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佳
“可回收物主要包括: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旧纺织物、废玻璃等;餐厨垃圾包括:农户在生活消费过程中形成的生活废物,包括米和面粉类食物残余、蔬菜、肉骨……”7月19日,在宝兴县蜂桶寨乡光明村可再生资源集中投放中心,不少村民正在仔细阅读宣传栏里关于垃圾分类的内容。
该中心主要用于村民可回收资源的集中堆放处理,农户将可回收物投放至投放中心,并按照可回收物交易流程,自主完成相关数据收集处理上传,回收人员及时处理相关数据,并通过微信支付相应收益。
确立“312”垃圾分类模式
光明村村支书苟全林告诉记者,光明村是省定贫困村,今年6月以来,该村“两委”以“清洁卫生、无害处理、简便实用、群众欢迎”为基本原则,以名山区解放乡“高岗村模式”为样板,以党员网格化管理和党员先锋工程为契机,积极探索确立了“312”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模式。
组建三支队伍。以党员网格化管理体系为核心,组建宣传指导员队伍;以公益性岗位为核心,组建专职保洁员队伍;以乡贤为核心,组建监督管理员队伍。经过县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今年落实公益性岗位两个,聘请两名贫困人员担任专职保洁员,对农户初次分类垃圾进行二次分拣并负责公共区域环境卫生整治。积极发挥离退休干部、党员、知名人士等乡贤的作用,组建监督管理员队伍,对光明村垃圾分类工作开展监督管理。同时发挥好群众的力量,依靠群众、相信群众,让群众参与到垃圾分类的热潮中。
建好一个中心。建设一座占地面积20平方米的可再生资源集中投放中心,按照干净、干燥、无异味的回收要求,采取农户自主投放、回收员定时回收的方式,不断提高可回收资源回收及时性。按照优先满足本村人员原则和光明村实际情况,村民杨永高成为入驻光明村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第一名回收商人,定期开展示范点可回收资源的集中回收。
健全两项机制。一是健全“互联网+”回收机制。依托回收微信群、可再生资源集中投放中心,引进专业再生资源回收公司进驻投放中心,定期公开回收价格和管理制度,农户将可再生资源按公示价格计价后,再分类投放,然后拍照上传至微信群,回收人员及时下载照片,按照公示价格通过微信群支付给农户。健全“积分”管理机制,制定管理细则。对农户实行“周督察、月公示、季考核、年表扬”。每周监督员队伍都要入户检查并登记,每月进行打分公示,每个家庭每月考核分值为10分,全年总分为120分,每季度按照月考核分值累加,并开展小组内评比,年底根据分数排名,在全村范围内评选“垃圾分类文明家庭”,并公开通报表扬。同时设立“微信群”让普通群众互相监督,举报一经查实,立即曝光,还要扣减分类积分,对负分达到10分的,在全村范围内公开曝光。
可回收资源回收量明显增加
随着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的开展、三支队伍的组建,光明村农户垃圾分类意识逐渐提高,可回收垃圾利用率不断上升。据统计,该村实施垃圾分类至今,较同期相比可回收资源回收量明显增加,不可回收垃圾转运量明显减少,公共区域内白色垃圾基本上看不到,成效显著。
苟全林介绍,试点工作开始以后,村干部着手宣传动员、教育示范,光明村1组和2组共68户266人参与进来,占全村一半以上人口,通过示范,村民们清楚了垃圾分类标准,按照可回收的垃圾、不可回收的垃圾分开放置,并统一进行清运。
光明村2组贫困户竹丽琼告诉记者,6月以来,光明村给农户们每户发放了垃圾分类处理的垃圾桶,同时,所有村干部把村民都集中拉到一个微信群,根据垃圾回收情况,村干部给各个农户考核打分,并在微信群中公布。
“以前村道边的垃圾多,现在少多了,垃圾分类处理,大家不随便乱丢垃圾,爱护环境的意识也提高了。”光明村2组贫困户杨东康负责全村道路清扫的工作,他感慨地告诉记者。
新闻推荐
大熊猫“涓涓”和“元晶”登上《人民画报》封面欧阳淦和大熊猫“明明”登上《民族画报》封面大熊猫繁育难,在人工...
宝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宝兴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