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兴
在灾后重建中,宝兴县从责任落实机制、工作推进机制、保障服务机制、质量监管机制、监督管理机制、联系帮扶机制、群众主体作用发挥机制等七个方面不断创新,有力地促进了重建工作的顺利推进。
创新责任落实机制
建立片区负责制度。针对宝兴交通不畅的实际,成立穆坪片区、灵关片区和东西河片区重建委,及时协调、处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建立网格化责任制度。同时建立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目标责任制度。把科学重建、一岗双责、资金管理、廉政防控、工作作风和监督检查确定为责任目标,并纳入乡(镇)、部门的年度工作目标考核,签订目标责任书,严格奖惩,确保工作落实。
创新工作推进机制
实行灾后重建例会制度、灾后重建倒排工期制度、灾后重建项目进展情况通报制度以及重建工作督查制。制定了灾后重建项目倒排工期表,明确每个项目的责任主体、工作主体和实施主体,倒排工期、顺排工序,定人、定责、定时间、定进度,确保重建项目按时间节点有序推进。根据不同时间节点和阶段性重点工作,分别实行日、周、旬、月报制,定期收集全县灾后重建项目进展情况进行通报,及时督促整改。
创新保障服务机制
建立要素保障机制。切实抓好土地、建材、资金、人才、交通运输、电力供应等重建要素保障工作,重建年产标砖3000万匹的机砖厂2个,规范砂石供应,并严格执行临时价格干预,平抑市场物价,保证项目建设需要。针对汛期地质灾害频发实际,成立了以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灾后重建建材保障和质量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做好汛期灾后重建建材的运输、保供和管理。同时建立政策激励机制。在抓好国家和省、市有关政策落实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农房重建贷款担保办法》等一系列灾后重建有关政策措施。
创新质量监管机制
坚持质量第一,狠抓项目工程质量控制,进一步规范了项目选址、勘察设计、项目审批、招标投标、原材料采购、施工建设、质量监督、工程竣工验收等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严格实行项目全程质量终身责任制,每个环节都落实负责人签字制度,建立质量档案,严格问责。同时,制定了《农房灾后重建施工技术手册》、《农房灾后重建指导意见》、《农房重建质量监管办法》,对乡镇干部和建筑工匠进行培训,每个乡镇都落实一名建筑专业技术人员加强监督指导,在选址、建筑方式、材料、风貌、排水、通风、防火等关键环节,均安排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把关。
创新监督管理机制
创新灾后重建“4438”管理模式,着力构建全方位监督管理体系。一是“四管”齐下。即:实行计划管理、报备管理、责任管理和双向考核管理。二是“四员”共管。即:充分发挥村纪检监督员、特邀监察员、“两代表一委员”和“自建委”的社会监管作用。三是“三强”预防。即:强化宣传教育、强化风险排查和强化制度规范。四是“八卷”归档。对监督检查方案、监督检查记录单、监督检查记录台账、问题整改台账、监督检查报告、问题整改通知书、廉政合同和综合资料等八个方面分类归档,使档案资料全面真实地反映出监督检查的全过程。
创新联系帮扶机制
组织开展“重建家园风雨同舟——千名干部联万家”、“两帮三送四建全覆盖”等活动,采取县级领导联系乡镇、部门包村、干部包户等形式,实行“1+1”或“1+N”方式,对全县重建户进行对口帮扶,帮助受灾群众解决重建中的困难和问题,实现了结对联系帮扶全覆盖。
创新群众主体作用发挥机制
创新成立了村自建委,制定出台了《宝兴县“4·20”地震灾后重建新村建设“一事一议”管理办法(试行)》,对重建新村的场平、重建房地圈梁等项目,由重建新村自建委通过“一事一议”方式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建设,并将“村民自治”、村民议事引入灾后重建的各个环节,把选择工队权、工程质量监督权、资金支付权交给群众,引导群众全面参与灾后重建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实现了“为民做主”到“让民做主”的转变,确保了受灾群众意愿得到充分尊重、利益得到充分保障、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王君)
新闻推荐
四川省财政扶贫项目管理改革17年来重大破冰,实现责任、权力、资金、任务“四到县”——□本报记者李淼17年来,四川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迎来重大转向——上半年,四川省已先行尝试,将扶贫项目审...
宝兴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宝兴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