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新闻 名山新闻 荥经新闻 汉源新闻 石棉新闻 天全新闻 芦山新闻 宝兴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雅安市 > 宝兴新闻 > 正文

新中国华西首任校长超级蛙迷野外科考险些丧命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17-08-30 10:43   https://www.yybnet.net/

新中国华西首任校长 胡氏树蛙。

刘承钊教授观察标本。

仙姑弹琴蛙图据网络。

刘承钊与生物系学生在宝兴采集标本。

华西坝往事④

命悬一线

1942年,刘承钊到西昌昭觉采集标本,染上斑疹伤寒,命悬一线,信差忙把这个消息带给他在成都的妻子胡淑琴。10多天后,刘承钊奇迹般脱离了险境,并有新的收获——在昭觉发现蛙类新种,他以妻子姓氏命名为“胡氏树蛙”。

穷其一生

从1938年到1944年,刘承钊进行的野外调查可查次数有11次,行程8000多公里。看到每一只蟾蜍、蛙、蛇等,就像孩子看到个新玩具样,足以让他欢呼雀跃。就其成就,刘承钊穷其一生,订立了60多个新种两栖爬行动物。

2016年12月2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著名两栖爬行动物学家赵尔宓在成都去世,享年87岁。赵尔宓生前一直有个心愿,要超过恩师刘承钊野外科考的年纪:70岁。他确实做到了,即使在晚年的时候,一年也要两次去北方和南方某地进行野外考察和研究,有时候还会亲自去捉蛇。

1941年进入树德中学学习,赵尔宓遇见了改变他命运的第一位贵人——生物老师,从而对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树德高中部毕业后,赵尔宓毅然选择了当年并不热门的四川大学(原华西医大)生物系。由于成绩优异,家人和同学曾劝他转系学医。此时,他遇见了他生命中的第二位贵人——导师刘承钊。

2017年8月29日,大雨冲洗过后,青城后山的花鸟鱼虫重整精神,蟾蜍呱噪,声音直抵味江陵园的老园区,像在讲述逝去之人的故事。

一句墓志铭,拉近丛林“精灵”和墓主的关系:“种类繁多、千姿百态的两栖爬行动物,使我忘掉了所有的艰难与险阻。”

刘承钊安息于此,这特异的景象,也是他生命的叙述,与动物的亲近,从生到死。

野外考察

装备太差 土匪都看不上眼

2017年9月30日,将是刘承钊逝世第41年纪念日。

四川大学华西校区图书馆外刘承钊的铜像前,早已放上一束鲜花。后人对这位两栖爬行动物学的奠基人,从未忘却。

有人说,他是动物学家、教育家,有人尊他为“祖师爷”,也有人亲切地把他叫做“青蛙迷”。从华西坝出发,他的脚步遍及四川,10年时间走了8000多公里,发现了29个新种两栖动物,如青蛙新品种“胡子蛙”,也寻得“仙姑弹琴蛙”踪迹。

刘承钊和动物的缘分深远,他出生在山东泰安农村,贫穷落后的家乡少不了自然野趣,在田地里长大的刘承钊自小就对动物感兴趣,尤其是野外常见的蛙、蛇等,那时起已经被伙伴戏称“青蛙迷”。1924年考入北京大学心理系后,只读一年他便转入了最想读的生物系,开始系统学习研究两栖爬行动物。

应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1932年,刘承钊以研究两栖动物的优异成绩获得奖学金,到美国康奈尔大学深造,专攻高等动物学,用两年时间取得康奈尔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并且同时获得科学和教育两项“金钥匙”奖。

刘承钊来成都是1938年的事情,他时任东吴大学生物系教授,带着本系师生在抗战烽火中迁川,随后转入华西协合大学任教和学习。在这之后任教的10年间,刘承钊过上了和山岭沟壑不可分割的日子。他的课堂,更多在野外。

刘承钊爱钻研,总是利用各种各样的机会到野外采集标本,尤其到了四川,地大物博的自然环境深深吸引他。彼时,软硬件条件都不便,采集标本要去到的山区更难行,吃住都相当困难,跟着刘承钊外出的师生,记忆里都有讲不完的故事。同在华西协合大学生物系任职的王宜生曾说:“每人头戴草帽,脚穿草鞋,腿部打上绑腿,手里拿一个采集网,腰上缠一些小布袋,就是所有装备。”那时候从成都到雅安,木炭汽车要开整整一天时间,再到宝兴等地,就没有公路了,全部靠步行。

一般在宝兴找到可以住的地方后,刘承钊在早饭后带着大家进山,爬山路、涉水沟、钻树林,到下午四五点才能再出山。当采集到标本后,这一路上刘承钊没少操心,“不停嘱咐,要不断用水浸湿口袋,以免回到驻地前标本死掉。”

其实,吃住也是恼火的事。进山采集标本时,随身带着干粮,都用山里的凉水就着吃。经过比较大的地方,就住茶馆,等关门后把茶桌拼起来当床睡觉。还有很多更苦的时候,1939年在宝兴山里,路过一条山沟时只有一户农民家,家里有父子两个人。七八平方米的草房挤下了十几个人,“我和一个同事上半身睡在棺材上,下半身睡在地上,大家的衣服都湿了但不方便烤干,就把脚伸到有热气的柴灶旁,沾点热气。”如此恶劣的环境,刘承钊和大家同吃同住同劳动。

采集标本时的落魄样,竟然连打劫的土匪都瞧不上眼。一次从芦山回雅安,路过某山崖时,七八个提着短枪快枪的土匪把刘承钊等人拦了下来。端详过众人后,土匪只问其中一人口袋里装的什么,却看到是一条蛇,对方再瞧了瞧刘承钊等人的打扮,没有再多问就把大家放走。

脱离险境

胡氏树蛙 用妻子姓氏命名

“到大自然这个实验室中去探索真知。种类繁多,千姿百态的两栖爬行动物使我忘掉所有的艰难与险阻。”刘承钊坦然面对野外科考的苦难,甚至保持难能可贵的幽默。

有次在彭县采集标本时,荒山野岭没有人烟,大家住在当地农民搭建的临时熬碱的草棚里,树枝和枯草当床,吃火烧的玉米馍,“吃之前要先把馍馍上草木灰拍掉,刘承钊老师笑说这叫‘三吹三打\’。”

寻找动物标本的山岭沟壑间,有竹索桥、独木桥、溜索桥等等,也有悬崖峭壁、激流险滩,还有毒蛇猛兽、蚂蟥、虱子等等,作为两栖爬行动物的骨灰级“发烧友”,刘承钊好像从来没怕过。从1938年到1944年,他进行的野外调查可查次数有11次,行程8000多公里。看到每一只蟾蜍、蛙、蛇等,就像孩子看到个新玩具样,足以让他欢呼雀跃。

但刘承钊对待这些动物可不像孩子把玩玩具一样没耐心,他强调对待科学“安、专、迷”。在野外采集到的蝌蚪,刘承钊一定要用培养缸养起来,直到长变形态,才确定是哪一种蛙的蝌蚪。没有把蛙的生活史研究清楚,他绝对不会轻易发表新品种。

所以当公开发现新种“胡子蛙”时,刘承钊已经往返峨眉山无数次。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区之一的青藏高原东缘,也叫华西雨屏带,峨眉山拥有众多珍稀物种,刘承钊在这里找到峨眉髭蟾,俗称“胡子蛙”。这种蛙有着非常特殊的“胡子”,以及鬼魅的眼神,模样十分可爱。

刘承钊曾为新品种蛙险些丧命。那是1942年到西昌昭觉采集标本,刘承钊染上斑疹伤寒,命悬一线,当信差把这个消息带回在成都的妻子胡淑琴时,连妻子也以为他活不过来了。好在10多天后,刘承钊经受住考验脱离了险境,经过近两个月的康复,他又继续调查,并有新的收获——在昭觉发现了一个蛙类新种。念及家中妻子,刘承钊把这个新品种的蛙命名为“胡氏树蛙”。

“青蛙迷”孜孜不倦,73岁高龄时依然停不下来,还带着学生去雅安宝兴采集标本。学生赵尔宓记得,这一年他曾陪老师在广东参加某个活动,“广东有人特意采集了一些蛙类标本送给他,他精力充沛地和我在晒台上给蛙拍照。我负责拍,他负责摆弄标本,蛙一跳,他就忙着去追,就像小孩子对待新买的玩具一样,不知疲倦地拨弄好半天。”赵尔宓深有感触,“他就是如此着迷于自己的事业,才可能取得巨大的成就啊。”

“某项科学只要在实践中建立了认识,并且判定他对人民有用,我就要为之奋斗终身。”刘承钊说,这就是自己不肯停歇的原因。穷其一生,刘承钊订立了60多个新种两栖爬行动物。

治学严谨

上课关门 专治迟到的学生

“中国科学家有责任用中国人的第一手科学资料,开拓出自己的科学领域。”基于这样的严谨要求,刘承钊对己对人都不松懈。

赵尔宓最记得,刘承钊教学时坚持提前到校准备,上课铃声没有响完他便已经走到教室,这时会把教室两边的门都给关上。如此一来,迟到的学生不好意思推门进来,即便进来了也会非常不好意思,所以到后来,刘承钊的课从没有人迟到。

刘承钊善于教学,对每个学生的培养都有计划。最初赵尔宓跟随刘承钊外出采集标本时,每次都被安排采集昆虫,“在野外,我看到大家都捉蛙蟾、抓蜥蛇,兴趣盎然,又有名师指点,但是我一个人尽抓些小虫子,又不认识。”赵尔宓有些“不安心”。后来大学教师开始搞科研,刘承钊第一个推荐赵尔宓,说他基础好,由此赵尔宓得到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现在想起来,他对我的培养是有计划的,可一开始我不理解。”

教学中的严师,在生活中却不失慈爱。师从胡淑琴的吴贯夫曾回忆,“1965年,我和另外一个同学在贵州省威宁县农村做课题,他专程给我们带来了一只猪腿。”吴贯夫说,当年生活比较艰难,少有机会吃到肉,四川医学院杀了一头猪之后,考虑到刘承钊夫妇科研辛苦,学校准备分半头猪肉给他们。“他说自己家不要,但希望把一只猪腿带给还在农村做课题的学生。”拿到猪腿后,刘承钊千里迢迢赶到学生所在的乡下。

来到贵州后,已经65岁的刘承钊和学生一起睡在仓库的玉米堆上。“当时也吃不上米饭,他和我们整整吃了半个月的土豆,在火上烤了就吃。”

1951年10月,刘承钊被任命为华西大学校长,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委任的华西首任校长。

/人物简介/

刘承钊(1900年-1976年),原名承诏,字令擎,动物学家,教育家。我国两栖爬行动物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1927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生物学系,1929年又获理学硕士学位。1934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1年10月6日人民政府正式收回华西协合大学,学校定名华西大学,刘承钊出任校长。

他先后在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陕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新疆等14个省区调查采集了大量珍贵的标本和资料;在两栖动物区系分类的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做出了成绩,编写了《华西两栖类》及《中国无尾两栖类》专著,受到世界上同行的重视。先后发现了角蟾亚科7个属40个种,定名新种和新亚种60余种,澄清了许多过去在分类上的问题;提出横断山脉是我国角蟾亚科分化中心的见解,为研究角蟾动物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查明我国两栖动物的丰富资源作出了贡献。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李媛莉 图由受访者提供人物简介

新闻推荐

西门车站旅游车站部分班次停运

雅安日报讯27日20时至28日10时,雅安市普降中到大雨,局部大暴雨。受降雨影响,市区西门车站、旅游车站分别于早上9时左右和10时左右,停运发往天全、宝兴及康定方向的客车。在发出客车停运通知...

宝兴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宝兴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新中国华西首任校长超级蛙迷野外科考险些丧命)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