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雅安 今日名山 今日荥经 今日汉源 今日石棉 今日天全 今日芦山 今日宝兴
地方网 > 四川 > 雅安市 > 今日宝兴 > 正文

创业谋增收 石蛙育希望

来源:雅安日报 2019-04-12 09:09   https://www.yybnet.net/

2015年底,宝兴县大溪乡烟溪口村村民陈宣荣通过务工方式率先摘掉“贫帽”,提前迎来巩固提升、增收致富新考验。

但这条路并不好走,脱贫3年来,陈宣荣家年平均收入仅稍稍超过贫困线。认清自身、找准定位、不等不靠,去年返乡创业的陈宣荣,认准了石蛙人工养殖这条新路。

陈宣荣(左)向第一书记邹茂展示养殖成果

思变

从务工到回乡创业

谈起脱贫后在外漂泊的经历,今年刚满25岁的陈宣荣连连摇头。

那些年,靠务工脱贫的他继续走务工老路,做过通讯基站基建工人,也在汉白玉雕塑厂当过小工。风里来雨里去,一年所得仅3万元左右,是全家主要收入来源。

2018年初,外出务工的陈宣荣偶然从工友口中得知——有人靠养殖石蛙脱贫致富。看着工友展示的照片,他一眼认出这些石蛙就是家乡山沟中的“木槐”(石蛙别名)。

“野生石蛙能在家乡长期生存,人工养殖肯定也能成功。”想着村里曾多次鼓励大家发展特色产业,不想再打零工的陈宣荣,第一次有了回乡创业的想法。

2018年6月,陈宣荣返回家中,将心中的梦想向家人全盘托出。但这一想法却遭到了母亲反对、村民劝阻。在他们看来,石蛙养殖成本大、技术要求高、生长周期长,并不适合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发展,还是发展传统养猪、养鸡产业更可靠稳妥。

“石蛙市场需求大,经济效益高,哪怕失败了,我还年轻,还能外出务工挣钱。”陈宣荣坦言,务工并非长久之计,加上家乡山多地少,没有特色、不冒风险,何谈增收致富。

没有过多犹豫,陈宣荣用辛苦积攒下的5万元和近4万元借款,在老屋旁建起了占地约100平方米的仿野生养蛙池和6个育蛙池。

当年7月,陈宣荣前往外地学习石蛙养殖技术,并在当月底购回50对种蛙、5000只蝌蚪,开始了创业之路。

用心

只为实现增收致富梦

走进彩钢板环绕的蛙池,可见两处模拟野外环境修建的水洼地,炙热阳光下,清澈水体里却不见一只石蛙。

疑惑中,轻轻揭开其中一处用石棉瓦搭建的遮阴棚,数十只潜藏在水中的石蛙随即四散游出。

踏进水中,陈宣荣动作熟练地抓起一只。这是一只足有成年人半个拳头大的石蛙,重量在0.1公斤左右。“公石蛙肚皮上有很多凸起小黑点,母石蛙肚皮则是光滑的。”陈宣荣介绍,相似大小的石蛙在蛙池中还有不少,经过8个多月悉心繁育,数量已达到300余只。

按目前石蛙市场行情,陈宣荣算了一笔账,成蛙出售时每只重量至少0.15公斤,每公斤售价200元,可收入9000元左右。

这离陈宣荣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目前他仍处于探索学习阶段。走进育蛙池,其中一处水洼里,一群群蝌蚪正畅快游动。

去年8月下旬,因技术管理不到位,陈宣荣损失蝌蚪2000余只。之后,他开始潜心研究养殖技术,很快便实现了第一批石蛙成功繁育。

“正常情况下,蝌蚪‘变态’成石蛙的周期为3个月至4个月,但目前仍有2600多只保持原样。”为化解这一难题,陈宣荣查了不少资料,还多次带着样本,不远千里到外地学习取经。

原来,因肠炎和寄生虫等原因,陈宣荣的蝌蚪食欲不振、营养不良,造成变态反应推迟。目前,通过专用药物投放、水质改善、食物改良,这些蝌蚪已逐渐恢复食欲,游动频率趋于正常。

“下一步,我将争取更大成功,带动更多村民共同增收致富。”陈宣荣说。

烟溪口村第一书记邹茂表示,接下来将通过驻村农技员协调养殖方面技术专家,为陈宣荣提供对口精准技术帮扶。

雅安日报记者 孙振宇

新闻推荐

大熊猫从雅安走向世界

戴维邓池沟天主教堂马赛港编前:在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挂牌成立之际,我们迎来了大熊猫科学发现150周年。“在...

宝兴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宝兴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创业谋增收 石蛙育希望)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