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一:赏民俗 寻传统 民间文化最乡情
10月24日至26日,宣城市第七届文房四宝文化旅游节在宣城人民的期待中,亮相宛陵湖畔。本届“文旅节”上,民俗展演、文房四宝集粹展、非遗传统技艺展、地方特色美食展等,可谓精彩纷呈,亮点多多!眼花缭乱看展的你,是不是正在感慨宣城文化的博大精深?值此开幕之际,中国宣城网推出专题策划,带你走近宣城“文化旅游”,品一品宣城悠远的文化味儿!
郎溪跳五猖。
跳五猖、草龙舞、秋千抬阁、畲族民俗婚嫁……10月24日,第七届文房四宝文化旅游节在宛陵湖畔拉开序幕,1500多名“最原味”的民俗演员展示着宣城市的传统民俗文化,给观众带来一场“最炫民俗风”。
一城山水满城诗,遍地文化皆是景。宣城市历史悠久,古老民歌、传统戏剧、节庆游乐等,都各有特色,形成了宣城市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为了让市民近距离感受民俗文化魅力,这次文房四宝文化旅游节上展示的民俗,汇聚了全市7个县市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悠久历史的民俗文化表演,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郎溪县跳五猖;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宁国市畲族民俗婚嫁;有第一次在宣城市区展示的古老传统民俗——绩溪县秋千抬阁等12项民俗活动,其中也包括来自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其他城市的优秀精彩节目。
“这次的民俗展演有很多项目是第一次在宣城展示。”据宣城市文化馆馆长端木于平介绍,绩溪县的秋千抬阁是一个非常古老的传统民俗,是湖村民俗“观音会”中的大型游艺活动,已流传数百年。此次秋千抬阁将打破以往只在当地表演的传统,首次在宛陵湖文化广场展演,很多市民都很期待她在宣城的“首秀”。
秋千抬阁演出规模盛大,秋千为风车形,用五彩绸带及花朵装饰,犹如一座四面敞开的大花轿,底座及柱木皆雕花刻图,朱漆描金,十分华丽。孩童坐于中间,着戏服,唱戏文,又似荡秋千,所以俗称“秋千”。抬阁扮演戏文有200余出,为徽剧的经典剧目。孩童上架非常讲究技巧,内藏玄机,表演生动自如,像流动的古戏台,孩童在秋千抬阁上,或唱或舞,造型优美,十分震撼。
除了第一次展示的民俗,此次文房四宝文化旅游节还有另一个亮点,就是新挖掘整理的广德竹器打击乐《竹乐说唱》。广德县是“中国竹子之乡”,很久以来,竹乡人们就有这样一个习俗,在农闲之余、重大节庆之日,以竹子做的竹梯、竹杠、簸箕、筛子、耙子等农村随处可见的生产生活用具为表演乐器和道具,欢聚在一起,用竹棒敲打竹管,发出节奏和韵律,载歌载舞,共庆丰收喜悦和节日欢乐。在“最炫民族”风俗文化展演现场,我们能观赏到传统的竹打击乐,以新的艺术形式,通过说唱等方式展示新农村、新农民与时俱进的新风貌。
民俗又称为民间文化,它源于生活、源于基层,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的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宣城文化底蕴深厚,风土民俗也多姿多彩,其中每个县市区有就有不少民俗项目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如郎溪县的跳五猖,广德县的新民俗表演《竹乐说唱》,有旌德县的打棍求雨,泾县的祠山大帝巡游与蚌壳舞联展,绩溪县的秋千抬阁、草龙舞,宁国市的畲族民俗婚嫁,宣州区的《龙狮狂舞》等等。其中,由于绩溪县是徽文化的发源地,传统民俗文化有数百项之多。
近年来,为了充分展示宣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推进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发展,宣城市加大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民俗活动的挖掘、整理工作。自2013年起,宣城市每两年举办一场“三月三敬亭山民俗文化旅游月系列活动”,向市民们展示宣城市的民俗文化,如今已举办了两届。“这次借助文房四宝文化旅游节,以民俗展演为核心内容,在开幕式现场举办一场规模更大的民俗展演。”端木于平说,希望这次民俗展演,能进一步打响“中国文房四宝之城”和“山水诗乡 多彩宣城”的文化旅游品牌,促进经济文化对外交流与合作,推进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 (本网记者 侯国庭)
亮点二:观非遗 促传承 传统技艺显神秘
在第七届文房四宝文化旅游节上,有41项皖南“最神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吧!
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宣笔“心圆管直”的制作过程;看,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皖南皮影戏“推皮触刀”的独特技艺;看,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皖南木雕的传统手工平凿拉丝法;看,非物质文化遗产油布伞精湛的制作工艺……
“展示制作过程,再现传统技艺,让非遗走进广大人民群众。”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张庆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展示活动,汇聚了宣城市非遗(传统技艺)的精华。这些项目都是精挑细选,展现文房四宝文化,展示非遗精品和非遗传承人的精湛技艺。“通过全面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进一步推进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发展。”
宣城,是一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在这个地域文化中心里,留存了大量的传统文化结晶——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遗是展示宣城深厚历史底蕴的“活名片”。据统计,宣城市现有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0多个,项目涵盖了传统技艺、民间艺术、民俗生活、礼仪节庆等17大类100多个种类。目前已成功申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个,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6个,省级非遗名录项目45个,市级非遗名录项目138个;国家级非遗传承人6个,省级非遗传承人63个,市级非遗传承人98个。
“扎根在民间、传递在民间、绽放在民间。”近年来,宣城市通过一系列措施让许多濒临失传的非遗项目得到完善和保护,并加以传承,使得这些饱经历史风雨洗礼的传统文化得以重焕生机与活力,如今,宣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犹如一颗颗璀璨的珍珠,在民间闪烁着迷人的文化光芒。
(本网记者 侯国庭)
亮点三:荟精品 忆古今 “文房四宝”展魅力
文房四宝。
古有唐代才女薛涛作诗《四友赞》:“磨润色先生之腹,濡藏锋都尉之头,引书煤而黯黯,入文亩而休休。”赞的就是砚、笔、墨、纸;另有宋代梅尧臣《九月六日登舟再和潘歙州纸砚》诗云:“文房四宝出二郡,迩来赏玩君与予。”文房四宝,是咱宣城人民的骄傲!在本届文房四宝文化旅游节中,将有20家文房四宝企业、400余件古今文房四宝精品将“闪亮”登场。此次集萃展包括宣纸、宣笔、湖笔、徽墨、宣砚、歙砚、端砚等,代表了我国文房四宝工艺的最高水平。
大家所熟悉的宣城“一朵轩”文房四宝、泾县“三兔”宣笔、绩溪胡开文墨业、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郎溪宣石砚文化有限公司等12家市内文房四宝企业,将齐齐亮相宛陵湖畔。另外,还邀请了黄山市歙县汪旭砚雕艺术馆、山东青州市三石居红丝砚艺术馆、湖州善琏湖笔厂等8家外市文房四宝企业带来古今精品参展。本次集粹展还设立了“体验区”,欢迎广大的书法爱好者们前来挥毫泼墨。
宣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房四宝技艺传承也是源远流长,文房四宝产业发展更是影响深远。宣城,从古至今一直是宣纸、宣笔、徽墨、宣砚的原产地和重要集散地,是国内唯一的中国文房四宝之城。泾县、绩溪、旌德也相继获得“中国宣纸之乡”、“中国徽墨之乡”、“中国宣砚之乡”称号;泾县丁家桥镇和黄村镇分别被授予“中国宣纸书画纸基地”和“中国宣笔之乡”称号。
宣城市民,提起文房四宝的起源,无不耳熟能详。宣纸,起源于唐代,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褪色等特点,故有“纸寿千年”之誉。宣纸制作技艺2009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泾县现已形成宣纸书画纸生产集群,拥有生产加工企业500余家,红星和千年古宣为中国驰名商标。宣笔,起源于秦代,有“尖、圆、齐、健”四大特点,宣笔制作技艺2008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宣笔生产主要集中在泾县黄村镇、宣州区溪口镇。全市现有宣笔生产企业50余家,宣笔年产量约700万支。徽墨,起源于唐代,清代时有“天下墨业在绩溪”之说。徽墨制作技艺2006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市现有徽墨生产企业10余家,徽墨年产量约200吨。宣砚,起源于东晋,盛于唐,李白《草书歌行》中称赞“笺麻素绢排数厢,宣州石砚墨色光”,受原材料影响宣砚生产一度中断。2012年,旌德县在宣砚历史挖掘和品牌开发上取得突破,清理了宣砚传承的历史脉络,开发出宣砚系列产品,成功填补了宣城“文房四宝”中“砚”的空白。 (本网记者 孙丽莉)
亮点四:尝美食 品文化 饕餮盛宴等着你
除了“最炫民族风”和神秘的非遗传统技艺展示,本届“文旅节”还有徽菜美食文化节这场饕餮盛宴等着咱们,在这里,你不仅能大饱口福,还能大饱眼福呢!
“首届徽菜美食文化节”是本届文房四宝文化旅游节的亮点之一,它包含了地方风味小吃展、特色宴席展、厨艺展示及评比。其中,由30家本地餐饮企业和35家皖南国际旅游示范区其他城市的餐饮企业共同举办的地方风味小吃展,种类丰富,包罗万象。想吃咱宣城本地的美食?糍糕挞粿毛豆腐任你选;想尝尝外地小吃?长沙臭豆腐土耳其烤肉马桶冰淇淋,没见过的没听过的,在这里你都可以尝个鲜。
小吃不过瘾,再来看看大餐。吃过徽菜的人都不会忘记:那鲜美的臭鳜鱼、喷香的一品锅、白嫩的毛豆腐、细腻的粉蒸肉……本届文旅节将“弘扬徽菜饮食文化 展示宣城美食精华”作为一大主题,为了配合这个主题,“首届徽菜美食文化节”推出了特色宴席展,和顺宴、文房四宝宴、三国宴、金榜题名宴……一道道美味佳肴,色香味俱全。虽然只能看不能吃,但能品到徽菜文化也是不小的收获。
如果说饮食蕴含着文化,那么徽菜就蕴含着徽文化。徽菜是以徽州菜烹饪技法加工制作出来的菜肴的简称,是我国著名的八大菜系之一,是源自于古徽州饮食文化、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的交融。徽菜是徽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一份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宣城的一个著名品牌。徽菜的形成与江南古徽州独特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饮食习俗密切相关。绿树丛荫、沟壑纵横、气候宜人的徽州自然环境,为徽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徽菜原料。得天独厚的条件成为徽菜发展的有力物质保障,同时徽州名目繁多的风俗礼仪、时节活动,也有力的促进了徽菜的形成和发展。
宣城绩溪是徽菜的重要发祥地,也是徽菜的交流中枢和核心园地,享有“中国徽菜之乡”的美誉。在绩溪民间宴席中,县城有六大盘、十碗细点四,岭北有吃四盘、一品锅,岭南有九碗六、十碗八等。如今,绩溪人对传统徽菜进行了全新的继承和开发。障山大峡谷景区的“伏岭十碗八”,龙川景区的“龙川九碗六”,胡适故居景区的“上庄一品锅”和“挞粿”、“水馅包”等地方小吃都深受游客的欢迎。流传于民间的“赛琼碗”,也是用徽菜祭祀汪华。难怪徽菜研究专家邵之惠曾经说:“吃徽菜,吃的是历史,品的就是文化。” (本网记者 路遥)
绩溪赛琼碗。李晓红 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 11月10日上午,市长韩军到宁国市,就全年目标任务完成、“调转促”等工作进行调研。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明一同调研。市政府秘书长唐佑文,及市直相关部门、宁...
宁国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宁国,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