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新闻 宁国新闻 郎溪新闻 广德新闻 泾县新闻 绩溪新闻 旌德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宣城市 > 宁国新闻 > 正文

一张“大网”为何难以铺开?

来源:宣城日报 2015-10-27 23:44   https://www.yybnet.net/

山核桃果美味可口。林农爬上树敲打山核桃,有一定危险性。林农们在捡拾山核桃。今年,“山核桃自然落果采收示范点”标牌在南极乡竖了起来。山核桃林的采摘网,目前还不能广泛使用。

“噼噼——啪啪——”

宣城市山核桃主产区——宁国南极乡等地,还未走进漫山遍野的山核桃林,你就能听到这种敲打山核桃的声音。

山核桃树大都生长在险山峭壁间,长久以来,通过“竹竿敲打+人工捡拾”成了采收山核桃的主要方式。而与此同时,在这些区域,因采摘山核桃坠树伤亡的事件屡屡发生。为此,当地林业部门大力推行山核桃“自然落果法”(“自然落果+采摘网”进行采收),希望以此减少惨剧的发生。

但尴尬的是,尽管过去了十多年,宁国山核桃“自然落果法”的推广效果并不明显,大部分林农仍沿用传统的方式进行采收,这让当地林业部门一度感到非常无奈。

那么,当前山核桃“自然落果法”推广现状到底如何?这张采摘网为何难以铺开?9月下旬以来,记者先后多次前往宁国市进行了采访。

难摘的果子

9月中旬,2015中国安徽(合肥)农业产业化交易会开幕,宣城市共安排了400多个宣城农业名优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参加展示展销。而这其中最受青睐的农产品之一当属新上市的山核桃。尤其是在詹氏公司展位前,味道可口、营养丰富的山核桃引得众人纷纷围观采购。

不过,鲜有人知的是,这种美食采收的过程并不安稳,背后饱含伤痛。据宁国市林业部门粗略统计:近十年来,在每年山核桃收获期间,该市山核桃主产区都有数人到数十人因采摘而伤亡。

“山核桃树大都生长在陡峭的山坡上,坡度小的在40多度,一些陡的山坡甚至超过60度。”南极乡龙川村五里村民组林农徐明华告诉记者,除了山坡的高度外,一些山核桃树木高的也有十多米,此外人爬上去还要站在枝头用力敲打,脚下稍微一滑就会坠落。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就在不久前,为了采收自家的山核桃,胡乐镇鸿门村55岁的林农周日光意外从树上摔下来,造成胳膊骨折、腰部、身上多处挫伤。“我爬的树并不高,但山陡,摔下时在地上滚了很远,身上的伤几乎都是与地上的石头撞的。”周日光坦言,在某种程度上,收获山核桃像是在“赌”,运气好的时候才能安全度过山核桃收获季。

“不光是我们自己,就是那些打了很多年山核桃的外来雇工,每次站在树上心里还是有些发慌。”徐明华说。

更让林农担心的是,尽管每年采收山核桃的时候,他们都会给外来雇工提前买好保险,不过一旦雇工发生意外,救治或者赔偿的费用大部分还是由林农自己来承担。“山核桃行情好的时候,整个一年几乎白干了,很大一部分的收入都要用来支付医药费。”一位林农说。

正因为打山核桃危险,每年的山核桃收获季节,外来雇工的工资也不断攀升。徐明华说,四五年前的时候,一名打山核桃工人一天工资是200元一天,而今年的价格已经涨到400元,采收难度较大的地方价格甚至更高。而且即使这样,工人也不好找。

“毕竟在很多人看来,干这个活是有些要命的。”徐明华说,因此,山核桃也被很多林农和雇工称为“带血”的果子。

新鲜的尝试

如此多的安全事故发生,难道没有一个更好的采收山核桃的办法吗?答案是肯定的。

采访中,记者在南极乡梅村倒龙村民组看到了一个新鲜玩意儿——一张铺在山坡的白色大网。而在附近的山脚下,一块写有“宁国市山核桃自然落果采收示范点”字样的标牌非常醒目。

在倒龙村民组里,记者见到了林农俞小虎,早在去年采收山核桃的时候,他就在自家山势比较陡、山核桃树较高、采摘起来较危险的山核桃林地一共安装了5760㎡的采摘网,覆盖林地面积达6亩。“总体来说,我对‘自然落果法\’还是很认可的。”俞小虎说,别的不谈,单单是安全得到了很大的保障。

当然,在俞小虎看来,使用这种方法采收除了降低危险因素外,更吸引他的则是长远的经济效益。他算了这样一笔账。

去年山核桃收获期间,俞小虎一共花费了9800元购买了采摘网和支架等工具和设备。一般来说,这种采摘网可以用五年,平均算下来一年花费还不到2000元。但如果请雇工来打山核桃,一亩地最少要两个雇工,每个雇工平均每天工资在400元,这样计算起来,6亩地一年就要花上4800元。

“这还不算上雇工的饭、水、烟等花费。”俞小虎告诉记者,整体来看,这种采收方式虽然第一年的投入比较大,但从长远来看,以后的几年间,光采摘这一项就能省2000多块钱。

家住南极乡龙川村桦树村民组的林农胡恒山今年第一次尝试使用“自然落果法”。今年南极乡特地把桦树村民组作为山核桃自然落果采收的示范点。“全组30多户的村民今年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进行采收的。

胡恒山对这种采收方式赞不绝口。在他看来,一方面这种方法在保证安全的同时既省钱又省力,“一两天上山捡一次就行了,不用整天呆在山上”;另一方面,使用“自然落果法”采得的山核桃空籽少、肉质好、油脂质量高,更耐储藏。

推广的困境

说“自然落果法”是件新鲜的事物其实有些牵强。因为早在十多年前,宁国市林业部门就开始在该市山核桃主产区进行了推广。“目前全市有山核桃的乡镇基本都在推广‘自然落果法\’,但总的推广面积不超过500亩。”宁国市林业局林业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吴志辉说。

除了林农们提到的好处外,吴志辉对使用“自然落果法”进行采收的优势还有补充。他说,尤其是采收季节出现连续阴雨天时,林农们很难上树敲打,这种采收方法的优势就更加明显。此外,使用竹竿敲打山核桃树,不可避免地会将一些树丫打断,而自然落果不需要敲打,这样就不会损伤树体,对来年的产量也会有保证。

既然使用“自然落果法”采收山核桃益处多多,那么它究竟为何会难以铺开?

吴志辉无奈地告诉记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林农们的传统采摘习惯难以改变。而且即使随着技术的进步,一些林农使用了较为先进的山核桃采摘机(采摘时操作手用手指轻触按钮,采打杆前端的采打头就会自动工作拍打山核桃),但还是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攀爬敲打这个主要工序。

采访中,胡乐镇龙池村一位林农表示,由于大家的山核桃林一般都比较分散,有些农户家的甚至分布在十几处,他们认为,这样一来,如果每天到十几处捡山核桃,会耗费很多时间。另外,由于自然掉落的山核桃成熟度较高,容易腐烂,需要尽快捡完然后进行加工。

更让很多林农无法难以接受的是,与使用传统的敲打采收方式相比,使用“自然落果法”采收周期相对较长,很多林农为了尽早上市卖个好价钱,他们往往等不及自然落果的时间,早早地就开始采收山核桃了。

“除此之外,配套采摘网一次性投入的成本比较高,部分林农接受起来也有些困难。”吴志辉说。

果农的期待

基于上述原因,“自然落果法”推广之路并不顺利。难题如何破解?作为省级山核桃技术专家,与山核桃打了19年“交道”的吴志辉有着自己的见解。

首要的就是需要协调市场供应。在吴志辉看来,“自然落果法”采收涉及时间较人工采收时间跨度长,一些产区还经常在那种一味追求尽早上市、力求卖好价钱而过早争抢式采收的现象。“因此,在推广‘自然落果法\’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积极引导林农推迟采收,另一方面还要在主产区对收购者进行引导。”

其次要在配套采摘网推广方面下工夫。吴志辉介绍说,目前市场上的采摘网每亩成本2000-3000元,一般可以使用五年,但是对林农来说,一次性投入比较高。他建议,政府可以考虑组织专门推广现场会,同时在市场化运作的基础上出台相关政策,对购置采摘网的林农进行适当补贴。

采访中,吴志辉还给记者看了这样一份资料:作为浙江山核桃的主产区,目前临安市已有3000亩山核桃采用“自然落果法”进行采收。

这其中,推行“自然落果法”采收的典型是临安市岛石镇山川村阁川村,该村拥有170户农户,山核桃林面积2800余亩,年产山核桃干籽30万斤左右。2009年以来,这个小村庄95%的农户都在实行的“自然落果法”,已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和肯定。“除了每户平均可节省人工开支近万元,最好的效果是该村连续6年没有发生一起伤亡事故。”吴志辉说。

尽管当前山核桃“自然落果法”在宁国的推广效果不尽如人意,但一些村民还是对这种采收方法的推广前景表现得很乐观。

“我们年纪越来越大了,以后肯定很难再上树敲打山核桃了,而且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不愿再打理山核桃林,这样看来,使用‘自然落果法\’采收山核桃可能是种趋势。”57岁的林农徐明华说。

新闻推荐

下午市委书记姚玉舟在合肥会见了参加中央企业助力

●11月18日下午,市委书记姚玉舟在合肥会见了参加中央企业助力安徽“十三五”发展座谈会的国家电网公司党组成员、总会计师李汝革一行,双方就进一步推进宁国青龙山抽水蓄能...

宁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宁国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一张“大网”为何难以铺开?)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