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许是为做公益而生的吧。”这是“全国最美志愿者”殷美明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话语里透着一种自信的情绪,自信的背后是丰富的公益“履历”:常年看望宁国市潘茶村孤寡老人、第一时间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主动参与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创办“美明公益”志愿服务品牌……桩桩件件,不胜枚举。
今年37岁的殷美明是宁国一家企业的操作工。
“很小的时候,只要看到有困难的人,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去帮助。 ”问及做公益的初衷,殷美明说,自己是“苦人”,知道苦难的滋味,所以要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更苦的人。
两岁时,她被送去浙江寄养,却没有得到孩子应得到的疼爱。虽然养父母对她并不好,但隔壁的一位老爷爷经常帮她,这让自己心里很暖和。 “那时候在我心里,仿佛是埋下了一粒种子,想着等自己长大后,一定也要帮助别人。 ”
2008年汶川地震,当看到电视里的救援画面时,眼泪就那么顺着殷美明的脸颊流了下来。 “多少受难的人需要帮助啊! ”她念叨着。
几乎没有多想,殷美明拿出家里仅剩的300元钱捐给了汶川灾区。当时,她的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因为住院费用太高,她不得不让孩子出院回家休养。
2011年,殷美明在当地的一所小学食堂打工,每月的工资只有800元。偶然的一天,她从网上看到一个患重病的江苏女孩的求助信息,联系上对方后,她毫不犹豫地寄去300元。
这样的爱心故事不胜枚举。在殷美明的生活中,伸出援手已经成了一种习惯。
2013年9月,殷美明申请成为了宁国市红十字会的一名志愿者。为了能达到献血要求,瘦弱的殷美明开始“增肥”,当成功成为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时,她激动不已。后来,她还完成了遗体(器官)捐献登记手续并获得荣誉证书。
“不为金钱、不求名利,默默承担起社会责任——这是我对‘志愿者’的理解。”殷美明说,做公益,虽不能带来任何的物质收入,但却让自己的精神世界变得无比充实。
1999年,殷美明与现在的丈夫结识,并随丈夫回到他的家乡——宁国市方塘乡潘茶村。
他们选好山边的两间小地坪,开始徒手造房子,像燕子筑巢一般,他们挣钱、买材料、盖房。这期间,殷美明发现村里的路泥泞不堪,于是她和丈夫一边挖屋基,一边补起了路。
山石不够,他们就开着一辆破旧的小三轮,来回从河滩里运石渣。就这样,一年多过去了,村里的路让他们填得平平整整。善良勤恳的夫妻感动了乡亲,受到了大伙儿的称赞。
家乡有位青年叫徐顺,2012年,不幸被查出患有脑瘤。因为是同乡,他的情况得到了殷美明的格外关注。
2014年元旦,殷美明找到了徐顺家,给他送去了近800元的现金和年货,想尽力帮助他们过一个温暖的春节。后来,听说徐顺脑瘤术后的后遗症发作,殷美明立即发动身边好友为他提供帮助,并在病房现场给徐顺捐了1400多块钱。
这两年,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殷美明和丈夫搬到了宁国城区生活。但很多时候,殷美明即使下班回到小区,也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在楼下租的一个小屋子里忙活很久。
这个小屋就是殷美明的 “爱心仓库”。打开灯,原本昏暗的十余平米空间立刻亮了起来,屋内整齐地摆放着各类爱心物资。“一部分是我买的,还有一部分是别人捐赠的。 ”
几年来,她组织收集、邮寄的衣物达到两三吨,光邮寄费用就有上万元。
如今,加诸在殷美明身上的荣誉有很多:安徽省十佳志愿者、安徽省优秀巾帼志愿者、安徽好人、全国“最美100个志愿者”……
殷美明说,不管未来有多难,自己会一直奔跑在公益的大道上。 (蚌文明)
新闻推荐
宁国讯宁国市坚持不懈优化发展环境,打造优秀企业家队伍,助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强化学习培训,坚定企业家理想信念。每年举办新...
宁国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宁国,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