黄板,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也能有效杀死害虫。
进入夏季,雅安市各个茶叶种植合作社、大部分茶企都会为基地茶农提供技术指导,确保茶园基地第一道防线的安全。
目前,雅安市拥有茶园面积100万亩,并全部达到无公害生产标准。其中,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45.8万亩、有机食品基地2万亩。这是雅茶产业健康安全发展的坚实基础。
“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在全市范围内推广茶叶绿色食品标准化种植规范,建立健全以茶产业为主导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符合绿色(有机)茶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巩固和扩大茶园基地建设的成果。”市农业局局长吴洪江说。
加强科学研究
助力产业发展
5月25日,是《藏茶原料采收模式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项目进行第二次原料采收的日子。
上午8点左右,项目负责人、四川农业大学茶学系教授何春雷就已经到达试验茶园。“虽然这个项目的规模很小,但每一次收集到的数据,都有新的收获。”何春雷说,在降低采茶成本、提高茶农收入,以及今后茶产业机械化发展来说,这样的探索必不可少。
有了4月14日第一次机械采收的经验,这一次采收进展更加顺利,采收的茶叶原料也更加标准。
试验证明,相较于“全年手采”和“全年机采”两种模式,“春季手采、夏秋机采”的模式,应该是最好推广的。既能保证春茶采摘期间的高收入,又能在夏秋季节以较低的人工成本采收更大产量的鲜叶原料。
除了对茶叶鲜叶原料的机采探索,其实雅安市在茶叶加工方面的机械化探索起步更早。
毕竟,产业现代化的发展,需要机械化的助推。
20世纪70年代,雅安本土茶叶专家杨天炯就开始了茶机研究。如今全市各大茶厂中使用的茶机,绝大多数都是“雅安造”。不仅如此,“雅安造”茶机还销售到了贵州、陕西、重庆以及省内市州等地。
茶叶纳入食品行业后,清洁化、自动化、连续化的茶叶生产加工方式,成为雅安市茶企未来不断探索和努力的方向。
坚持茶旅融合
实现转型升级
5月28日至30日,今年的端午小长假。从27日下午开始,来雅旅游的游客增多。很多人都是冲着美丽的茶园风光来的,成都市某中学教师李淑杰就是其中之一。
李淑杰今年28岁,喜欢喝茶。
“很早就听来自雅安的大学同学说,雅安的茶园风光很美,所以一直想来看看。”李淑杰说,进入雅安境内,她便发现雅安真是一个茶的世界,“茶园高低起伏,真的很美。”
名山区中峰乡牛碾坪万亩生态观光茶园和中国至美茶园绿道,成为李淑杰此次旅游的目的地。
在雅安,蒙顶山国家茶叶公园、红草坪万亩生态观光茶园、骑龙村万亩生态观光茶园、中国藏茶村……风光各异、魅力无穷。
茶旅融合发展,在茶产业文化旅游经济走廊上得到了最佳的体现。
市委农工委、市茶办主任李文峰表示,未来,雅安市将围绕蒙顶山茶和雅安藏茶两大区域公用品牌,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继续坚持“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的思路,着力提升蒙顶山、牛碾坪、茶马古城、中国藏茶村等重要节点旅游基础设施,完善以名山区、雨城区为重点的茶产业文化旅游经济走廊,并逐步辐射带动荥经、天全、芦山、宝兴四县,努力把雅安培育成为“中国最美茶乡”、“世界至美茶源”。
雅安日报记者 李春蓉
新闻推荐
数说雅安:2013年底通过精准识别,全市有建档立卡贫困村261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4136户103768人,贫困发生率9.1%。2016年是雅安市脱贫攻坚的首战之年,全市全面完成45个贫困村退出、1.1万贫...
名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名山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