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宁国市司法局在宣城市司法局的指导下,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法律援助职能作用,把关注民生、保障民生、依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落到实处,以省、市法律援助实施意见为指导,以“2016·宣城法律援助增效年”活动为载体,认真组织实施了省级民生工程。全年共完成法律援助案件910件,同比增长了17%,万人受援率高达万分之二十四,居全宣城市第一,有效促进了宁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工作格局不断拓展
领导重视。宁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法律援助工作,宁国市委副书记谢彬,政协主席、政法委书记饶培康多次对市法律援助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市委办、政府办就法律援助工作赴宁国市司法局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呈有关领导审阅。宁国市委将“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工作制度”纳入全面深化改革内容,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见》,对法律援助工作组织和保障、建设和管理、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等方面作出了全面部署和要求。
强化考核。宁国市政府与司法局签订了实施民生工程责任状,确定民生工程为“一把手”工程,由“一把手”牵头负总责,落实责任。司法局及时会同财政局出台了《宁国市城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民生工程实施方案》、《2016城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民生工程工作要点》,并成立了由王汤梅局长担任组长的宁国市法律援助民生工程领导小组,定期督查调度。领导小组与法律援助中心、各司法所法律援助工作站分别签订责任书,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强化实施。市财政及时追加预算,拨付法援民生工程资金30.85万元。
加强联动。公检法司等政法单位,多次召开联席会议和工作协调会,注重加强法律援助与司法救助、法律援助与侦、诉、审的衔接。与检察院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法律援助、支持起诉的协作意见》,对劳动报酬、见义勇为民事赔偿,侵犯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合法权益的案件,可以由市检察院帮助调查取证、督促执行,有效解决了困难群体取证难、执行难等核心问题。2016年8月,联合公安局及看守所、刑警大队等部门召开刑事法援工作推进会,建立联动机制。8月11日,法律援助中心与市法院联合行动,为八旬老退伍军人毛富良夫妇诉5子女赡养案巡回法庭在宁国市宁墩镇现场开庭,通过诉讼判决解决了赡养费用问题,判决生效后法律援助中心指派律师继续跟进此案,彻底解决了两位老人的养老问题。
社会知晓率不断提高
开展入户走访宣传。2016年,宁国市司法局制作法律援助民生工程宣传册、农民工法律援助宣传册、妇女法律援助宣传册、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宣传册、老年人法律援助宣传册、残疾人法律援助宣传册以及宣传水杯、伞、抽纸等共计6万余份(册)。组织法律援助工作人员及站(点)联络员,走访低保困难家庭、残疾人家庭、重点优抚对象、农民工家庭等弱势群体家庭近200户(次),入户发放宣传册和宣传品,宣传法律知识和法律援助政策,使广大群众充分知晓法律援助的对象、范围、程序和咨询电话,引导群众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广泛宣传法律援助制度和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法律援助民生工程的社会知晓率。
利用大众媒体和新媒体进行公益宣传。宁国市司法局与宁国市电视台、《今日宁国》报、《宁阳杂志》等深度合作,播放专题、刊登专版介绍法律援助民生工程实施成效;拍摄了首部法律援助微电影《法援情》,在网络及公交车等公共场所进行播放。这一系列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法律援助宣传活动的开展,使全市广大公民更深入地了解法律援助制度,掌握法律援助知识,增强了维权意识。
利用节点和专项活动宣传。2016年是“法律援助”纳入民生工程第一年,为全面提高法律援助群众知晓率,宁国市司法局紧紧围绕新形势下加快推进城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民生工程实施的基本要求,立足基层,服务百姓,加强对法律援助民生工程的宣传。该局与妇联、消协、残联、综治办等单位联合,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在街头广场开展法律援助专项宣传活动20余场次,发放宣传册4000余份。
以案释法宣传。该局精选宁国市老百姓身边的法律援助援案例,结合“以案释法律师行”活动深入乡村进行广泛宣传,详细解释法律援助的概念、规定,手把手教会大家如何申请法律援助。
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应援尽援,突出重点。在强化法律援助民生工程的实施中,宁国市司法局在坚持应援尽援的前提下,突出重点人群和关键对象。要求重点做好对农民工、老年人、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军人军属、计生特困户、少数民族人员等特殊群体的服务。全年开展针对重点人群的“牵手农民工,法律援助伴你行”、“3.8妇女法律援助维权月”、“宁国市五好窗口”、“残疾人法律援助专项维权”、“法律援助进校园”、“法律援助进军营”、“12.4宪法日法律援助在行动”等专项活动11场次。针对受援对象,该局坚持“三个优先”和“五个当天”,即优先接待、优先受理、优先指派和当天申请、当天受理、当天审批、当天指派,同时要求承办人当天开启援助。“三先五当天”,进一步提高了宁国法援“绿色通道”的最低限速,也在困难群众中叫响了法援民生的“宁国声音”。
造优窗口,夯实便民。2016年,结合搬迁,宁国市司法局积极争取原检察院临街一层4间门面房,经多方筹资,按照“从标从优”的思路,将原法律援助中心等司法行政综合服务中心整体迁至司法局,建成了适应事业发展要求的法律援助便民服务大厅,设有12348专线岗、咨询解答岗、申请受理岗、案件监督岗、审批指派岗,接待区、休息区、办公区等,功能分区清晰,硬软件达县级窗口一流标准。宁国市司法局要求“敞开门办公、沉到底服务”,迅速完善了各项制度,严格执行挂牌上岗、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服务承诺、律师值班、定期例会、投诉查处等制度。进一步改进《宁国市律师参与法律援助机构值班工作方案》,每个工作日安排执业律师解答咨询,并在咨询中引入心理疏导,注重对当事人人文关怀和心理安抚,引导依、法维权。法律援助窗口被评为宁国市2016年度“五好窗口”。
规范站点建设,缩小服务半径。为进一步打造出切切实实的“法律援助半小时服务圈”,该局充分落实《安徽省法律工作站管理办法》,在市妇联、关工委、团市委、民政局、残联、工会、消协、人社局、人武部、法院、检察院、看守所等诸多部门分别设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加以培训指导,切实发挥其作用。宁国市司法局契合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室站点建设,统一站点标牌标识,公开工作内容和制度,完善站点工作台账,村村设立法律援助联络员并发放一定的补贴。逐步形成了横向到各相关部门,纵向到所有村居的法律援助工作网络,确保基层群众出了家门半小时内就能申请到法律援助。2016年各司法所工作站受理的法律援助案件均达5件以上,村居联络员引导申请的达450余人次。
严格标准,狠抓质量。严格落实省厅2016年初印发的关于加强法律援助质量建设的“七个文件”标准,狠抓法律援助案件的质量。实行庭审旁听情况评价制度,组织开展了庭审旁听活动;开展电话回访,对全部案件及承办人工作行为、工作态度满意度、民生工程知晓率等进行一一回访,并建立了回访登记簿;经常开展案件集中评查活动,提升案卷质量。
拓展法律援助,化解重大矛盾。近年来,宁国市非法集资和集资诈骗案件时有发生,受害群众从几十人到上百人不等,涉案金额从几十万到数千万不等,不仅使大批受害人因被骗返贫,而且影响社会稳定,为解市委、市政府之忧,宁国市司法局积极为返贫的受害人提供法律援助,通过诉讼途径帮助他们挽回经济损失,2016年法援中心为张辉非法集资案件受害人105人次、百乐福非法集资案受害人46人次提供法律援助,通过扎扎实实、卓有成效的工作,法律援助工作也进一步得到宁国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受到了广大受害群众交口称赞。
成绩,是鼓励,更是鞭策。2017年是法律援助纳入省级民生工程的第二年,作为实施单位,宁国市司法局将尽全力、重担当、多学习,博采众长,把法援工作扎实做好,推动宁国市法律援助工作再上新台阶。
新闻推荐
●3月30日下午,全市教育体育工作会议召开,副市长黄敏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书面传达了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体育局长会议精神,总结了2016年工作,研究部署了2017年重点工作。会上,郎溪县、宁国市、绩溪县...
宁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国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