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党支部里的能人牵线搭桥,宝兴赵家坝安置点村民外出务工——
□本报记者 张岚 文铭权
“昨天下了一夜的雨,今天路况不好,暂时出不来。”5月9日下午5点多,宝兴县灵关镇赵家坝安置点,45岁的李光林这样给用工方打电话。
按计划,他当天要把灵关的“中国黑”石材运往康定。而几天前,他才将20多名老乡送去康定大河沟的一家石材厂做建筑工,“日工资最少120元,最多的达到200元”。“全村200多个劳动力,已经全部动起来了,没有一个闲着的。”赵家坝安置点临时党支部书记姜宪云介绍,灵关镇钟灵村8组,也就是当地人叫的“赵家坝”,一共108户480人,地震导致全体受灾,只有三四户的房屋勉强还能住人。
每家每户都受损严重,一开始大家心情压抑恐慌,都不愿出门干活。“光靠等,是等不来新生活和新房子的。”姜宪云介绍,临时党支部成立以后,他们在党支部下面建起3个联系小组,挑选村里的技术能手和外出务工经验丰富的村民为带头人,靠着他们以往积攒的人脉和资源,为村里的闲置劳动力联系工作机会。
有了统一的组织和联络,赵家坝的群众逐渐走出帐篷,走到田间,走进工厂。目前,已经有20多名村民进入附近的石材厂,四五十人在灵关和宝兴做建筑工,再加上李光林通过以前工作认识的资阳老板,介绍到康定打工的20多人,赵家坝已经有超过100人在外务工。留在家的村民,只要白天不下雨,都一早来到自家地里做农活。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庞莹6月28日,在宝兴县城附近最大的一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冷木沟,泥石流应急治理工程建设正加班加点进行。“为避免发生次生灾害,我们在冷木沟建了4个拦闸坝,以阻挡泥石流。”宝兴县国土资源局...
宝兴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宝兴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