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儿的樱花可真美,来这拍婚纱照可真选对地方了。”一对在宁国水泥厂生活区拍照的年轻人激动地说。
“这不是公园吗?”在扶绥海螺的中秋游园会上,一名小朋友一边看,一边天真地问着在那上班的妈妈。
时光倒回四十年前,灰尘飞扬的车间、蓬头垢面的工人,“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水泥工厂形象深入人心。
一座座现代化的花园式工厂是怎样从海螺诞生的?是什么让海螺的水泥工厂摆脱了人们对落后水泥的固有印象?原因很多,这其中有一条——“为人类创造未来的生活空间”的经营理念贯穿海螺发展始终。
致力打造花园式环保工厂。宁国水泥厂是海螺集团的发源地,1987年投产后就制定了企业环保标准,1991年又提出建设“花园式”工厂的目标,在国内很多建材企业还在努力创收增效的时候,海螺已将“呵护环境、协调发展,全力打造一流生态环保企业”作为项目建设准绳。
海螺的任何一家子公司,厂区绿化面积都能占到可绿化面积的90%以上,铜陵海螺绿化面积近28万平方米,实现绿化面积占可绿化面积的100%。2014年建成投产的印尼南加海螺是集团在海外建立的首个生产基地,2015年绿化费用已经超过100万元。红顶、绿草、蓝天、碧水,已经成为海螺花园式工厂的标志。
池州海螺是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2001年建厂之初就提出要“呵护环境、协调发展,全力打造一流生态环保企业”,7条生产线环保投入将近5亿元,并使用了国内最先进的治噪技术,彻底治理了水泥企业长期不能解决的噪声问题;芜湖海螺在生产线建设伊始就制订了优于国家标准的内控指标,现有的12000t/d生产线拥有目前世界最为先进的节能环保装备和技术。
新型高效电收尘、自动化插袋装车系统、码头雨水收集系统、SNCR烟气脱硝技术改造、低温SCR脱硝技术研发、二氧化碳捕集纯化示范项目……原料开采、加工煅烧、废物排放、包装出厂,绿色环保融入到海螺工厂建设的每一个环节。
节能环保带来发展新动能。1998年,宁国水泥厂建设的水泥窑余热发电项目,填补了我国水泥余热超低温发电的空白。经过近10年的集成创新,2006年,海螺首条自主设计、自行成套的日产5000吨熟料生产线配套余热发电项目建成投运。以一条5000t/d的水泥生产线为例,配备余热发电系统后,年发电量达到6840万度,创经济效益3180万元,节约标煤2.4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量6.29万吨。在海螺的推广带动下,这项循环经济技术已被列入中国水泥工厂的建厂标准,成为中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之一。
随着绿色效益的凸显,节能预热器、第四代篦冷机、新型辊压机等国产化节能设备纷纷在海螺上线。
安居才能乐业,海螺另一产业——海螺型材致力于绿色节能建筑和绿色建材的研究与应用,生产的PVC型材和塑料建筑模板,成为广泛用于建筑门窗、施工工程等领域的新型材料。系统门窗,生态板材定制家居,结合市场的需求,海螺型材还推出了多款高新环保节能产品。宜家宜生活,成为海螺型材的口号。
企业发展产生社会效益。有人说,没去铜陵海螺的咖啡吧喝上一杯,就不算去过海螺。在那儿,可以欣赏世界首条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是如何运转的。运往这里的垃圾可以无需分类就实现无害化处理,解决了这座城市所有的生活垃圾。甘肃平凉、重庆忠县、贵州遵义、贵阳清镇、广东阳春……依托日产千吨的水泥生产主业,海螺开拓了生活垃圾处理的新事业,用技术实现企业效益的同时,也助推了当地的绿色转型发展。
有了海螺,垃圾可以不再围城。
变废为宝,是海螺的拿手好戏。废石、矿渣、粉煤灰等工业废弃物,经过海螺的技术研发和处理,都成了水泥生产的原材料,不仅节约了成本,也有效解决了危险废弃物难处置的难题。目前,海螺每年消耗粉煤灰、磷石膏等工业废渣近1900万吨。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贯穿海螺发展始终。
美丽中国,美丽海螺,随着十九大的号角,海螺的绿色发展之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坚定。(方芳)
新闻推荐
近年来,宁国市港口镇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对港口镇发展定位,积极创建西村花鼓、千年龙窑等五个特色小镇。建设特色小镇...
宁国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宁国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