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干部法律知识测试
平安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最好的发展。
平安为基,法治为魂。
2015年,全市政法系统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坚持法治为引领,深入推进平安宣城、法治宣城和过硬队伍建设,着力提高执法司法能力和水平,狠抓作风建设和公正廉洁执法,为“六城同创、六年并进”打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我们喜悦,辛勤耕耘,终结硕果。2015年宣城市群众安全感、对政法机关和政法队伍执法工作满意度双双位居全省第一,开历史先河。
我们更欣慰,法治宣传教育强力推进,皖东南大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蔚然成风,法治建设成为宣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护航者。
强基固本 深化平安宣城建设
2015年,宣城市严格落实综治工作责任制,着力抓好综治基层基础,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扎实推进平安宣城建设,积极创新工作载体,有力维护了全市社会政治稳定。
深化基层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心(站)建设。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均建立了“规范化、信息化、全域化”的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心(站),中心(站)统一建立徽标、工作牌、席卡、制度牌、标语牌、台账资料和受理大厅背景墙、受理台等;统一建立接待受理大厅、矛盾纠纷调解室、信访接待室等;统一建立矛盾纠纷联调机制等七项工作机制。为深化基层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心(站)建设,部署开展了省、市级示范基层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心(站)创建活动;开展了暗访督查,随机抽取了20多个基层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心(站)开展暗访督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并责令整改。
深化基层网格化管理。强力推进社区“工作规范化、管理网格化、服务信息化”建设,全市所有社区按照精细化、网格化的服务管理模式,科学划分网格,落实了专门的网格管理责任人,负责网格内居民的日常管理和服务。稳步推进农村网格化管理,以自然村和村民小组为单位,科学划分网格区。
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市综治办、市公安局制定了《宣城市立体化数字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任务分解表》,明确了45项具体建设任务;与20家市直主要建设单位负责人签订了《宣城市持续推进立体化数字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责任书》。经市政府研究决定,将城区社会治安视频防控系统二期工程纳入市政府PPP项目库,启动建设。
深化“平安细胞”工程建设。为进一步深化基层平安创建活动,积“小安”成“大安”,部署开展了平安单位、平安家庭等“平安细胞”创建活动。2015年,全市7个县市区继续保留省级平安县(市、区)称号,共有平安乡镇(街道)82个,平安村(社区)344个,平安校园214所,平安家庭示范户948户等。
大力推进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2015年,市、县市区政法各部门积极与卫生、人社、房管、土地等部门沟通协调,推动建立符合本地实际的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在积极建立“警民联调室”的基础上,全市个性化品牌调解室也得到了深入发展,全市50%的乡镇街道建立了具有本地特色的个性化调解室。“两代表一委员”参与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机制进一步深化,全市50%的乡镇街道和城市社区均建立了“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公示了代表委员名单和工作制度等。市、县市区两级法院均建立了诉讼服务中心。
坚持依法系统治理邪教问题,大力开展无邪教创建示范工程活动,圆满完成省级试点工作任务。全市共建成无邪教乡镇(街道)77个、无邪教村(社区)770个,创建率分别达81.9%和89%。郎溪县被命名为省级无邪教创建示范县,宁国市港口镇等13个乡镇(街道)、旌德县三山村等34个村(社区)被命名为省级无邪教创建示范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反邪教警示教育,进一步增强全社会防范抵制邪教的能力。
大力整治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2015年,全市共组织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156次,共排查出社会治安重大安全隐患3个,全部完成整治。全市上下还扎实开展了“护校安园”专项行动,加强对学校及周边治安环境综合治理,取得了较好效果;认真开展了平安铁路创建宣传和铁路沿线矛盾纠纷、突出治安问题和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工作,确保了宣城市铁路沿线运输安全通畅。
打造品牌 助推法治宣城建设
2015年,宣城市法治建设获得前所未有重视。市委印发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市重要举措分工方案,明确了144项重要举措,逐一落实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对市直有关执法单位学法用法普法执法情况进行评议;市政协组织开展“提升全民法治素养”专题调研……一项项举措,为法治宣城的稳步推进增添了动力。
打造品牌,更离不开多措并举的综合推进——
开展机关集中学法月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实施意见》,深入推进全市干部群众学法普法活动。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开展了全市公务员学法考试,全市2.2万多名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一参加法律知识测试;在总结经验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宣城市年度“机关集中学法月”活动暂行办法》。
全面实施法律顾问制度。市委、市政府率先聘请法律顾问,市、县市区党委政府及市直部门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市委召开市委、市政府法律顾问座谈会,市委政法委牵头,分别制定了法律顾问规则、制度,进一步明确职责,强化保障,发挥作用。
深化校园法治宣传教育。为促进法治宣传教育任务在各学校得到有效落实,增强青少年的遵纪守法意识,提高青少年自我保护能力,维护学校及周边地区的治安秩序,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狠抓法治副校长的配备以及管理考核工作,市综治办、市教体局、市司法局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法治副校长配备工作的意见》和《宣城市法治副校长管理考核试行办法》,实现全市280所中小学法治副校长配备全覆盖。
全面总结验收“六五”普法工作。今年是“六五”普法的收官之年,市委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了检查验收工作。2015年7月9日,市委又召开座谈会,对做好“六五”普法检查验收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之后,市委又组成4个由市厅级领导带队的检查督导组,到各地开展“六五”普法迎检工作检查督导。
阳光司法 努力实现公平正义
努力实现公平正义,是全市政法系统的又一重要着力点。2015年,全市政法系统积极推进规范化建设,坚持阳光司法,强化制约监督,各项工作开展地有声有色,成绩斐然。
推进规范化建设,促进执法司法公正。其中,市法院全面实施立案登记制度,开展“诉讼服务提升年”活动,对诉讼服务中心进行升级改造,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司法需求。市检察院与市法院合力开展调研,在全省首次出台了《被告人认罪案件从简从宽处理指导意见》。市公安局大力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制定出台了《宣城市公安局深化执法规范化八项措施》,转变执法培训理念,结合工作实际,对民警开展有针对性培训。市司法局针对监外服刑人员量大面广的实际状况,与有关部门联合制定《社区矫正工作执法衔接实施办法》、《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理顺了政法各部门在社区矫正衔接配合中的工作职责,实现了非监禁刑与社区矫正的无缝衔接。
坚持阳光司法,以公开促公正。市法院深入推进审判流程、裁判文书和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建设。所有开庭案件均在门户网站、电子大屏公开发布;开通案件信息查询系统,方便当事人上网查询案件审判、执行进度;全市法院审判法庭全部实现庭审同步录音录像;推行庭审公开,开通新浪微博等平台直播庭审。市检察院认真落实新闻发布会、法律文书和重大信息发布等检务公开制度,广泛开展举报宣传周、检察开放日等活动,积极回应涉检网络舆情。
强化制约监督,执法司法权正确行使。市委政法委通过组织开展对规范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专项执法工作“回头看”活动,进一步规范了对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件的办理。市检察院充分发挥法律赋予的监督职能,通过开展刑事诉讼、民事行政诉讼和刑事执行监督工作,加强和规范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全面提升法律监督水平。市公安局成立了以局主要领导为主任的执法监督管理委员会,进一步加强全市公安机关内部执法监督及执法过错责任追究。
优化执法司法环境,促进严格公正司法。积极营造良好的执法司法环境,是严格公正司法的重要保障。市委政法委制定了《关于认真做好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情况记录报送工作的通知》,要求各政法机关认真开展记录和报送工作。此外,全市政法机关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强化责任担当、强化政风政纪,保守工作秘密,不随意泄露案件的办理情况,对与案件办理无关的内部人员打听案件、私下会见案件当事人,坚决予以制止,确保依法公正办案,维护司法公平公正。
推进涉法涉诉信访改革,实行诉访分离。市委政法委认真贯彻上级有关涉法涉诉信访改革各项部署,研究制定了《宣城市涉法涉诉信访巡视督查制度》,由市委政法委牵头成立巡视督查工作组,每季度对全市涉法涉诉信访工作进行巡视督查,督促重点信访案件化解。强化涉法涉诉信访化解工作。通过设立流动法庭、驻点帮扶、督查调度等方式,实现全市涉法涉诉信访积案存量基本化解,涉法涉诉信访形势平稳向好,工作制度机制更加健全的工作目标。涉法涉诉信访巡视督查的做法,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主动作为 服务经济发展新常态
新常态面临新挑战,也蕴含新机遇。2015年,全市政法战线切实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自觉找准新常态下政法工作服务大局的结合点和着力点,勇于担当、善于作为。
严厉打击危害市场经济秩序的突出经济犯罪。宣城市公安局以“服务保障‘调转促\’”工作为抓手,组织开展针对黑恶势力“飓风行动”,依法严处影响市场秩序、企业生产、项目建设的案件,严处砖砂石霸、强买强卖、欺行霸市、敲诈勒索等不法行为,严处涉及无理取闹、结伙滋事、威胁恐吓等“软暴力”事件;深入开展道路交通、消防安全、危爆物品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等,组织开展了重点工程建设和集贸市场治安环境整治专项行动,严肃查处破坏生态环境、危害食品安全等犯罪。
依法办理民商事和行政等案件。市法院密切关注企业发展,审慎处理企业改制、资产重组、破产清算等案件,促进公平交易,保障交易安全。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司法救助力度,开辟危困企业涉讼审理、执行的绿色通道。对资金短缺但仍处于正常运营状态、有发展前景的负债企业,依法慎用司法强制措施,加快案件审理节奏,积极保障中小微企业的生存发展。
积极稳妥查处涉众型经济违法犯罪。把保障企业家及员工利益作为重点,深入梳理摸排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案件等涉众型经济犯罪线索,开展集中行动,千方百计为企业和群众挽回经济损失。提前完成“猎狐2015”行动工作目标。
强化服务举措。坚持阵地前移,在重点企业和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设立警务工作室,派驻警务联络员和驻企民警,定期召开企业生产经营管理防范风险座谈会,送法进企,为企业排忧解难。公安机关出入境部门在全省率先推进乡镇派出所出入境分受理点建设。全面实施省内异地验车,逐步推行跨省异地验车,实行延时服务、上门(流动)服务等便民利民措施。
简化审批事项。建立健全行政审批事项定期清理制度和行政审批权力清单制度,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着力消除阻碍发展的“堵点”。积极推进行政服务信息化建设,开通行政审批咨询、预约、办理等服务,实现公安审批事项网上申报、网上审批、网上办理。针对企业和重点工程建设消防审批程序繁琐、时间长等问题,消防部门设计审核和验收由法定的20个工作日以内缩短至10个工作日以内,消防设计和竣工验收备案由法定的20个工作日以内缩短至7个工作日以内。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围绕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台进一步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积极推进宣城市新型城镇化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加快建设皖苏浙交汇区域中心城市。
回望过去,我们分外自豪,法治宣城建设效力初现,人民和睦相处,社会安定有序,经济稳步发展,宣城政法工作递交了一份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平安营造和谐,稳定铸造辉煌。
站在新一年的起点上,乘胜前行,我们毫不迟疑。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政法干警和综治工作人员将会以饱满的精神、昂扬的斗志,在各自的岗位上恪尽职守,奋力开拓,努力为宣城市在新常态下实现跨越发展保驾护航、再立新功。
新闻推荐
宁国讯 日前,宁国市境内S215宜徽路安保工程、S104河塘路大中修工程、S215宜徽路和S323鸿旌路宁国段大中修工程二标段2015年三个项目顺利通过交(竣)工验收。 &nbs...
宁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宁国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