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宣城 今日宁国 今日郎溪 今日广德 今日泾县 今日绩溪 今日旌德
地方网 > 安徽 > 宣城市 > 今日宁国 > 正文

真理光芒:马克思主义在安徽早期传播 以宣城为例

来源:今日宣州 2019-08-16 00:32   https://www.yybnet.net/

合肥工业大学文法学院 夏建圩

一、概况

近代以来,八百里皖江不仅是安徽近代化最早发生之地,而且是中国近代化开启之所。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芜湖辟为通商口岸,成为安徽被迫开放的第一个口岸城市,皖江沿岸的安庆、宣城、池州、铜陵等地区较早开始近代化历程。宣城处皖南腹地,境内多山地丘陵,物产丰饶,两条水道——水阳江、青弋江,通航至长江,将皖南出产的毛竹、茶叶、纸张、木材、稻米、棉花、油菜、山货等土特产,经由水道输送至长江口岸城市芜湖、南京、上海、安庆、九江、武汉等地,而小五金、煤油等工业产品,通过水道渗入农村城镇,从而将皖南内地卷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开始缓慢的近代化进程。

辛亥革命后,宣城风气渐开,1913年,在宁国府中学堂的基础上创办了安徽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时年仅有本科一年级,学生80余人;第二年招收预备课学生40余人。至1919年,共七个班级,300余人。在五四学生爱国运动鼓舞及反军阀斗争推动下,宣城省四师学生反帝反封建运动风起云涌。

1919年,北京五四运动的消息传到安徽省会安庆,各校学生代表于5月6日集会,决定中等以上学校罢课,声援北京,5月18日成立安徽省学生联合会,会长方乐舟,成员有童汉璋、周新民、朱子帆、汤志先、万静斋等人;5月7日,以芜湖省立第五中学、萃文中学、安徽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为首的芜湖各校学生上街演讲,并通电声援北京,芜湖学生联合会随即成立,会长何云巩、副会长马仁寿、蒋光慈。6月8日,在芜湖学联推动下,芜湖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继续声援五四运动,标志芜湖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5月9日,高语罕(1888-1948,原名高超,安徽寿县人,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者)到宣城,帮助组织宣城学生联合会,推选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学生王鼎元(又名王仲新)为正会长、美以美教会中学学生陈克(光)耀为副会长。此后,王、陈与芜湖学生联合会负责人赴安庆参加省学生联合会代表大会。5月20日左右,王、陈返回宣城,立即在宣城四师红楼大教室召开各校代表联席会议,四师、美以美教会中学、崇正、端本、求实等中小学代表40余人参加会议,决定成立宣城学生联合会,响应省学联,在宣城推动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向前发展。5月29日,在宣城东门外教场,召开宣城学生联合会成立大会,下设组织、宣传、纠察、检查、文书、总务等股。会后举行游行活动,高呼“内除国贼,外抗强权!"“抵制日货!"“与日经济绝交!"“反对旧礼教,实行文化革新!"等口号。此后,学联常常以露天演说、散发传单和漫画等形式揭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激发人民的爱国热情。

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社会各界支持。在学联的推动下,宣城的店员公会、运输公会、各业公会、农林公会等组成宣城各界抗日联合会,推动商会并促使各公会互相监督、相互检查。学联与各界抗日联合会一面宣传,一面检查商人的购货情况,在店员公会的协助下,将查出来的日货,如草帽、香皂、眼药水、仁丹、东洋花绸、纱等,先后两次集中在东门外教场焚毁,被毁最多的是“庆庆京广货号"及其五家分店。此后,皖中、皖南、皖西、皖东、皖北50余县各界群众先后响应,纷纷举行游行集会,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宣城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是五四运动的组成部分,它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宣城的势力,声援了全国范围的爱国运动,揭开了宣城人民反帝反封建新篇章。

在省会安庆,蔡晓舟、朱蕴山是这一时期代表人物。蔡晓舟(1885-1933,安徽合肥人)在北京大学参加了五四运动,1919年7月,他同杨功亮(1897-1992,安徽巢湖人)合作撰写、出版了全国最早介绍五四运动经过的纪实性专著——《五四》,较详细的叙述五四运动过程。蔡晓舟与陈独秀交往甚密,1920年蔡晓舟在安庆第一模范小学任教,在安庆教育界及进步青年中介绍马克思主义,同年创办文化书店,介绍马克思主义,宣传社会革命,深受安庆进步青年拥戴。朱蕴山(1887-1981,安徽六安人)署名“稳公"的《为做劳动者进一言》文章,他说:“对于工人团体,要有一种有系统的组织",“对于工人教育,要有一种有力量的运动",“若无有组织的团体和有力量的教育,劳动者本身无自动的能力,全视做劳动运动者的能力为转移,那很不足以持久而很有危险的了",这种要求劳动者组织起来、团结起来的号召,就是宣传马克思主义。

高语罕、刘希平是当时安徽先进知识分子中很有影响的人物。高语罕、刘希平(1873-1924,字兰芗),都是芜湖五中国文教员,早年留学日本,鼓励学生到社会上去。他俩是陈独秀的同乡、留学同学、同志,陈独秀曾经嘱咐过高语罕、刘希平,“我去搞全国性的运动,你们在安徽搞反军阀的活动",可以认为高、刘是陈独秀在地方上的代表,与全国性的运动保持紧密联系;五四运动后,由传播民主、科学,转向宣传马克思主义。芜湖、安庆地处长江沿岸,近代工业较发达,又是知识分子比较集中的地方,更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二、马克思主义在宣城传播

如果说安庆、芜湖马克思主义传播较早主要是因为近代工业发展促使的,那么马克思主义在宣城的传播更是得力于先进知识分子大力提倡与推动。恽代英(1895-1931),原籍江苏武进,生于武昌,武昌中华大学文学系毕业。1915年参加新文化运动,在《东方杂志》、《新青年》上撰文,提倡科学与民主,批判封建文化。五四运动时,恽代英是湖北学生运动的领导者之一,他还深入湖北黄冈农村,宣传发动农民。1919年,与林育南等人在湖北创办利群书社,书社经销《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ABC》《新青年》《共产党》等刊物。书社每天吸引着许多追求进步的青年和群众,是武汉地区宣传马克思主义新思想的重要阵地,当时许多就读武汉的安徽青年就已经受到恽代英的影响。

1920年11月,恽代英从武昌应安徽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校长章伯钧(1895-1969,桐城人)之聘,担任该校教务主任,兼任国文、修身课程,恽代英沿长江来到宣城,他的学生李求实、吴华梓(吴化之)、刘茂祥跟随就读。恽代英在四师期间,寓教育于革命活动之中,既教书又育人,用革命真理武装青年色的思想,使学生懂得读书不是为了“抢饭碗",而是为了改造社会。恽代英倡导学生自治,以教务主任的身份,组织“学生自治会",建立“班会制度",在班会下建立小组,由学生自己订立班级自治规约。把积极要求进步的学生分别成立“社觉"“互助社"“爱智社"“新群社"等自治组织,在经济上互相帮助,支持贫寒学生;此外,开展讲演活动,恽代英的讲演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同学们极感兴趣;他带领学生深入民间调查;举行革命集会。

在恽代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活动中,最具有意义的是传播马克思主义,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发现、团结一批志同道合的进步教师和学生,组织辅导他们在课外阅读《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剩余价值学术史》以及《新青年》《新潮》等进步报刊、书籍,并有针对性的撰写《资本论》专题讲稿,给学生讲解;并要求读后写出心得,组织交流。为了扩大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恽代英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自治团体,上街游行、演讲、宣传抵制日货等等,有力的推动宣城地区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和教育革新运动。

1921年5月4日,恽代英在宣城发起、主持了纪念五四运动两周年大会。他在会上慷慨陈词,历时两个多小时,对帝国主义的入侵,军阀的横行霸道,土豪劣绅的鱼肉乡民等现实,他都作了无情的揭露。此后,恽代英又主持了“五九"国耻日六周年纪念大会。他在会上不仅阐明中国人民必须团结自救之道,而且号召青年要立即振作起来,行动起来,否则中国人民将成为受人宰割的亡国奴。他演讲的义愤填膺,听者被感动的声泪俱下。恽代英与芜湖学界保持着联系,他还到当时安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芜湖、安庆演讲,并走上街头,结合工农现实做宣传,这是学生运动与工农劳苦大众结合的可喜一步。

恽代英的革命言行引起地方上反动顽固分子的恐惧和仇恨,反动军阀阴谋“缉拿"恽代英,加上宣城当时反动势力强大,恽代英觉得“同事之中,理想、志愿、知识、品格各不同",他一个人势孤力单,难以实现他的事业,他决定“到更合宜的"地方去。1921年暑假前,恽代英离开宣城,7月在南京参加“少年中国学会"年会;恽代英一回到武汉,便与肖楚女商讨如何继续占领宣城四师这块阵地,经过介绍,1921年9月,萧楚女到安徽省四师任教,继续传播革命思想。萧楚女引导学生关心时事,寓革命思想于教学活动之中,深得学生敬爱。肖楚女结合时事与宣城地域特点,写出《奋飞曲》,以激励四师青年,后成为四师校歌,广为传唱。 1922年五一国际劳动节,青年团组织纪念会,肖楚女应邀作“劳工神圣"、“社会解放"等问题报告,在学生中产生很大影响,也引起反动当局的惧怕,不断对校长章伯均及肖楚女施压恐吓,1922年夏肖楚女离开宣城,不久章伯均也辞去校长。

在恽代英、肖楚女等人推动下,广大学生的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校面貌为之一新。宣城四师成为皖南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一个中心阵地,播下了思想解放的火种,指引不少青年先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三、特点及影响

(一)安徽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较早的省份。马克思主义在安徽的传播虽较之北京、上海等地为晚,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皖籍先进分子在省外却承担了马克思主义传播重任,成为先驱者;因陈独秀早期在家乡活动的影响,思想得到启蒙,接着是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接连发生,国内外形势发展使得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安徽的传播,使安徽成为马列主义在中国传播较早的地区之一。据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警务处1919年7月21日的一份报告称,他们发现了“一个在中国传播布尔什维克主义的阴谋",“最近从这个港口送到各地的许多布尔什维克报刊,已在天津、北京和湖北、安徽及广东等地被查获"。在当时,芜湖、安庆、宣城主要有《新青年》《湘江评论》《星期评论》《新潮》《创造周刊》,以及瞿秋白1920年访问苏维埃俄国所写的《赤都心史》《饿乡纪程》等进步书刊。

(二)马克思主义早期主要在皖江地区传播,随后向四周辐射。五四运动后,安庆、芜湖及宣城等地,在先进知识分子积极努力下,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因为形势的发展,人事往来,在共产党诞生之前,皖江以外的地区,如合肥、六安、霍山、泗县、寿县等地,也开始有先进知识分子传播马克思主义。来省四师读书的学生除了宣城周边的广德、建平(今郎溪)、宁国县、泾县、旌德、太平、南陵等县外,还有来自合肥、寿县、当涂、繁昌、含山、和县、巢县、桐城、怀宁等县的学生,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促进马克思主义在安徽南北传播更为迅速。

(三)学校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进步报刊为重要媒介,主要接受对象是青年。经过五四运动的战斗洗礼,在芜湖的省立第五中学、省立第二甲种农校,在安庆的省立第一师范和在宣城的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凝聚了一批先进知识分子,积极宣传新思潮,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基地。

恽代英在宣城四师期间,大力宣扬五四运动的重要意义,积极推进新文化运动,并进行教育革新,充实图书馆,扩充教学设备,改进教学方法,深受青年喜爱。他所授的国文、修身课,自编讲义,充实新思想新潮流等内容,省立八中、蚕桑讲习所等学校学生去旁听他讲课或讲演。也正因如此,1921年初,芜湖五中校长刘希平提议,芜湖学生联合会派代表到宣城,邀请恽代英到芜湖,分别给五中和安徽省内第二甲种农业学校师生作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废除二十一条》的演讲。他的讲演言情并茂,激发了师生的爱国热情,此后,芜湖各校师生涌向街头检查和抵制日货。在他的影响下,芜湖师生走上社会,深入民间,创办各种文化和职业学校,帮助工人、店员及其子弟读书学习。

(四)先进知识分子的引导发挥重要作用,并在思想上开始产生质的飞跃;进步青年收到锻炼后又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虽然恽代英在宣城四师任教时间不长,但在其革命生涯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革命实践发展成为其思想转变的关键时期。恽代英在写给芜湖沈泽民、高语罕的信中说;“我因这些见地,真觉这种多少有些饭碗主义的形式教育,是没有希望的。我在此本可以说一切圆满;但我敏锐的感觉,深刻的观察,令我感受了无量的苦痛。……教育的问题,正如一切问题一样,非把全社会问题改造好了,是不得会解决的。"这封信全文刊登在《芜湖》半月刊第一期上(1921年5月15日)。恽代英的观点,已经是接近马克思主义的了,把教育问题同整个社会问题的根本改造联系在一起,抛弃教育救国的幻想,对于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实现世界观的转变有启发和帮助。此后,恽代英完成了世界观的质的飞跃,由一个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在省四师,肖楚女号召青年要“改革社会"“到民间去",要和工农打成一片,要和恶势力作斗争。他说:“中国只有革命才能富强起来;要革命就全靠你们一班青年奋勇忘身,不怕艰苦牺牲,作不断斗争。只有这样,革命方能成功。"

恽代英、肖楚女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杰出社会活动家、青年运动领袖,在四师的教学活动影响深远。在他们帮助下,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四师不少学生在大革命时期就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像李求实(湖北人)、吴华梓(湖北人)、何世琨(合肥人)、马存宣(合肥人)、谭梓生(旌德人)、梅大栋(旌德人)、曹宣天(和县人)、曹国芸(芜湖人)、祖晨、陈文(郎溪人)、田道生(寿县人)、李延瑞(泾县人)、吴茂祥、江干臣(宣州人)等,都为中国革命作出了贡献。

(五)推动安徽地方党团组织建设及发展。1920年8月,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建,接着北京、长沙、武昌等地也相继建立青年团组织。与北京、上海等地社会主义青年团有频繁联系的蔡晓舟得知这些消息,认为在安庆建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条件已经成熟,便开始了建团筹备工作。1921年春,蔡晓舟以学运骨干为主要对象,与刘著良在怀宁县学宫召开建团筹备会,舒传贤、王步文、许继慎、王先强、胡养蒙、方乐舟、童汉章、汪伟年、余大化等人参加了会议,虽因军警冲击未取得成功,但为1922年春安庆团组织的正式成立打下了基础,蔡晓舟是安徽团组织最早发起人之一。1922年初,安庆建立了共青团组织,取名安徽社会主义青年团学生运动委员会,是安徽最早建立的团组织,也是全国最早建立的17个地方团之一,主要领导人为舒传贤。1923年1月,芜湖建立共青团组织。此外,安徽寿县、宿县、宣城、南陵等地也分别建立了团组织,或有团员的活动,大都与安庆、芜湖两地的团组织有联系。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与社会实践结合,特别是与工人阶级结合在一起,中国共产党诞生,领导青年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1925年芜湖开展反奴化教育斗争,芜湖圣雅阁高中学生王稼祥成为领导人。在安徽各地建立起来的共青团及党组织,是当时社会生活及社会斗争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在安徽传播的结果,是革命青年理想、信念、力量和智慧的结晶,唤醒、激励广大进步青年投身革命洪流。培养了一大批青年学子成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者,走上革命道路,其中佼佼者为中国革命及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

(基金项目:宣城市社科类调研课题(编号:xcsklktB1901);安徽省社会科学普及规划项目(编号:Y17015);合肥工业大学教研项目(编号:JYYB1728)。作者简介:夏建圩,安徽郎溪人,博士,合肥工业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明清史,区域历史文化。)

新闻推荐

8月12日下午3时多,记者跟随直升机赶赴宁国市南极乡梅村,为村民们送去生活物资 “我要再飞一趟,多运一点”

螺旋桨快速转动,轰鸣声起。8月12日下午3时多,记者跟随直升机从宁国市青龙湾通用机场起飞,赶赴南极乡梅村实地探访受灾情况,为...

宁国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宁国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真理光芒:马克思主义在安徽早期传播 以宣城为例)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