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下小小的身体,手探进水盆,拨动清水试试水温,给老奶奶轻轻搓洗脚背,最后利索地擦干。
8月4日,在宁国市福利院,年仅12岁的吕欣小朋友正在帮老人们洗脚。“暑假的每周二、周四,小吕欣都会和妈妈一起来做义工活动。”福利院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像这样的活动,小吕欣已坚持了5个年头。
受母影响当义工
“从我记事起,妈妈就经常去福利院、敬老院帮助爷爷奶奶。”吕欣告诉记者,从一年级开始,妈妈经常带着自己去做公益活动。
吕欣的妈妈名叫石海燕,在宁国经营一家足浴店,对洗脚、修脚、按摩很有研究。2010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参与到宁国义工联盟中来,为老人们提供无偿修脚服务。
和带着慰问品来打扫卫生等义工活动相比,石海燕这种朴实的修脚活动,受到很多老人赞许。“年纪大了,剪脚趾甲也不方便,就盼着他们能来帮忙理理发,剪剪指甲,最好还能修修脚上的老茧和死皮。”福利院老人胡安仲如是说。
足浴店的生意经常要经营到凌晨3点多,但往往第二天大清早,石海燕就要忙着参加义工活动。大人不在家,孩子怎么办?多方考虑后,2010年7月份的一次活动,石海燕带上了吕欣。
当时的吕欣刚刚读一年级,看着在敬老院忙前忙后的妈妈,她也不自觉地跟着帮起忙来。“当时以为小孩子只是图新鲜,没想到后来每次义工活动,她都主动要求参加。”石海燕坦言,从最初的端盆打水,到现在陪老人说话解闷、洗脚捶背、表演节目,吕欣的义工活儿干得是越来越称职。
在校组建小分队
2014年6月份,吕欣告诉妈妈,6月中旬去敬老院开展义工活动,自己要带上5个小伙伴。这让石海燕一头雾水。
原来,吕欣已经在班级里,号召了其他5名学生一起参与义工活动,并且成立了一支义工小分队。6月下旬,这6名“娃娃”义工,在义工联盟的组织下,开始参与各种各样的公益活动。无论是无偿献血散发宣传单页的现场,还是看望慰问孤残儿童、为孤寡老人义演的地方,都能看见这6名孩子的身影。
今年7月10日,在宁国市福利院儿童部的活动室里,以吕欣为首的这6名小义工给福利院的小朋友们带去了钢琴演奏、舞蹈表演等精彩节目。“连院里本来一些极为内向的孩子,都跟着他们的节奏边唱边跳。”福利院工作人员对记者说,因为吕欣和院里的孩子年纪相仿,孩子都愿意和他们交流,这样的义工活动能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里。
津南小学校长罗林告诉记者,现在吕欣组织的义工小分队正在不断壮大,甚至还有一年级的小朋友主动要求参加。
不仅是校外公益,对于校内的文明创建活动,吕欣也“一揽到底”。学校里的垃圾,随手捡起;教室的灯没关,立马去关上;水龙头哗哗流水,就赶紧拧紧水阀。
“学校如此,家里也一样。”石海燕笑着告诉记者,如果在家里出房门忘记关灯,吕欣还会像“小大人”一样,教训她一通。
爷爷贴身“小棉袄”
在家里,吕欣孝敬长辈,小小年纪就在街坊邻居中留下很好的印象。吕欣的爷爷身体一直不好,从小她就主动担起了照顾爷爷的重任。
爷爷听力差,吕欣就一边用手比划,一边与他沟通。妈妈足浴店繁忙时,她就早早洗好衣服,等待妈妈回家。只要有她在家里,就绝不让爷爷做半点事情。所以石海燕每次回家,总能看到吕欣陪在爷爷身边,做鬼脸、讲故事逗爷爷笑。
吕欣的爷爷说起自己的孙女,总是竖起大拇指:“孩子马上就要上六年级,她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赶在天黑前做完作业,第二件事就是学着妈妈的样子帮我按摩身体。现在天黑得晚,傍晚还要执意帮我洗衣服。”可有时候爷爷也不忍心吕欣做太多的家务,但小吕欣总是一直强调“我是大人了”。
“帮助别人的同时,我自己也能收获开心,这种内心的开心,几百颗糖果都换不来的!”吕欣天真地笑着说。
义工这项公益活动,在给别人带来关爱的同时,更能让这“爱”不断去感染别人,给社会带来一股股暖流。12岁的吕欣,小小年纪,正是别人照顾自己的年龄段,竟然已当了5年义工去帮助别人。为什么她会这样做?因为“爱”的感染!正因为受到母亲的影响,小小年纪的她就成为一个“爱”的传递者、接力者。在福利院,帮老人们洗脚、捶背……在这日复一日的义工活动中,小吕欣既丰富了自己的生活体验,也锻炼了意志和品质。正是这种“爱心”和“文明”的不断传递,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正能量,才促使我们这个社会不断走向和谐和进步。
新闻推荐
“干实事、树形象、增素质”,这是宁国市汪溪街道每一个党员心中的目标,也是汪溪街道党建工作的方向。今年以来,汪溪街道以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为主线...
宁国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宁国,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