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情援建心手相连
4月13日凌晨5点,下了一夜的雨渐渐停了下来。雅安市名山区双河乡扎营村7组村民吴之军跨上自家的三轮摩托车,满载着头天刚采摘的新鲜茶叶,直奔位于乡里场镇上的茶叶交易市场。
15分钟后,吴之军抵达交易市场。彼时,天仍未亮,但交易市场内已然灯火通明,市场外的一大片空地上,被前来卖茶、收茶的三轮车、农用车塞了个满满当当,足足排到了两三百米开外。很快,吴之军带来的近400公斤新鲜茶叶被收购一空,揣着5000多元现金,吴之军的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现在下山的路好走了,还有了这么大的茶叶交易市场,出门就能卖茶,这些都离不开攀枝花的援建,他们为我们做的事,我们会铭记于心。”
时间倒回3年前,在“4·20”芦山强烈地震中,名山区的支柱产业——茶产业受到重创。2013年7月,省委、省政府作出对口援建“4·20”芦山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的重大决策部署,其中,攀枝花对口援建名山区。2013年8月26日,攀枝花与雅安市名山区就灾后重建工作进行对接,并与名山区签订《攀枝花市对口支援雅安市名山区“4·20”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框架协议》,对口援建名山区灾后重建工作正式开始实施。
面对纷繁复杂的援建工作,攀枝花“抽丝剥茧”,紧盯占名山区人均收入近半壁江山的茶产业,从事关全区23万茶农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入手,集中“火力”,开展对口援建工作。在近3年的时间里,攀枝花以名山茶产业恢复重建、提质增效、茶农增收致富为目的,以“一园三区”(即打造一个国家级现代茶叶加工园区、建设一个茶叶产业科技创新园区、建设一个生态旅游观光产业园区)和 “四个体系”(即绿色防控体系、市场体系、科技体系、品牌体系)建设为重点,共计投入资金2860万元,同时整合产业重建资金8100万元、带动社会资金20350万元,帮助名山区打造出了一条完整、高效的茶产业链,为蒙顶山茶飘香世界,贡献出了攀枝花力量。
一位当地文化人以艳丽的攀枝花为题,写下过这样一首小诗:你炽烈的情熊熊燃烧,你明丽的红色烂漫芬芳,你微笑着从“钢城”飘然而来,你奔放胸怀将绚丽放飞地震灾区,映红灾后恢复重建的幸福美丽新名山……
□晨曦
从恢复生产做起 做顶层设计绘制茶产业10年蓝图
4月13日上午,从茶叶交易市场“满载而归”的双河乡延源村6组村民骆朝莲坐在自家的院坝里,泡上一杯新茶后,悠闲地享受着雨后的阳光和飘着茶香的空气。说起现在的生活,年近60岁的骆朝莲十分满意,而他提得最多的,就是攀枝花人对延源村的援建,“如果没有攀枝花援建我们的这座桥,我们的出行哪儿有现在这么方便。”
当地干部介绍说,援建的任务很多很重,涉及方方面面,中央、省上的各类援建资金,无论量再大,难免会有一些“照顾”不过来的地方,而攀枝花的援建资金,正是在这些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就在完成了农房重建等一系列重要重建任务后,延源村5组、6组出行难的问题却迟迟得不到解决,“房子建好了、茶园恢复了,眼看好日子近在咫尺,就卡在一座桥上了。”骆朝莲说,由于居住分散,村道和主干道距离5组、6组的村民较远,同时由于地形限制,下山需要绕过河沟地带,生产资料上山、新鲜茶叶下山都需要肩挑背扛,单程需要一个多小时,如果遇到下雨、涨水,那就根本出不去了。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攀枝花当机立断,迅速调集援建资金,为当地茶农建起了一座桥,解决了他们的出行难、卖茶难问题。
在名山区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余洪全看来,与庞大的重建资金相比,攀枝花的援建资金虽然看似不大,但是都花在了刀刃上,“尤其是在帮助茶农恢复生产上,当土地整理、小农水、新农村建设等资金无法‘根治\’的一些虽然看似小却很关键的方面,攀枝花的援建资金始终发挥着‘查漏补缺\’的重要作用。”
在帮助茶农恢复生产的同时,攀枝花还特别注重对生产条件和生产品质的同步改善和提升,旨在让整个茶产业从最前端的茶叶种植层面,先迈上一个更高的平台,力争赢在起跑线上。据了解,攀枝花除了在各茶叶生产基地配套建设机耕道、蓄水池、排灌渠系、观光亭廊等兼备生产和乡村旅游功能的基础设施,还特别注重加强生态有机农业的建设。如今车行名山区的各个乡镇,沿途绿油油的茶园里随处可见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和扦插粘虫黄板,这些,皆是攀枝花为名山区打造的绿色防控体系。
就在竭力帮助茶农恢复生产的过程中,攀枝花将目光投到了更远——为名山茶产业发展做出顶层设计。为此,攀枝花遴选聘请全国知名的专业团队——四川比尔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为设计单位,从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企业培育、品牌打造、茶旅融合以及三产互动等方面,制订蒙顶山茶产业整体提升发展规划,先后完成了《蒙顶山茶产业转型升级中长期发展总体规划》、《蒙顶山茶旅融合转型升级中长期发展规划》、《蒙顶山茶产业基地转型升级中长期发展规划》、《蒙顶山茶产业品牌转型升级中长期发展规划》、《蒙顶山茶产业企业转型升级中长期发展规划》,全面绘制了名山区茶产业2015年至2025年10年间的发展蓝图。
新建三大市场 茶农与茶企“亲密接触”
解决了茶叶的种植,攀枝花又把目光投向了产业链的下一段——鲜叶交易,让茶农和茶企“亲密接触”,帮助鲜叶最终顺利、便捷地流往市场、走向消费者迈好第一步。“以前茶农都是以街为市、以路为市,乡镇上唯一的主干道是人挤人、车挤车。”站在近4000平方米的交易市场核心区域,双河乡副乡长李文东细数着交易市场带来的种种改变,环绕四周,市场内钢架大棚,电灯、厕所、停车场等配套一应俱全,为了“抢占”市场,很多茶叶加工企业甚至自己搬来了桌子和板凳,“生怕交易时挤不进去,就干脆先来占位置了。”
据李文东介绍,自从今年春茶上市交易以来,双河乡的茶叶交易市场持续火爆,超过200家加工企业的收茶人天天在此,从凌晨四五点开始,就在此等待着前来卖茶的茶农,“每天来卖茶的茶农有四五千人,平均每天卖出鲜叶5万公斤。”“攀枝花的援建项目可谓‘一针见血\’,把困扰名山多年的茶叶交易缺乏向心力这一难题给破解了。”名山区农业局茶技站站长舒国铭如是感叹。据了解,攀枝花共出资300万元,同时整合重建资金,分别在名山区双河乡、黑竹镇、新店镇新建了三座茶叶交易市场,也是该区最大的三座鲜叶交易市场,实现了名山区茶业鲜叶交易全域覆盖。“更重要的是,规范化交易市场的建成让茶农享受到真正的实惠。”舒国铭介绍说,原本以街为市的茶农现在全都聚集在茶叶交易市场集中交易,再也不怕日晒雨淋了,乡镇道路上的汽车也比以往跑得快了许多。同时越来越多的茶农和茶企开始自动汇聚,以双河乡茶叶交易市场为例,不仅覆盖了名山区的解放、车岭、马岭和双河4个乡镇,而且还覆盖了周边眉山市丹棱县的部分茶农,以往“茶多买家少”的局面变成了现在的“茶多买家多”,市场也从“买方市场”过渡到“卖方市场”,茶农们每斤鲜叶的收购价比以往有所提高。
“方便、条件好、挣钱多……”在经历了忙碌的讨价还价和交易后,茶农们对攀枝花援建的交易市场赞不绝口。
雅攀共建蒙顶山茶产业园“一园三区”梦想照进现实
4月16日,又是一个周六,位于名山区中峰乡海棠村的牛碾坪万亩观光茶园内游人如织,骑游道上,不时有游客骑着自行车结队而过。眼下正值采摘春茶的季节,程家茶园的老板程宗明已经忙活了大半个月,“哪怕不是周末人也多,游客过来既可以骑游观光,还能自己体验采摘春茶,安逸得很!”
茶区即景区,茶旅融合发展的理念在这里得到了最生动的诠释。实际上,这也是攀枝花援建名山区的“重中之重”,雅攀共建蒙顶山茶产业园——中峰基地项目的所在地,是攀枝花援建名山区茶产业“一园三区”模式“梦想照进现实”的地方。
根据攀枝花的援建思路,对名山区茶产业的援建坚持“一园三区”模式,即建设雅攀共建蒙顶山产业园,并以此为依托,打造一个国家级现代茶叶加工园区、建设一个茶叶产业科技创新园区、建设一个生态旅游观光产业园区,最终建成美丽蒙顶山茶园风光,实现茶叶产业全面整体提升。
为此,攀枝花安排使用援建资金1060万元和产业重建资金2976万元,在中峰、万古、双河3个乡镇,打造出了兼备生产和乡村旅游功能的万亩观光茶园,实现了“一、二、三产互动,茶旅结合,产业升级”的目标。与此同时,整合3100万元资金,在中峰乡的牛碾坪万亩观光茶园内,建成了集“茶树种质资源保护、新品种展示、茶树良种繁育、生态茶园示范”为一体的茶产业科技创新园区,园区内,雅安市现代茶业科技中心、茶树良种繁育场等相继投入运营。在这里,物联网技术已经投入运行,茶园里,则遍地都是宝贝——200多个品种云集于此杂交试验,全国第一;优质资源圃(基因库)千份茶苗茁壮生长;18个国内新品种在此区域试验……
按照“一园三区”的构想,在新店镇新店村,一个目标直指国家级的现代茶叶加工园区也正在崛起。截至目前,计划投资达1.8亿元的首家入驻企业——四川蒙顶山丰丰茶业有限公司已累计完成投资7300万元,总体工程已全面建成,4条自动化茶叶生产线已安装完毕,具备生产条件;第二期工程0.8万立方米冻库、茶叶博览中心、国际茶艺体验馆等设施建设正在积极推进。“不久,现代化、自动化、高效率的现代加工体系将为名山茶业发展提供品质保证。”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们,预计本月下旬,公司将正式进入生产阶段,预计每天可以加工鲜叶1万公斤,每天的产值就能达到500万元。
此外,攀枝花还投入1000万元建立起了蒙顶山茶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对茶叶基地建设、茶叶加工重点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基地建设等进行重点扶持,帮助名山茶叶提质增效。
与此同时,攀枝花还投入资金300万元,积极帮助名山茶业进行品牌体系建设,全方位包装宣传“蒙顶山茶”。
经过两年多来的不懈努力,如今,名山区茶园面积已从震前的2万余公顷增长至现在的3万余公顷,产量4.65万吨,鲜叶产值17.17亿元,综合产值50亿元,全区茶叶产量产值、良种化率、机械化率、茶苗繁育等指标均名列全国前茅。与此同时,茶旅结合成效显著,2015年,名山区接待旅游人数达283万人次,同比增长16.6%;旅游产业综合收入20亿元,同比增长24.92%。
新闻推荐
法庭内外的司法担当——雅安中院护航“4·20”灾后重建两周年素描
雅安市雨城区法院深入案发地开展巡回审判伍子刚汪丽容罗孝伟文/图2013年7月20日,雅安收拾起泪水,重建新家园,一时间,灾后重建各个工地上,一场场硬仗就此打响。2015年7月20日,雅安背负着巨大的期望和责...
名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名山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