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新闻 宁国新闻 郎溪新闻 广德新闻 泾县新闻 绩溪新闻 旌德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宣城市 > 宁国新闻 > 正文

宣城市第三中学高二(9)班 学生熊万乐和谭子钊

来源:宣城日报 2017-11-01 08:00   https://www.yybnet.net/

9月17日下午,市三中高二(9)班熊万乐和谭子钊返校途经四方堰时,忽然听到有人大声呼救。“救命啊!我同学落水了!”听到呼声,熊万乐看到岸边有人指向水中的浪花,连身上的衣服都没来得及脱,一个猛子扎下去,拼命向落水学生游去。谭子钊见状也跳到水中,与熊万乐一起将一个十来岁的小孩救上了岸,并按照在校所学的应急措施给小孩做了人工呼吸。人得救了,熊万乐和谭子钊拖着浑身的湿衣默默赶回学校上课,没有跟任何人提及救人的事情。一周后,落水小孩的家长经过多方打听才知道是市三中的两名学生见义勇为救了他们的孩子,来到学校表示感谢。此时,熊万乐和谭子钊两位同学才承认他们勇救落水儿童的事迹。熊万乐谈及救人的事迹时说:“这是我应该做的,当时听到呼救声,我水性还好,没多想就扑下水去,这也是每个高中生都会做的。”谭子钊说:“我也没多想,当时看见有人落水了我第一反应就是救人,这是小事,不算见义勇为。小孩救上来后,我还给小孩做了人工呼吸。”

宣州区黄渡乡黄渡社区

居民杨和喜

杨和喜是社区低保家庭户,1963年出生,父母生育四个小孩,他排行老大。那时农村家庭经济普遍困难,日子过得非常艰苦。他长大成人后,深知父母将儿女养育成人所付出的千辛万苦。在兄弟三人中他起带头作用,尽心尽力尽责,担起家庭重担。当时,由于家庭困难,弟弟们没有条件成家立业,杨和喜看在眼里,急在心头,自己已过了成家立业的大好时光,不能让弟弟再步后尘,再困难也要扶持弟弟们成家立业。二弟杨三九经人介绍到宁国招亲。改革开放后,由于经济条件好转,三弟杨和仁也成家立业。岁月年轮更替,杨和喜渐渐放弃了成婚的念想。上有八十多岁的父母要赡养,下有一个残疾的弟弟和一个刚上学的侄女要照顾,为了减轻弟弟们的负担,杨和喜既当“爹”又当“妈”,撑起了一个支离破碎的大家庭。2013年,弟弟杨三九因夫妻感情不和离婚。从此,杨三九一蹶不振,加上在外务工长期居住地下室,阴暗潮湿,无阳光照射,导致身患筋孪萎缩症。杨三九因举债治病,家里一贫如洗,看了好多大医院,仍无法站起,最终落个残疾,生活不能自理。杨和喜既要服伺弟弟,还要帮助弟弟治病还债。三弟杨和仁有点玩世不恭,结婚后生了两个女儿,不务正业,导致家庭贫困,夫妻感情破裂。离婚后夫妻双方各自扶养一个女儿。不久后杨和仁又同一个外地女子结婚,无奈之下将同前妻养育的一个女儿过继给杨和喜扶养。2015年1月21日,父亲杨永清年事已高,患有老年痴呆多年,无意中摔了一跤,从此卧床不起。杨和喜身体力行,端茶倒水,一口一口地喂,为父亲揉肩捶背、洗澡擦身,大小便的清理,担负起护理父亲的全部责任。母亲周莲英今年84岁,佝偻着腰,趴着走路。杨和喜既要服伺老的,又要照顾小的,只有一个人扛着。杨和喜本人身患哮喘,他顾不上自己的身体,每天早上五点钟起床,洗衣做饭,服伺好两个老人,又要照顾弟弟、侄女,吃过早饭还要赶时间打零工,养家糊口。就这样,他十几年如一日地坚持着,撑起这个支离破碎的家。

广德县卢村乡唐流村

村民徐光海

今年6月9日,徐光海到湖南凤凰城进货。在凤凰城景区,发现一名老人拍照时不慎失足落水。不会游泳的徐光海,面对溺水老人,奋不顾身跳进了河中。当时,由于水流较急,老人已被卷至水位较深处,徐光海努力扑向老人并将其拉住。但由于所处的位置水位较深,又是一只手拉着老人,徐光海立足不稳,几次差点被河水卷走。他一面将老人紧紧拉住,努力走向岸边,一面大声呼叫其他游客帮忙。经过多番努力,老人终于被安全救起。在看到老人无恙后,徐光海将老人交给了其同行游客,默默离开现场。被救老人被送到医院检查,除了受到惊吓外身体无大碍。徐光海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视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的时代精神。据了解,徐光海经营的“桃山519超市”是卢村乡唯一一家“放心示范店”。开店20年,捡拾顾客遗落物品无数件,其中不乏名牌手机和现金钱包,“客人买完东西后,稍不注意,手机、钱包等随身物品就遗落在店里了,我们店全都一一妥善保管,直到归还失主。”曾经有一位顾客付钱时多给了200元,徐光海发现后立即追了出去,将200元钱送回到顾客手中。致富后的他积极参加各种志愿活动,积极为公益事业捐款捐物。2007年,得知唐流村修建上柏香村民组道路资金不足,他不仅带头捐款,还无偿奉献自家土地修路,个人又出资3000多元修通了上柏香山场道路。他每年积极组织、参加卢村乡敬老院慰问捐款,让老人感受到社会各界关爱的同时,用行动带动身边党员增强社会公德和社会责任感,用行动弘扬敬老爱老的社会风尚。徐光海还主动去笄山村探望了李明等三个最美卢村人,给他们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

宁国市宁墩镇纽乐村

企业家黄嘉诚

9月24日,在山西办企业的爱心人士黄嘉诚再度返乡。黄嘉诚虽身在他乡,却念念不忘生身之地,心系家乡。这一次他来到宁墩镇双川村,对7户贫困家庭进行慰问,并送去慰问金,这温暖的一幕再次感动了许多人。黄嘉诚是宁墩镇纽乐村人,早年因生产经营不善欠下巨额银行贷款,但他并没有逃跑,而是选择外出打工,从零开始。经过十余年的辛苦工作,终于将之前的贷款连本带息主动归还银行,他说:“讲话算话,欠账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诚信,永远都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2007年至2009年期间,纽乐村要修路建桥,当时正值黄嘉诚任村长期间,他二话不说,个人出资,前前后后掏了25万元。南阳村新农村建设、宁墩村小吉坞修路时,在外地工作的他得知后,委托朋友帮他垫资,分别捐送5000元、3000元现金支援他们建设;临近的梅林镇沙埠村实施村村通工程,他又捐助6000元。他看纽乐村的保洁员工作辛苦,给他们每人每年200元的春节慰问费。除此之外,他还资助了一个孩子上大学,十几年如一日。

宁国市新达铸件有限责任

公司总经理唐世清

他曾是一名下岗工人,几经失意、彷徨,为了众多像他一样的同胞能重获工作机会,在最困难的时刻毅然决定和同伴们挑起大梁。如今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他已成为事业有成的企业老总。2000年,宁国市机械工业总公司实行了改制,身为正式工的唐世清和同批的3000多名工人遭遇就业危机,成为了留守人员。政府为了帮助下岗工人解决好就业问题,与他们进行了商谈,希望他们能依托厂里还保留着的大部分完好设备,在政策支持下重组制造厂。几经思索,唐世清和工友们一共8人,东拼西凑张罗了一笔钱,作为第一任股东,在当年10月份与政府签订了安置协议。17名工人被划拨到他们名下,开始了新制造厂的征程。“当年我33岁,11月份我们厂正式成立,真的是一穷二白,就连电都没有,多亏了政府帮助,他们派人去供电局商谈一番,才把电力资源的问题解决。”唐世清说道。因为全新组建,以往旧厂累积下来的资源也不能使用,为了开辟新市场,他和其他股东没少往外跑。在日常生活中,唐世清非常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家里有困难的员工,每年能领取500-2000元不等的补助。员工王戚善的妻子有身体残疾,唐世清每年都会给他们家一定的资金帮助。因为唐世清用心对待每位员工,现在厂里基本是以前留下的老员工,大家都愿意一直跟随他。对那些因身体状况不能再从事重体力活的老员工,他也特意为他们创造岗位,比如后勤、检验、发货记录等。早在2008年,他就和同伴一起组建了“红太阳爱心协会”,每年都会捐助5000元,主要用于帮助退休老干部、党员以及贫困学生。乡镇里的各项福利事业也少不了他的身影,铺路、修敬老院、建学校,只要是能想到能遇到的事,他都会伸出援手,切切实实地将正能量传达给身边每一个人。

泾县水墨汀溪景区漂流组

工人刘习平

8月14日早晨,连夜的大雨导致汀溪河河水陡涨,而占岭段弯曲的河道,滚滚的山水冲向凌厉山石,水溅四溢。早晨7点多钟,居住在水墨汀溪景区农家乐的江苏淮安游客郭新治带着10岁的孩子郭正轩同另两位游客跑步锻炼,被景区南山幽谷的自然美景吸引,停下来到河边观景,孩子在玩耍过程中,不小心脚底一滑落入滚滚的河流中。情况十分危险,站在岸边的3个男人不会游泳,慌了手脚,大声呼救。另一边,景区漂流组的工人正乘着组长顾建萍开的车去上班,路过古牛石时,顾建萍看见河里有一个人,以为是游泳的,没在意,瞬间,人漂到车子近处,看见一儿童拼命挣扎着,路前面50多米处有3人跑着呼喊救命。是溺水,顾建萍第一反应开倒车追了过去。在距落水儿童很近时,刘习平来不急多想,未等车停稳就跳下车,冲入急流中,他不时滑倒,不时被河水冲倒,忘了自己是60多岁的人,凭着良好的水性,牢牢地稳住身体,与湍急的河水赛跑,在水里追了150多米,硬在距急水滩10米处抓住小男孩,用尽全力将小男孩抱上了对岸。小孩膝盖、脚上缠有青苔,乌一块、紫一块,一脚趾甲脱落流血,站不起来。休息一会后,刘习平背小孩过了河,来到路上。此时连喊带跑的郭新治也赶到了,见孩子得救,无大碍,在刘习平面前一跪,对刘习平的舍己救人的行动深深谢意,刘习平淡淡一笑:“孩子没事就好”。公司的车将落水小孩和家人送回农家乐后,刘习平也急忙上班去了。

上海浦亭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经理

泾县榔桥镇籍人士郑大友

郑大友共有兄妹三人,他排行老二,5岁左右父亲离逝,老母亲无力抚养三个孩子的成长,他直到10岁才读小学,在校三年又辍学了,13岁就回队里劳动。20岁时他被大队选调到种子场任技术员,从事杂交水稻的繁育配种工作,5年后又被县农业局选中,聘为公社蚕桑技术员,8年后又改行到镇林工商工作,并任经理。正是这段经历锻炼和积累了他闯市场和与不同的人打交道的经验。他于2007年11月注册成立了“上海浦亭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学校的“营养午餐”配送业务,通过三年时间的努力,业务发展到了3万多份“营养午餐”的规模。郑大友虽然在事业上有了一定成功,但其始终没有忘记回报家乡。每当家乡有什么任务,他总是及时响应,2004年当他得知家乡白球公路第二次硬化时,他及时赞助0.5万元,村级调整时,所在的河西村办公场所和办公桌椅缺乏,他又毫不犹豫拿出1万元,所在的自然村道路坏了、桥涵破损,他又主动捐资,群众下河洗衣、洗菜不方便,他又找人砌护、垒平台。此外,从2011年起,他每年拿出2万元慰问镇敬老院老人,对镇部分困难户年终给予500元的慰问,2016年以来他又对所在村70岁以上老党员给予人均500元的年终慰问金。为了从根本上帮助家乡,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增加农民收入,他从2014年开始多次到全国各地考察了解适合本地发展的项目,他先后去广西、福建、江西等地,终于找到“葛根种植加工项目”。去年底,他从外地引进优良葛苗,发动当地村民种植,目前采用公司+农户形式已发展示范户近20户,发展示范种植基地240亩。去年,得知家乡扶贫攻坚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他又积极参与扶贫,并先后在贫困村白华村与15户贫困户、河西村30户贫困家庭签订帮扶协议。近日,得知郑村组道路没有路灯,他又主动投资3万元安装10盏太阳能路灯,大大方便了村民夜间出行。

绩溪县华阳镇

居民程潇

8月26日上午,程潇外出开展招聘工作,当走到西区链条厂附近时,发现马路中央有个黑色手包。他捡起包打开一看,发现里面有大量现金、若干张票据、银行卡及其他证件,他心想失主肯定非常着急,于是立刻拨通了110报警电话,毫不犹豫地把所有东西交给了绩溪县公安局特巡警大队,民警通过包内的相关证件很快联系到了失主黄某。黄某称当天与朋友一同去办事,把包放在车后挡风玻璃上之后便开车离开了,等想起来包已经丢了,包里面共有五千多元现金、一万余元票据、三张银行卡,还有他的身份证、驾驶证,正当黄某万分焦急时接到了特巡警大队民警打来的电话,而且包内财务如数地拿了回来。为表谢意,失主黄某特地给程潇送去了“拾金不昧品德高尚”的锦旗和酬谢金,程潇收下了锦旗却婉言拒绝了酬谢金,但是失主黄某执意丢下了500元钱以表心意,程潇并没有将这500元钱装进口袋,而是将这500元钱捐给了绩溪县拥军优属协会。

绩溪县板桥头乡政府

退休干部汪灶仙

汪灶仙虽然退休了,但她舍弃晚年休闲时光,不仅担任网格支部书记,还担任了凤灵社区关工委小组长、妇联执委,大事小事,妇女、儿童她都管,成天忙得不亦乐乎。今年5月27日,汪灶仙在去凤灵社区办事途中捡到一部崭新的手机,马上追赶寻找失主,结果无人认领。她只好先去社区办事,并将手机放到社区门卫那里,过了一会,一位女孩前来认领。女孩说手机值几千元,非要拿钱感谢阿姨。可汪灶仙却说,不用了,以后注意保管,不要再丢了。2014年,华高路柏枝新村路段因路面被暴雨冲出了几个大坑,给过往车辆行人出行带来较多不便,几位学生经过时连人带车摔倒在坑里,手、脚都有擦伤。汪灶仙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先后几次自购水泥、沙石,与家人修补路面,及时排除了道路损坏存在的安全隐患。她还经常看望社区困难党员和留守、空巢老人,为他们办理慢性病诊疗证,代缴医疗保险费。她还热衷于爱心助学,捐献给凤灵关工委“奖助学基金会”2000元。2014年,与卧床15年的“渐冻人”程美琴正在读书的儿子周凯结成稳定的帮扶关系。四年来,捐献给周凯3800元,还有学习、生活、用品等,并给予周凯精神慰藉和心里安抚,使周凯这个冷漠、孤僻的男孩学会了自强、自爱、自尊。柏枝湾小区有200户居民,基本都住在老华高路两边,当时道路坑坑洼洼,而且沿途又没有路灯,居民们怨声载道。汪灶仙及时向社区、住建委、交通部门和分管县长反映群众的呼声,并在镇党代会和人代会上递交议案。在社区、镇政府支持下,得到县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浇筑了水泥路面,路两旁安装了路灯,在柏枝新村路口增设了公交站。今年4月份柏枝湾路口垃圾成堆,影响居民生活,下水道的涵洞盖被车辆压碎了,堵塞了下水道,一下雨无法通行。汪灶仙又是找社区,又是跑市政管理。在部门领导的重视下,垃圾装走了,路也修好了,居民们都讲这些事只有灶仙能处理好。作为一名市、县戏剧协会会员,她一直活跃在黄梅戏、徽剧第一线,活跃在县文化惠民第一线,送戏下乡,积极参加政府、社区组织的文艺活动,并向紫园剧社捐赠1000元,为文明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旌德县俞村镇政府

退休干部俞祥民

2012年4月,俞祥民主动协助镇党委、政府开展矛盾纠纷调处工作,12名老干部在他的带领下自愿组成义务调解小组,由于工作出色,镇党委、政府专门提供办公室,正式挂牌成立了“夕阳红”调解工作室,这是旌德县首个以特色命名的人民调解组织。夕阳红人民调解工作室现有12名专职人民调解员,均由热心于人民调解事业、办事公道、具备丰富调解经验的单位退休老干部组成,该工作室在镇人民调解委员会指导下开展工作,在人民调解工作中申请人可以点名邀请该工作室某位调解员参与调解。该人民调解工作室制定了工作程序、值班制度、工作职责、登记制度等规章制度,建立了协助调解、移交调解以及联调、联防等工作机制,有效提升了人民调解工作在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和普法宣传教育方面的作用,为该镇经济发展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有些人常说有事找“夕阳红”。俞村村俞某与戴某邻里房屋占道纠纷,俞某次子砸打戴的房屋,还危及到戴某及家人的人身安全,戴某多次找县、镇两级来信来访,为防止矛盾激化,俞祥民主动请缨,带领“夕阳红”人民调解员冒高温顶烈日先后6次去旌阳、乔亭等地找双方当事人做工作(当事人主要家属分居两地)。老干部的精神终于感动了双方当事人,双方达成了协议,路让出来了,被砸损失也得到了合理赔偿。俞祥民还组建义务讲师团,经常深入到中小学向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党爱国教育、学习雷锋精神。他撰写笔记,亲自授课,做到理论联系实践,从不马虎,还协助镇司法所、派出所对“两劳”回归人员、失足青少年进行结对帮教。俞祥民先后结对5名留守儿童,坚持一月一走访,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在“六一”和暑假期间对贫困学生送去书包、图书等学习用品和钱物共计资金1400余元。汶川、玉树地震发生时,他发动五老人员捐助灾区儿童资金6000余元。每逢暑假期间,他专门组织留守儿童和中小学生学习班,邀请县交警大队、司法所、派出所、卫生院等对孩子们进行交通法规、防溺水、模拟法庭、防火防盗、食品卫生等知识教育。近年来该镇未出现一名学生因贫困和其他原因而辍学。去年3月开始,俞祥民先后用了四个多月时间,不辞劳苦为120名民办教师身份年限认定,为220名离任村干部身份年限认定,为4名农村电影放映员、15名农村兽医、10名老农机拖拉机手和8名老农技员身份和年限认定作证,内查外调做了大量工作,受到了镇领导的肯定和广大干群的称赞。

新闻推荐

宁国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本报讯近年来,宁国市将质量品牌建设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坚持质量为先,坚持品牌引领,初步形成了以汽车零部件、电子元器件、精密铸件、新材料新能源为主的高端制造业发展格局,培育了中鼎、司尔...

宁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国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宣城市第三中学高二(9)班 学生熊万乐和谭子钊)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