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新闻 名山新闻 荥经新闻 汉源新闻 石棉新闻 天全新闻 芦山新闻 宝兴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雅安市 > 芦山新闻 > 正文

5年了 这些故事催人奋进

来源:雅安日报 2018-04-22 12:56   https://www.yybnet.net/

五年,会给一个人带来多大变化?

五年时间,在雅安土地上,许多人的生活正悄然改变。

“4·20”芦山强烈地震已过去5年,近日,记者通过实地采访,了解五年来普通人那些催人奋进的故事。

细数这些故事,让人感慨不已。无论是重建故事、创业故事,还是感恩故事、奉献故事,都是党和国家政策惠及雅安广大群众的缩影,让每一个人都切实感受到了灾后重建带给自己的变化。

老百姓的笑脸,是对灾后新生最好的诠释;老百姓的故事,是对跨越奋进最好的表达,随着社会的发展,老百姓的日子会变得越来越好,生活也会充满更多希望……

工作中的阮方刚(右)

奉献: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遗余力为民服务

19日清晨,阮方刚像往常一样下乡去了。

他是一名凉山彝族自治州人,今年25岁,如今是一名留守在雅安的志愿者,在芦山发生地震时,他才20岁,如今已有五个年头了。在刚来雅安时,他在灾区开展公益救援活动,负责灾区留守儿童项目,之后,在市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服务部,担任专项志愿者工作,负责安全农家二期项目。

目前,他的工作是孵化本地社会组织,为社会组织开展活动、服务群众,为其提供有效的服务。“主要针对农村社区减灾能力不足的情况,开展一些减灾防灾类项目。“谈到目前他的工作,阮方刚滔滔不绝。他说,现在最主要的就是能够在项目社区组建一支志愿者救援队伍,而这群人主要来源于社区居民和村民,队伍组织成功后,会为其配置必备的减灾物资,并请专业人员对队员进行专业类培训。项目能让居民在减灾意识、技能、专业能力等方面有所提高,为此,他不辞辛劳,来往于乡间。

谈到为什么会一直留在雅安,阮方刚说他其实也是受到了感染,在大学时期,就接触了志愿者这项工作,志愿者们的大爱无私,让他深受感动。在接触了留守儿童后,他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他们需要我们的关怀。”他说,农村存在很多“留守”问题,他就是想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这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同样,他的付出,朴实的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很多村民都会每天去看看他,与他寒暄几句,热情邀他去家里喝杯茶水。“他们的淳朴与热情,让我更加有动力,也促使我一直想要留在这里,为他们做一些事情。”阮方刚说。

在阮方刚看来,五年的时间里,雅安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雅安的城市化建设更好了,新农村建设也越来越好,居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群众个个精神饱满、积极向上……而他自己也有着不小的改变,“最大的改变就是信念和专业知识方面。”他说,干志愿者工作越久越坚定,越想要继续传递正能量,继续传递真善美。

在阮方刚所在的市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一直以来发挥着桥梁作用,为上百家社会组织提供服务,急群众所急,并在脱贫攻坚、民生改善等方面,贡献不小的力量。阮方刚更想借助这样的平台,帮助更多人。

现在,他只希望自己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增强专业知识,更好地为群众办事。

未来,他将继续积极推动雅安市减灾防灾项目,让这个惠及群众的公益项目,在全市范围内有效实施,并引导更多社会组织开展公益活动。

“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也是一份事业。”阮方刚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他要一直保持一颗热情积极的心,去完成更多的目标。

乡巴佬农家乐为即将到来的小长假做准备

创业:

开起农家乐吃上“旅游饭”

4月16日,进出龙苍沟景区的道路上,挂着川A、川V等牌照的车辆川流不息。来到荥经县龙苍沟镇发展村村口村活动室前,刻着“感恩”的石头格外显眼。再往村里走不远,就是一家农家乐——乡巴佬农家乐。

早上刚刚送走昨日来自成都的游客,28岁的王涯和她的丈夫正在整理房间,打扫周围卫生。“这家农家乐是我妈妈在经营。”王涯说,由于游客增多,去年自己和丈夫就从深圳回到家里帮妈妈打理农家乐的生意。

王涯的妈妈叫沈和萍,今年52岁。趁着当天的好天气和下午空闲的时间,她在地里管理种下的蔬菜。“既然是农家乐,我们自然给客人提供的是乡村特色的菜品。”沈和萍说,游客来到这里就是为了体验农村生活,吃农家菜自然是其中之一。

乡巴佬农家乐是一座2层楼的建筑,于2014年5月修建完成,一次性可以接待20人。从2015年6月12日正式营业以来,这里已经接待了许多客人,而沈和萍一家也完成了从农民到“老板”的转变。

“根本没有想到生活会有如此大的转变。”沈和萍说,地震后,大家都不知道今后该怎么办,但随之而来的灾后重建,又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谈及重建后生活方式的转变,沈和萍坦言,期间也经历了顾虑、摸索和熟悉的过程。2015年初,在乡巴佬农家乐试运营时,迎来了首批来自成都的10多名游客,在经过最初的“手忙脚乱”后,沈和萍用农村人特有的热情,换来了这批客人的满意和肯定。

“这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感谢当初乡镇村组的干部日夜辛苦为我们谋划未来。”沈和萍说,在确定乡村旅游重建发展之路后,大家为了这一目标不断努力。除为经营农家乐出谋划策外,还积极为经营户提供旅游方面的培训,使发展村农家乐集中点落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全村大多数人家都开起了农家乐。

经过这几年的经营,沈和萍的农家乐逐渐走入了正轨。每年家庭收入达到10万元左右。“这比种地强多了。”沈和萍说,农旅融合发展之路,是致富增收的一条好路子。

去年,女儿王涯和女婿回来帮忙,让沈和萍很高兴。每天都能和女儿、女婿生活在一起,又能挣钱,这对她来说是一件好事情。为了采购方便,女儿女婿回来后,沈和萍还专门买了一辆车。她说,这几年基本将重建时候的债务还清了。

目前,五一小长假即将来临,乡巴佬农家乐又要进入一年之中最火爆的时间。沈和萍说,今后还是一样要秉承着诚信、认真的态度为游客服务,用越来越好的生活来感恩党和政府,用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来回馈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厚爱。

彭秋燕同孩子们在一起

感恩:

心怀感恩回报社会

“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从抗震救灾到过渡安置再到灾后重建,灾区人民群众都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帮助与支持。而今,满目疮痍已重回葱绿,衣食住行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灾区,感恩一词,使用频率最高。感恩,不光写在墙上、说在嘴上,更是付诸在了行动上——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外务工的人,他们都在用各自的方式,做着力所能及的感恩之事。

彭秋燕,芦山县思延镇铜头村人。

“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幸福指数越来越高,作为灾区群众,要感恩党和政府!”4月17日,正在芦山县爱之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忙碌的彭秋燕接受采访时说。

彭秋燕这样说,也这样做。

地震前,彭秋燕在芦山县一所小学任代课老师。地震后,学校停课,她来到芦山城区最大安置点——体育馆安置点友好家园当志愿者,发挥自己能歌善舞的特长,组织儿童唱歌、跳舞、玩游戏,让在地震中受到惊吓的孩子在欢声笑语中走出阴影,回归正常生活。

学校复课时,彭秋燕准备离开,一些孩子跑去抱着她哭,彭秋燕也是泪流满面……为此,她辞去已经从事15年的代课工作,继续留在安置点上,为孩子们服务,一干就是2年半时间。

为服务更多儿童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2015年底,彭秋燕在当地群团组织帮助和支持下,自筹资金,在芦山县民政部门注册了芦山县爱之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简称:爱之家),免费为留守儿童提供既安全又能学到知识的场所,该服务中心的“四点半课堂”,更是成为许多读学前班至小学甚至初中孩子放学后的聚集地,彭秋燕同她的志愿者团队一起组织孩子唱歌、跳舞、画画以及传授文化知识、安全知识等。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多,缺乏安全教育等问题,彭秋燕将“爱之家”向农村拓展,为更多农村留守儿童服务。通过儿歌、视频、实际操作等方式,让儿童在寓教于乐中掌握应对意外伤害的能力。

目前,彭秋燕的“爱之家”在芦山6个乡镇11个村设立了服务站(点),志愿者团队共服务儿童3万人次,服务家长5000多人次。

杨芳兵,天全县新华乡新华村人。他说,虽然自己是打工者,一人挣钱三人吃,但作为地震灾区的一员,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感恩那些无私援助支持家乡建设的每位善良的人,更要感恩这个处处充满爱意的社会。

杨芳兵在上海打工13年,遇到有困难的人,无论认识或不认识,他总会拿出积蓄给予帮助;他是献血志愿者和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主动献血13次、献血小板3次。去年,他的造血干细胞与韩国一名白血病小伙成功配型,并捐献241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挽救了这名韩国小伙的生命。

杨芳兵的无私奉献,被上海市奉贤区文明办评为2016至2017十佳好人好事;被四川省文明办评为2017年12月“四川好人”,2017首届“天全好人”等。

在上海打工群体中,像杨芳兵这样心怀感恩,回报社会的人还有不少。如天全县的杨静,在上海奉贤区加入了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队伍,也在献血和捐献血小板;芦山县的高光蓉,也是一名献血志愿者,每年献一次血……

芦山地震灾区人,一直在以实际行动感恩回报社会。

田仁琼在经营的小店里卖东西

重建:

灾区群众住新房日子越过越红火

19日下午3时,家住荥经县安靖乡的田仁琼正准备骑着车前往花滩镇接正在读幼儿园的小儿子,顺便拿点小卖部里面缺的货。自灾后重建搬新房后,田仁琼一家将原来的矮平房重新拆建,新修了现在这一栋三层楼的房子,并利用一楼的房间开起了小卖部。

“政策好啊,当时我们家住在一条小巷里面,通往家的那条路很窄,最多允许一辆摩托车经过。虽然对于平常的出行没有什么影响,但是还是觉得挺不方便的。”田仁琼说,拆迁后,他们一家搬到了离原来几百米以外的公路边上,这样一来,出行方便多了。

回想起灾后重建前的家庭情况,田仁琼不禁感叹:“当时还有一个正在读初中的女儿,以及刚出生不久的儿子,如果没有政府的补贴,没办法修新房子。”加上家中两个老人,两个户头六口人,政府补贴五万多元,自己再出一部分钱,这才住上了新房。

现在,每年过年,田仁琼一家更加热闹,亲戚们有地方停车,小卖部临近街边,生意还算不错。“女儿也找到了工作,生活越过越好。”

跟田仁琼一家一样,借着灾后重建的东风,住上新房的群众还有很多。

同日,在天全县新华乡落改村里,康芝梅跟丈夫正在自家田地里种地。而这里曾是他们一家的房屋所在地。

“4·20”芦山强烈地震将康芝梅家的房子损毁了,原本是两层的楼房,变得只剩一个框架。当时的康芝梅一家便跟着大部队在离房屋较远的树林里搭起了帐篷。

“没过多久,为了保障安全,挖掘机将危房挖了,那时候我们一家便搬到房屋旁边未被损毁的猪圈里,在那里面搭了一个简易住处,住了一年多才等到新房建好。”康芝梅说,那时候的她,天天盼望着新村新房快点建设完工。

她说,以前的房屋虽然不差,但是比起现在的房屋来说,各方面条件还是比较落后。

现代化的小区,修建好的运动器材,整齐划一的房屋外表……这些都是落改村灾后重建新房的整体风貌。

重建让群众住上了新房子——菜花掩映中的天全县多功乡南天新镇。 重建让群众住上了新房子——菜花掩映中的天全县多功乡南天新镇

新闻推荐

美丽芦山 迈步新时代

芦山地震震中芦山县龙门镇,灾后新建的优质猕猴桃等农产品基地环绕新村。农旅结合,农民增收致富,喜上眉梢。灾后重建中,钱记鸡业建成现代化蛋鸡智能养殖场,以“借鸡生蛋”策略带动上千灾区群众增收...

芦山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芦山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5年了 这些故事催人奋进)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