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传统疗法之一痘衣法
天花传统疗法之人痘法。
康熙(资料图片)■相关链接巧姐得疫病且看王熙凤的“神操作”
“他威武雄壮,仪表堂堂,身材高大,举止不凡。他的五官端正,双目炯炯有神,鼻尖略圆而稍显鹰钩状。虽然脸上有一点天花留下的痘痕,但是丝毫不影响他的美好形象。”
——这是法国传教士白晋在他所著的《康熙帝传》中对康熙皇帝的外貌描述。
>>>紫禁城内
顺治皇帝死于天花?
估计,面对高高在上的皇帝,白晋也进行了美化,因为,根据史料记载,康熙脸上留下的是密密麻麻的“麻子”,如果说是美好形象,似乎有点夸大其词了。
康熙从小就知道“天花”的威力,在幼年就为了躲避瘟疫而失去了亲情的庇护。他在《清实录·圣祖实录》中说:“朕幼年时未经出痘,令保姆护视于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此朕六十年来抱歉之处。”在康熙未出痘时,就被保姆带到了紫禁城外“避难”。是天花,让康熙失去了父母膝下承欢之乐,而对天花的恐惧深深地埋在了他的心底。他的父皇顺治,便是在24岁的年纪,于顺治十八年因天花而驾崩(史学界也有不同观点,但天花之说更为广泛)。当时的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还未满8岁。康熙二年,康熙皇帝的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也被天花夺去了性命,康熙皇帝尚未年满10岁。
紫禁城的高墙与城门,可以抵御一切箭矢火炮,却难以抵挡天花的肆虐横行。挥之不去的病魔,吞噬着皇族的天子、子嗣和妃嫔们。
其实,这种情况之前就发生过。努尔哈赤十五子爱新觉罗·多铎和皇太极长子爱新觉罗·豪格,在清初时期的猛将排行榜上绝对能够名列前茅,但这两位在战场勇猛异常的悍将,竟然在面对天花时也表现出惊人的相似——恐惧。豪格在清军入关前夕,因为惧怕天花而拒绝带兵出征;多铎则直接死于天花,年仅36岁。顺治皇帝的8位皇子、6位公主中,有4位皇子、5位公主竟都丧命于天花,天花对顺治朝皇嗣的致死率高达64.3%。
之后的同治皇帝,也有说法称与顺治一样,死于天花,不过目前尚存在一定的争议。康熙后来还是未能躲掉天花的侵袭,侥幸活了下来,据说他出过天花,不会再得,也为他能够顺利登基提供了有利帮助。咸丰也在天花疫病中活了下来,和康熙一样,脸上的痘痕再也无法消弭,成为永久的印记,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麻子”。
就连皇帝都对付不了天花,更不用说平民百姓了。
>>>以毒攻毒
女医师开创“人痘法”
天花在全世界肆虐了千年,进入中国时间也比较早,早在东晋时期,著名医学家、道学者葛洪就记下了天花的症状,著作《肘后备急方》提到:“比岁有病时行,仍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疮,皆戴白浆,随决随生,剧者多死。”这场面,现在想想,仍令人不寒而栗。
葛洪还对天花的起源进行了追溯,他认为天花起自东汉光武帝建武年间,这也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对天花病毒的最早记载。对于天花病毒为恶性传染疾病的特性,葛洪也有过相关论述:“永徽四年,此疮从西流东,遍及海中”。“永徽四年”即为唐高宗李治当政的第四年,这说明在唐朝时期,就曾经爆发过严重的流行性天花病毒,遍及“海中”。
是不是人们就任由天花吞噬人命而束手无策呢?非也,高手在民间。
清代医学家朱纯嘏在《痘疹定论》中记录了约公元1022年前后的宋代,我国四川省峨眉山一位女道士发现那些曾经得过天花并活下来的人,这辈子都不会再被传染。这就是“人痘”接种法的雏形。她被奉为神医,并被请去给宰相的儿子“种痘”,也获得了成功,这种奇妙的预防方式随即在民间流传。
而后,清代医家俞茂鲲在《痘科金镜赋集解》中对我国“种痘法”的起源有了更为详尽、明确的记载:“种痘法起于明隆庆年间,宁国府太平县,姓氏失考,得之异人丹徒之家,由此蔓延天下,至今种花者,宁国人居多”。
由此可见,在西方面对天花病毒毫无办法的时候,中国的医者已经研究出较有成效的“种痘预防免疫法”用以防疫天花病毒。清初医家张璐在《医通》中对“种痘防疫”的接种方法还进行了说明:用棉花醮取痘疮浆液塞入接种儿童鼻孔中,或将痘痂研细,用银管吹入儿鼻内;或将患痘儿的内衣脱下,着于健康儿身上,使之感染而后产生抗体来预防天花,即“痘衣法”。
在康熙年间,康熙皇帝在《庭训格言》中的表述表明了“种痘”技术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国初人多畏出痘,至朕得种痘方,诸子女及尔等子女,皆以种痘得无恙。今边外四十九旗及喀尔喀诸藩,俱命种痘;凡所种皆得善愈。尝记初种时,年老人尚以为怪,联坚意为之,遂全此千万人之生者,岂偶然耶?”
中国境内对“种痘法”的成熟和成功,也很快吸引了国外对该种技术的渴望。这项在医学界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开始在全世界范围推广,并挽救了无数人的性命。
前面提到,1796年英国人詹纳用给小男孩接种牛痘的方式,发明了疫苗,但最早使用这种方式的是中国,而且种牛痘这个思路也是借鉴了我国人痘接种法的启示。
半岛记者张文艳综合整理
□半岛记者张文艳
在中国,天花清朝时肆虐得范围很广,就连《红楼梦》里也有相关记载。
且看《红楼梦》第二十一回中的相关原文:
“谁知凤姐之女大姐病了,正乱着请大夫来诊脉。大夫便说:‘替夫人奶奶们道喜,姐儿发热是见喜了,并非别病。’王夫人凤姐听了,忙遣人问:‘可好不好?’医生回道:‘病虽险,却顺,倒还不妨。预备桑虫猪尾要紧。’凤姐听了,登时忙将起来:一面打扫房屋供奉痘疹娘娘,一面传与家人忌煎炒等物,一面命平儿打点铺盖衣服与贾琏隔房,一面又拿大红尺头与奶子丫头亲近人等裁衣。外面又打扫净室,款留两个医生,轮流斟酌诊脉下药,十二日不放家去。
这里的痘疹一般是指天花,当然也有人说是麻疹。不过天花的观点居多。
重点是,王熙凤的一波“神操作”,证明了她的泼辣与果敢名不虚传,普通女子有可能立刻慌了,甚至哭哭啼啼束手无策,而王熙凤不一样。我们具体来看一下她是怎么做的:
第一步,遵医嘱,预备桑虫猪尾治疗。
桑虫这种中药的疗效早有记载。明代名医张景岳《景岳全书·痘疹诠》中写道:“桑虫发痘留在身体内陷”。清代名医张璐《本草逢原》一书中记载更为详明:“桑蠹虫治痘疮毒盛白陷不能起发者,用以搅汁和白酒酿服之。”“桑虫”在古代用于痘疹治疗中的主要原因就是其为老百姓所说的“发物”,是将痘疹毒性起发排出体外;再说猪尾。此处的“猪尾”,大约有两种。其一是植物科的:猪尾草。猪尾草作为一种常年生草本植物,它的主要作用是利尿、活血、解毒、消肿。其二是动物科的:猪尾巴。在清代,郎中大夫们注意到了猪尾巴含有较多的胶原质,在患者“毒尽癍回”之时可以防止和减轻脸部水痘破溃结痂形成麻脸影响容貌。
第二步,打扫房屋。很好理解,干净卫生,防止伤口感染。
第三步,供奉痘疹娘娘。痘疹娘娘又称“天花娘娘”,是民间信仰中司痘疹的女神。这种方式算是祈求神灵帮助吧。《封神演义》中,姜太公封余化龙为主痘碧霞元君,同时封其原配金氏为卫房圣母元君即痘神奶奶,民间都相信《封神演义》的说法,认为痘疹娘娘是痘神余化龙之妻金氏。
第四步,传与家人忌煎炒。也就是说清淡饮食,少辣少油忌油炸。
第五步,命平儿打点铺盖衣服与贾琏隔房。亦即现在的隔离法,当然此处另有深意,因为当贾琏寂寞难耐偷情于多姑娘之时,多姑娘曾提醒贾琏,“你家女儿出花儿,供着娘娘,你也该忌两日”。
第六步,又拿大红尺头与奶妈丫头亲近人。此处可能就是为了辟邪,红色驱魔是中国的传统,一如年节。
第七步,还款留两个医生。私人医生到位,那么用药照顾就更为便捷了。
12天后,巧姐痊愈,“大姐毒尽癍回,合家祭天祀祖,还愿焚香,庆贺放赏”。至于是否留下后遗症没有多提,巧姐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结局在十二钗里也算圆满的了。
同时,文中提到大夫用“道喜”来形容痘疹,加上王熙凤的娴熟操作,也说明当时的人们对这一疫病早已习以为常,也有了妥善的处理之道。
新闻推荐
每当遭遇大风大浪,我们总会见证风雨同舟、和衷共济的情谊和力量。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确诊病...
宁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宁国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