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警民联调室”专职调解员唐家炎处理纠纷现场。唐家炎翻阅矛盾纠纷调解登记本。
3月27日上午8点半,宁国市河沥溪街道办事处人民调解委员会河沥溪派出所联调室。
满头银发,带着老花镜,额头的皱纹已经很深……初见调解员唐家炎,他正仔细填写调查记录,忙着调查处理一起纠纷。他身后的墙壁上,一面绣有“为民办事,不辞辛苦”的锦旗稳稳悬挂;书桌上,一本厚厚的“联调室矛盾纠纷移送(调解)登记表”微微泛黄。
退休前的唐家炎曾干了15年刑警、8年巡警、10年信访。2014年12月,退休后的他在家闲不住,被办事处返聘后当起了警民联调室专职调解员。
寒来暑往,三载春秋,专治矛盾纠纷这一“疑难杂症”的“老中医”唐家炎已成功调解纠纷509起。而每一起纠纷的背后都有一个复杂的故事。
60万债款:调解金额最多的一起纠纷
2017年4月14日,市民李某承诺还款60万元的期限已过但仍没有行动,借款人突然急了眼,将李某的轿车“扣”了。李某随后报了警。
报警后,因涉及债务纠纷,派出所流转给了警民联调室。对于涉及几十万元的经济纠纷,原本可用一句话“走诉讼程序”,但老唐并没有这样做。他经过初步询问得知:借款人和还款人双方各有难处:李某忙着生意,到处跑;借款人认为耗时耗力,维权成本高。
“还钱,越快越好!”“工程款未结怎么还?”调解室内,双方吵得不可开交。老唐并没有放弃,最终历经两个多小时的沟通,双方约定分期还款。
两个月后,李某拿到了第一批工程款40万元,本以为一切顺利,但在履行还款数额上,双方发生了分歧。李某说:这次只能还款30万元,必须要考虑到维持后续的工程开支和工人工资,况且工程不能停,否则损失更大。而借款人却认为有多少必须还多少。双方再次僵持不下。
怎么办?老唐及时赶到了李某所在的工地,找到公司工程部负责人。获悉情况后,工程部负责人出马说明了缘由。最终,借款人和还款人同意再次拟定一份履行协议的补充约定。2017年6月30日,李某兑现了剩余欠款。这件经济纠纷最终得以了结。
“本着解决问题的初衷和耐心细致的态度,再加上找第三方的帮助,才能让这起纠纷迎刃而解。”回忆起成功调解金额最多的这起纠纷,老唐作了如是总结。
17年欠薪:调解年限最久的一起纠纷
2016年7月19日,买了新房的王某要请水电工装潢。装潢时,王某意外地发现,其中一位水电工师傅很眼熟,再一瞧,这正是自己找了17年的那个人。
时光之舟,逆流回溯。17年前,王某跟着李某在外地做瓦工。工程结束后,王某还剩1000元工钱没拿到,便找到了李某。彼时,李某答复道“工程款还未完全结清”。此后的十几年间,王某上门催讨了不下20多次,但总不见李某的踪影。
没想到在这次的装潢中,恰巧碰到了李某。“谁欠你钱?认错人了”再见王某时,李某一口否认。
很快,这起愈演愈烈的劳资纠纷就转到了警民联调室。老唐经过询问得知:一方面王某手上没有欠条,另一方面李某拒不认账,这才导致纠纷僵住了。
“为什么要谎报自己的姓名?”单独询问时,干过刑侦的老唐不急不躁、单刀直入,猝不及防的李某瞬时无语。“当年,并非就王某一个人跟你干活,随时可以调查的”,“这有失体面的事,希望好好考虑一下”……对于调解员老唐于情于理的分析指正,李某终于转变了态度,同意调解处理此事。
二十天后,李某将1000元钱送到警民联调室,至此,这起横跨十余年的劳资纠纷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诚实做人,诚信处事,是每个公民应当遵循的美德,人人奉行美德,社会才能更加和谐。”每每遇到类似的纠纷调解,老唐总将这句话挂在嘴边。
4次联调:调解难度最大的一起纠纷
2017年11月6日,刘某回家途中发现,其家族所埋葬的祖坟地被夷为平地,附近还有挖土机正在施工。但事前,他并未收到相关通知。
由于现场原貌已面目全非,派出所民警询问现场施工人员,可施工人员却称“施工时未发现坟墓”。双方争执不下时,民警走访了当地村干部及村民了解情况,调查证实原址确有坟墓,但未立墓碑。
随后,民警通知施工方负责人。施工方表示歉意并承诺自行协商解决。但问题并没有很快得到解决,很快刘某聚起了家里的亲朋好友数十人,情绪异常激动地表示讨要说法。
“事情错综复杂,难度太大。”纠纷转到老唐这里时,他的心里也没有底。一方面,他先和派出所民警和安抚刘某及其家人情绪,另一方面联系施工方以及寻求街道办事处、村委会的帮助。一场“拉锯战”就此开始了。
第一次——“冷”调解。双方言辞激烈,争辩不休。老唐和在场民警等分头安抚双方情绪,但最终因双方意见差距巨大,无法达成一致。无奈之下,老唐只能建议双方回去冷静一下。
第二次——“缓”调解。调解室里,老唐又进行了长达三个多小时的说理论法,可双方意见仍然差距很大,调解仍未见效。
第三次——“真”调解。通过前两次调解,当事双方的诉求差距在缩小,这样老唐看见了“曙光”。这次调解,双方都表达了解决问题的诚意,不过调解协议仍无法达成。
第四次——“热”调解。调解前,老唐还走访了双方的“关键人”,建议让这些“关键人”帮助做工作。此后,通过十余天的工作,双方的态度有所松动。
抓住时机,乘热打铁。12月5日上午,在警民联调室内,双方终于达成一致,签订调解协议。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在多部门协作的基础上,锲而不舍,因势利导,找准方向,才是化解这起重大矛盾纠纷的原因所在。”老唐说。
新闻推荐
民警在街头推广小“黄牌”。民警为市民安装小“黄牌”。作为代步工具之一,电动车凭借其节能环保、轻巧便捷的特点,备受市民的青睐。但与此同时,电动车频频被盗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更让民警头疼的是,由...
宁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国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