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宣城市始终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以新型工业化为方向,以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为主线,大力做好培育主导产业的“加法”、节能降耗的“减法”、创新驱动的“乘法”以及淘汰落后的“除法”,在“增量”上下深功夫,在“减量”上花大力气,全市工业在去产能,实现转型发展、绿色发展上成效明显,呈现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节能降耗成效明显、淘汰落后强力推进、创新能力持续增强、质量效益不断提升的特点。
狠抓结构调整 转换发展“量能”
壮大主导产业。严格实施《宣城市“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整合全市五大支柱产业,确立汽车和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医药三大主导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培育新兴产业。落实新兴产业发展政策,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力度,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优势,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达245户。宁国核心基础零部件产业基地入选安徽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改造传统产业。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对现有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进行改造更新。宁国正常生产的85家耐磨和铸造企业中有19家改造升级了自动化生产线,较2010年净增18家。开展腾笼换鸟。市开发区采取回购、嫁接、限期开工、无偿收回等方式,盘活存量土地近1500亩。宣州区出台具体清理方案和细则,收回未开工建设项目用地6宗,面积523亩。宁国市出台优惠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成功完成5户破产、困难企业兼并重组,盘活用地600亩。
狠抓淘汰关小 减少落后“产能”
强化组织保障。成立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目标管理考核细则,明确规定对违规审批项目的部门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依法依纪追究责任。严格行业准入。对高耗能、高污染与产能过剩的重点行业,严格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和准入条件,不再核准、备案新增产能项目;对于企业技术改造项目,严格按照“等量或减量置换”原则报相关部门核定批准,并作为项目核准或备案的前置条件。全面整顿关闭。制定《宣城市小煤矿整顿关闭实施方案》,强力推进煤矿整顿关闭,加快煤炭开采行业退出步伐,到2012年全市所有小煤矿全部关闭退出。出台《宣城市非煤矿山整顿关闭工作实施方案》,累计关闭非煤矿山79处,超省计划3处,规范非煤矿山行业安全生产、绿色发展。
狠抓清洁生产 大力开展“节能”
大力实施节能项目。实施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近百个,总投资超30亿元。宣城海螺余热供暖、国投电厂电机变频改造等一批项目实施,实现节能量20万吨标准煤。强化重点企业管理。实时监测重点用能企业,实施电机能效提升行动计划,鼓励用能单位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进行节能改造。全市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用能企业能源消费总量占全部规上工业能耗比重由2010年的86.85%下降至2015年的80.56%。鼓励资源综合利用。全市水泥、化工、钢铁等行业配套建设余热发电装置总数达14条,总装机容量超过100兆瓦,每年利用余热余压发电达6亿千瓦时,节约能源折合标准煤18万吨。大力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全市经省认定的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达41家。引进4家纸面石膏板生产企业,每年可消耗磷石膏达150万吨。开展企业清洁生产。推进宣纸、宣酒、司尔特肥业等重点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活动。在全省率先开展市级节水型企业创建工作,提高全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年可节水101.3万吨、节电169万千瓦时。
狠抓技术改造 增强发展“动能”
推进技术改造。出台《传统产业提升改造工程实施方案》,围绕关键环节,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十二五”期间,全市共实施技术改造投资1105亿元,年均增长19.7%,是“十一五”期间技术改造投资的1.9倍。实施机器换人。在机械、化工、建材、食品、纺织、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金属压延和冶炼行业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受宣城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委托,我公司定于2016年3月29日上午10时在宁国市财政局四楼会议室对以下标的按现状依法进行公开拍卖,现公告如下:一、拍卖...
宁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宁国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