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强烈地震。灾害发生后,攀枝花怀着对灾区人民的深切关怀和无私大爱,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迅速集结各方力量赶赴灾区,和当地人民一起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
“4·20”雅安芦山地震已过去整整一年。一年来,攀枝花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援建工作安排,紧紧围绕“三年基本完成,五年整体跨越,七年同步小康,建设幸福美丽新名山”的灾后恢复重建目标,与名山人民共同奋斗,在蒙顶山下谱写了一曲血浓于水、心手相连的大爱赞歌。
□本报记者 江潇
蒙顶山茶产业园、生态旅游观光产业园、茶叶产业科技创新园、名山中学、城镇道路……这些项目都有一个共同的烙印——攀枝花援建。通过援建项目的逐一实施,雅安名山重生的脉搏清晰可闻,强劲有力。
2013年7月19日,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省内对口援建工作方案》。根据《方案》,攀枝花等六个市对口援建名山等六个县(区)。
“一市帮一受灾区县,举全省之力,加快恢复重建”。攀枝花带着“四川一家亲”的兄弟之情,第一时间启动了灾后援建工作。面对浩繁的重建任务,攀枝花人与名山人民一道奋战在灾后重建一线,一座新名山正从废墟中涅槃重生。
产业援建
注重增强“造血”功能
4月,蒙顶山间薄雾缭绕,春茶陆续吐翠。此时,如果你前往雅安市名山区蒙顶山万亩茶园,一定随处可见茶农忙碌的身影。
“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茶产业是名山区的主导产业。一年前突如其来的地震重创当地茶产业:震后名山30万亩茶叶鲜叶停止采摘,近40个大中型鲜叶市场停止交易,1000余家制茶企业停止生产……
“灾后重建不搞简单复制,而是要瞄准更高起点,推动长远发展。”援建之初,攀枝花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要求,明确了援建总体思路。围绕这一思路,攀枝花提出,灾后重建不仅要解决当务之急,更要着眼长远。援建项目要做到“短期”与“长期”相结合,注重增强当地发展的“造血”功能。
在这一思路的指引下,攀枝花帮助名山实现“小茶叶”撬动“大市场”,将推动名山茶产业灾后恢复作为对口援建的重中之重——雅攀蒙顶山茶产业园由此诞生。
2013年7月23日,市委书记刘成鸣前往名山区,共商对口援建工作,深化攀雅交流合作;8月26日,攀枝花市与名山区正式签订《攀枝花市对口支援雅安市名山区“4·20”地震灾后重建框架协议》,明确从资金、人才、产业等方面提供支持。其中,攀枝花承诺三年为名山提供援建资金约2860万元;11月25日,攀枝花市召开对口援建名山区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领导小组会,决定重点在产业重建上寻求突破,将“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增强灾区自身发展能力;12月2日,市委书记刘成鸣,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剡一同深入名山区考察,推进产业援建工作。当天,攀枝花市与雅安市名山区签订雅攀蒙顶山茶产业园区建设框架协议……
2014年2月17日,经过多次修改的《“4·20”芦山地震灾后重建雅攀蒙顶山茶产业园共建规划》通过攀枝花市、雅安市双方审定,正式开始实施;3月12日,成都丰丰食品有限公司与名山区签订投资合作协议,这是《共建规划》签订后,茶产业园迎来的首个签约入驻企业。目前,该公司正在办理企业工商注册登记,开展项目规划设计,企业力争本月内进场施工,用一年时间建成投产。
“茶产业园按‘一园三区模式\’打造,包括雅攀蒙顶山茶产业园,国家级现代茶叶加工园区(或品牌企业)、茶叶产业科技创新园区、生态旅游观光产业园区,有助于灾后产业提升,实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攀枝花企业按照每年每亩500元的标准认养茶园,名山区以一定的名优茶予以回馈。”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援建办主任唐刚介绍,今年,茶产业园将启动6大项目建设,包括蒙顶山茶产业提升顶层设计、生态旅游观光茶园建设、建立蒙顶山茶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健全茶叶交易市场体系、启动绿色防控体系建设和品牌体系建设。
人才援建
挥洒汗水见真章
“这里留下了我们的汗水,凝结了我们的情谊,已经成为我们的第二故乡。”4月16日,记者电话连线正在名山开展援建工作的攀枝花市首批援建专业技术组组长陈绍明。这一天,陈绍明异常忙碌,上午要参加政府公开项目评标;下午要采取集中授课的方式,为工程技术人员开展培训;晚上要整理记录当天工作,梳理第二天的工作。
事实上,这种“白加黑”的工作节奏对攀枝花援建名山的工作人员而言不过是一种常态。
不仅是陈绍明,谭建珍、徐铧、张成、龙华巍这些援建专业技术组的成员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奔忙着——监督皇茶大道路基质量、评审名山区体育中心体育馆片区方案设计……经过6个多月、200多天的时间,他们早已把自己当做了名山人。他们心中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在不久的将来,让幸福美丽的新名山在蒙顶山下获得重生。
“每个人的专业不同,我们的分工也不同。”陈绍明介绍,谭建珍主要协助开展工程投资控制和造价预决算方面的工作;张成和龙华巍主要协助开展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徐铧主要协助审查规划、项目方案等。因为分工明确,这半个多月的工作进行得很顺利。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我们到名山都半年多了。”陈绍明说,看着工作一天天推动,效果慢慢显现,心里很高兴。
自2013年9月23日赴名山区开展技术支持工作以来,首批援建专业技术组已为20个乡镇的3个聚居点,16个乡镇的50个相对集中点及21个散户,56户五保户的房屋重建提供了技术服务,并开展质量监督;参与名山区城市道路灾后重建、名山区市民服务中心等16个灾后重建项目招标文件的审定;对灾后30个工程项目的招标代理、施工招标进行了独立、公平、公正的评标;起草实施了《名山区民用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实施细则》;协助对名山中学、名山区车岭镇新街等13个项目设计方案进行初审。
心手相连
名山更需要我
2014年1月29日,除夕前一天,泸县,一对新人携手走进婚姻的神圣殿堂,开启了新的人生旅程。这是一场迟来的婚礼,婚礼的主角是攀枝花的援建人员龙华巍和他的妻子。
龙华巍的婚期原定于2013年10月,因为参加名山援建工作,婚礼延后了。
9月23日,作为援建专业技术组的成员,龙华巍在接到任务后毅然踏上了灾后恢复重建之路。由于刚到名山,工作任务重,龙华巍思前想后,最终还是给妻子打了电话,将婚礼延期。
龙华巍工作忙碌,婚期被一再拖延。“为了不影响工作,最后我们决定将婚礼的日子定在春节前夕,回老家举行。”龙华巍说。
“只要心里装着援建,装着灾区群众,办法总比困难多!”这是攀枝花市对口援建雅安市名山区长驻人员负责人钟伟最常说的一句话。
2013年11月,已满59岁的钟伟临危受命,去灾区参与援建。妻子劝他:“明年就要正式退休了,何况我们还要照顾85岁的老母亲。能不能给单位说一声,换个年轻人。”
“援建工经将会给我留下重重的一笔。退休以后还可以拿出来在子孙面前‘炫耀\’。”钟伟和妻子开启了玩笑。
自从被任命为负责人,即将退休的钟伟就开始了在雅安、攀枝花两地奔波的日子。有时候,前脚刚在名山区开完会,忙完工作,后脚就得赶回攀枝花。
去年底,钟伟的母亲在家不慎摔倒,住院后被告知需要尽快动手术,安装人工髋关节。远在名山的钟伟接到家人的电话后,强忍着对母亲的牵挂说:“我忙完就回去,很快的。”
直到母亲手术当天,钟伟才赶回攀枝花。母亲动完手术的第二天,他又立马赶回名山。他对家人说:“名山更需要我。”
4月3日是钟伟60岁的生日。“等把工作交接好以后,我再离开名山。”钟伟说,“我们参与了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看到名山越变越美丽,心中是无比自豪的。”
新闻推荐
3月27日,第十二届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节在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茶马古城隆重举行,吸引了全国各地茶商和游客上万人参加。本届茶文化旅游节以“世界茶源·中国茶都”为活动形象,全面展示“4·20”芦山强烈...
名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名山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