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位于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星意合成革有限公司在环保部门“绿剑行动”暗访检查中,被查出环保不达标,予以重罚。如今,“宣城环保世纪行”记者一行走进该公司了解到,该公司现在正在进行无溶剂产品的开发改造,立志将企业最头疼的“污染源”问题从根源上解决掉。这种脱胎换骨的转变背后,是该公司环保意识转变,以及技术创新的付出。
星意合成革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PU树脂合成革的中外合资企业,产品多出口意大利、德国、巴西、俄罗斯、美国等地。公司行政副总王健告诉记者,合成革的加工制造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塑料加工工艺过程,在制造过程中除大量应用各种树脂外,还要应用各种化工产品,如增塑剂、溶剂等,在合成革生产配方中也需要加入各种稳定剂、发泡剂等加工助剂,这些化工产品、原料在合成革的生产加工制造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为此,合成革生产公司作为污染大户,一直备受环保部门和社会关注,也是环保部门“黑名单”上的常客。
2014年圣诞节前夕,星意公司在生产收尾时,因管理未做到位,在其中一条湿法生产线结束,另一条生产线还在生产收尾时,其湿法尾气吸收的喷淋塔被工作人员提前关闭,被宁国市环保局依据环保法处以五万元的罚款。“当时我们的压力也很大,但通过这次检查,对我们企业的触动很大,让我们意识到绝对不能放松对环保的监管,提升全员环保意识已刻不容缓。”王健坦言。仅有反思是不够的,在此之后,公司立即召开相关会议,加强对生产线的管理,同时加大对环保工程的维修与改造,着手考虑新型环保技术的跟进和开发。
“我们将原来用于建造办公大楼的500万元资金投入到环保节能技改项目中,进行了DMF回收三塔增加及回收设备改造,到现在为止,我们的宿舍、食堂、办公楼还是挤在一起的。”王健告诉记者。记者在现场也看到,每条生产线的设备旁都设立了警示标示,厂区外的DMF回收塔被单独隔离出来,四台回收塔正平稳运行着。王健表示,正是因为实施了这项技改,现在公司回收塔的运行周期缩短到7-10天,相比之前的运行周期30天,缩短了近60%的时间,煤耗污染也因此减少,一年节煤达1000多吨。
随着环境保护压力增大,企业也意识到如果不能从源头上杜绝污染物的产生,企业的环保投资成本将逐年递增。星意公司于今年7月份开始与意大利的一家环保公司联系,投入100万元,尝试无溶剂产品的开发。“一旦开发成功,我们将在生产的全部环节使用环保材料,生产无气味、无DMF,届时污染问题将不复存在。”王健告诉记者,目前公司的新产品已在小试阶段,有望于2016年7月份上线生产。
星意公司的无溶剂产品一旦上线生产,将彻底解决皮革企业源头污染的问题,成为国内首家无溶剂皮革生产企业。星意公司也将从原先的“污染大户”摇身变成行业的“环保先锋”。
新闻推荐
机关干部法律知识测试平安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最好的发展。平安为基,法治为魂。2015年,全市政法系统在市委、市政...
宁国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宁国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