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文宣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这些千古绝唱描绘了古代宣城山水相依、秀美如诗的生态环境。如今,在“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发展理念下,“山峦叠翠皖东南,水墨诗韵新宣城”的森林城市风貌已成为了宣城的一张新名片,而绿水青山同时也成了宣城经济的“绿色内核”。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如果说“创森”是一次生态理念的升华,那么宣城林业发展的理念在经历了“金山银山重于绿水青山”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后,最终实现了今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跨越。
“山上的核桃林是去年造的,你看这长势多好。”昨日,记者在宁国市万家乡遇到上山察看核桃林的村民王家善,他颇为自豪地说:“这绿水青山,将来就是金山啊!”
“宣城市栽培山核桃历史悠久,全市山核桃总面积46万亩,年产量5012万公斤。”据市林业局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宁国已成为全省山核桃第一大产区,面积和产量居全国第二,核桃林基地建设还在不断推进。“到2025年,全市将新造核桃林13.65万亩。”
与宁国开发模式相同,绩溪县近年来把油茶产业作为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突破口,积极推广油茶新品种,全县涌现出一大批油茶种植大户和油茶种植基地。截至目前,该县已建立油茶基地85个,发展油茶林面积6万亩,今年新增油茶种植面积近1万亩。
“绿色产业”带来的“蝴蝶效应”
近日,记者探访宁国市安徽恩龙林业集团,真切感受到了林业龙头企业的魅力。
该公司打破“买啥吆喝啥”的农产品经营传统,结合“公司+基地+农户”,将农村广大生态资源、土地资源和劳动资源整合,形成了一条绿色产业链的林业种苗和农业观光旅游。在恩龙公司的带动下,周边地区农户掀起了种植苗木的热潮,收入快速增长。目前,共示范带动当地及周边农户发展苗木6万余亩,带动周边9成农户就业,数千人从事林木种苗产业。去年,公司资产规模达8.9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9亿元,其中以林产品为原料的主营产品销售收入达2.7亿元。
恩龙集团的崛起,是宣城市致力发展“绿色产业”的一个缩影。
数据是最具说服力的语言:去年,宣城市林业总产值达380亿元,较2012年增长近35%,山区农民林业综合收入人均达2736元,初步实现了林业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协调发展。
目前,全市林业企业达2820家。其中,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的规模性林业企业200家,超亿元企业30家。涌现出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3家,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1家;省级以上名牌产品25个,省级以上著名、驰名商标65个。其中,宣州木业、广德竹业、宁国森林食品、泾县木竹工艺品、绩溪生物制药、郎溪花卉苗木、旌德灵芝和香榧等特色产业品牌效应渐现。同时,“恩龙”、“詹氏”、“博亚”等一大批林产品品牌在国内声名鹊起。
目前,全市成立各级林业行业协会90家,林业专业合作社591家,入社林农4万户。林业产业的发展壮大,进一步拓宽了广大林农增收的渠道,社会贡献率逐年提高。
“绿色产业”正在宣城市发挥着“蝴蝶效应”。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张玉荣通讯员 宋华辉 文/图宣城人通江达海的梦想不再遥远——宣城市唯一通江达海的...
宁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国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