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新闻 宁国新闻 郎溪新闻 广德新闻 泾县新闻 绩溪新闻 旌德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宣城市 > 宁国新闻 > 正文

释放绿色的能量

来源:宣城日报 2015-11-24 11:24   https://www.yybnet.net/

绿色,一直是皖南风光的主色调之一。

随着全市林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对宣城来说,绿色是面子,更是里子——林业资源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

生态文明不仅是绿色的,还是“金”色的。

近年来,宣城市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在“生态优先、产业升级、兴业富民、和谐发展”的方针指导下,森林城市与林业产业建设相得益彰。“抓创森就是抓发展”,以创森带动产业,以产业促进创森,宣城市林业产业经济步入发展的快车道,林业自身从森林城市建设中得到了发展,广大林农从森林城市建设中得到了实惠。2014年全市林业总产值达380亿元,较上年增长15.4%,较2012年增长近35%,山区农民人均涉林收入2736元。

支撑力:盘活绿色资源

宣城是安徽省重点林区之一,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8.03%。

依托森林资源优势,宣城市发展了一批具有宣城特色的林业产业基地,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木竹深加工、森林食品加工、生物制药、森林旅游和花卉苗木等产业集群。2009年,宣城市林业总产值在全省率先突破100亿元大关,2012年达到281.5亿元,2013年达到329.4亿元,约占全省的五分之一。全市现有林业企业2820家,其中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的规模性林业企业200家,超亿元企业30家,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3家。有161家企业被命名为“安徽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占全省的四分之一。现有省级以上名牌产品25个,省级以上著名、驰名商标65个,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全市现有林业专业合作社353家,其中省级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24个,位居全省第一。

为了盘活全域林业资源,宣城市造林绿化由政府主导转向政府引导、社会主体、全民参与,发挥政府、部门和企业“三位一体”的作用,林业部门的工作重点由任务落实转向规划引导和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我们通过宣传发动与改善林业发展环境并重,吸引各类社会资本进入林业的步伐加快。”市林业局局长余仁富说。

为打造优厚的政策环境支持林业产业发展,宣城市在组织领导、政策支持、投入保障等各方面给予高度重视和倾斜扶持。各县市区也结合自身实际,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支持。宣纸之乡泾县,每年出资200万用于宣纸原材料青檀产业的发展,对青檀新造、低产林改造给予补贴,近三年来,已营造青檀丰产林2.5万亩。

林权制度改革不断推向深入,林权抵押贷款、林业贴息贷款和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等措施,使林业产业的融资渠道大大拓宽。宁国市还组建了全省首家“林权融资担保中心”和“森林资源收储中心”,目前已累计办理林权融资570余笔,抵押贷款总额超过7亿元。

在旌德县,香榧被列入林业发展的三大产业之一,该县提出了“充分利用适宜林地,大力发展以香榧为主体的特色经济林,到2020年建设香榧基地4万亩、2025年达8万亩,跨入香榧产业强县”的目标。采取政府引导、农民自愿、政策扶持等措施,县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专项扶持香榧基地建设。全县200多名机关干部与1000多家农户结对帮扶,多渠道筹集资金上亿元。积极搭建产业融资平台,通过林权抵押贷款4000多万元,林业贷款财政贴息120万元,整合农业综合开发等支农资金8000多万元,将香榧基地造林纳入政策性保险范畴,有效提高了抵御风险的能力。实行严格有效的科技服务机制,大力开展科技下乡活动,举办培训班百余期,培训林农5000余人次,为林农提供实用技术咨询9000余次,发布发展信息3200条。

爆发力:打出特色招牌

在《宣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1—2020)》的“林业产业体系建设规划”章节,8、7、10、100成为几个关键的数字:

发展八大主导产业:竹木深加工产业、森林食品产业、生物制药产业、宣纸工业、森林旅游产业、苗木花卉产业、木材及工业原料林培育产业、林下经济产业。

培育七大产业集群:以宣州为中心的木业产业集群、以郎溪为中心的苗木花卉产业集群、以广德为中心的竹业产业集群、以宁国为中心的森林食品产业集群、以绩溪为中心的生物制药产业集群、以旌德为中心的森林旅游产业集群、以泾县为中心的林产化工产业集群。

建设十大产业园区:宣州孙埠木业产业园区、广德东亭竹业产业园区、宁国南山森林食品产业园区、泾县特色林产品工业园区、绩溪临溪生物制药产业园区、郎溪十字苗木花卉产业园区、旌德旌阳灵芝产业园区、泾县丁家桥宣纸产业园区、宣州油茶产业园区、宣城林业咨询服务中心。

打造100个特色林业产业村:抓住“美好乡村”建设契机,实行“一村一品”发展战略,采取多种扶持形式,努力打造100个特色林业产业村。

这都是宣城市林业产业发展的招牌,而特色林基地和优质企业,则成为了招牌中的“王牌”。

近年来,宣城市积极发展了一批具有本市特色的林业产业基地,打造了林业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主要有山核桃、油茶、板栗、茶叶等特色林基地,笋材两用林、青檀宣纸原材料等用材林基地,林下养鸡、林下养猪、林下种植药材和食用菌等林下经济基地……与此同时,大力发展与经济林紧密结合的观光采摘、农事体验、休闲游憩等,进一步拓宽经济林产业发展领域,不断提高经济林的综合效益。2012年,宣城市被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森林食品产业示范基地”,成为全国十大森林食品产业示范基地之一。2014年,全市特色林经济产值达120亿元,占全市林业总产值的31.6%。

发展特色林经济,经营企业是主体。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近年来,宣城市着力打造优势品牌,增强品牌效应,经济林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今年,宣城市又组织推荐162家企业参加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申报、认定工作。

詹氏食品是宣城市知名企业和优质品牌的代表,詹氏食品公司是“全国经济林产业化龙头企业”,“詹氏”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公司位于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山核桃生物产业基地——宁国,创立20年来,大力发展林业生态基地建设和优质农特食品精深加工,在营销渠道建设和调整产业结构方面不遗余力,去年10月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成为山核桃产业“新三板”市场“第一股”。企业和基地发展的身后,是林农越来越鼓的“钱袋子”,宁国山核桃核心产区南极乡的林农人均收入已达5万元左右,山核桃成为当地林农的“摇钱树”。近年来,结合市场需求和本地地理优势,詹氏食品又引进香榧这一高效产业,短短五六年时间香榧基地已发展至4100亩。

牵引力:带动农民致富

黄四化是宣州区黄渡乡一位普通的农民,几年前,他开始尝试林下养鸡,生活由此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在家务农,收入基本上只能维持基本生活。现在一年几十万没有问题,比以前要好太多了。”黄四化说。从2007年开始,黄四化就开始在黄渡乡峄山的山林里办了一个养鸡场,从最开始的几千只到现在每年3万只的养殖规模,黄四化尝到了创业的甜头,但也经历了艰辛和挫折。2013年的那场禽流感,让黄四化现在想想都后怕。2013年年初,一场大范围的禽流感让家禽市场遭遇寒冬。当时,黄四化的15000只鸡正等着出售。“但是根本卖不动,也没有钱来支付更多的饲料费用,卖不出去又养不下去,当时真是逼到没办法了,准备把鸡都毁了,”说到这里,黄四化不禁眼中泛泪,“当时是赵总借了我5万块钱,让我可以把这批鸡多养了一个多月。”一个多月后,家禽市场的紧张气氛有所缓解,开始有人主动到养鸡场来收产品。那批鸡都卖出去后,黄四化赚了40万元。黄四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当时把鸡都毁了,养鸡场要亏损20万元,这么一算,里外得相差60万元左右。“如果当时真没坚持下去,我的养鸡场肯定就一蹶不振了,”黄四化说,“赵总是我们的救星,这么多年,从资金到技术,他给了我们很多的帮助。”2014年,黄四化经历了前一年的“胆战心惊”,动摇了继续办养鸡场的信心,也是赵总鼓励他“该养还是要养,如果有困难再说”。

这个黄四化口中的赵总,是宣城市世纪生态园的负责人赵平。赵平自2003年开始投资建设世纪生态园,并成立安徽省世纪生态园林业旅游公司。一走进赵平的公司,便可见墙上十多块金灿灿的牌子,“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科普教育基地”、“峄山省级森林公园”……个个都是响当当的“头衔”。

多的是“头衔”,但更多的,是公司发展的内容。“我的初衷是建成一个科普基地,引起大家对生态文明的重视。随着全市林业产业化的推进,我们顺势而为,如今,我们生态园已经是一个集苗木生产、生态旅游及林下经济发展为一体的现代林业科技企业,”赵平向记者介绍道。生态园现有1700种树种,1500多万棵树,其中稀缺树种500余种,精品苗木5000余亩,年产值达3900万元。在旅游方面,生态园每年接待的免费游客达到十多万人次。

“我们就是融入‘大森林建设\’,创森是一种生产力的再生,应该释放产业发展的能量。”身为林业企业的负责人,赵平对林业产业化发展有自己的理解。

随着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逐步建立起来,宣城市形成了“合作经济组织+林农”和“企业+林农”的模式。这是发展模式的探索,更是致富平台的搭建。“我们林业部门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要提高林农的收入。”余仁富说。

而这两种模式的效益,在宣城市世纪生态园都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关于林下经济的探索与实践,让周边不少农民都享受到了林业产业发展的利好。经过几年的示范发展,生态园初步形成了林菌、林草、林药、林禽等10种模式,为农民免费提供种植、养殖场地,还组建相关的合作社,给农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像黄四化一样依托世纪生态园林地办养鸡场的有16户,作为养鸡合作社的成员,养鸡户们深刻感受到了“大树底下好乘凉”的益处。仅销售这一块,世纪生态园林业旅游公司就给农户们缓解了不少压力。“每年我们60%的鸡都销售给赵总的公司,公司还帮我们‘消化\’60%到70%的鸡蛋,”黄四化说。加入合作社后,技术和信息方面的服务,对“看天吃饭”的农户们来说,才是最重要的。“无论我有多忙,但只要你们农户有困难,都可以来找我。”事业在壮大,赵平越来越忙碌,但每一次农户到访,他都认真接待,兑现自己给农户的承诺。

新闻推荐

港口镇部署 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

宁国讯 近日,宁国港口镇召开了森林防火暨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会议。会上,该镇林业科传达了宁国市消防安全会议精神,部署了今冬明春森林防火...

宁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国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释放绿色的能量)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