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市委制发了《2015年全市党建工作意见》,并与县市区委签订了2015年度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根据市委要求,现将宣城市及7个县市区2015年上半年党建工作完成进度情况进行公布,接受全市各级党组织、党员和群众的监督。
中共宣城市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2015年7月21日
宣州区2015年上半年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完成进度情况
项 目主要内容完成进度情况一、开展“党建工作责任落实年”活动着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职能部门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完善党建工作项目化推进机制,建立项目台账,并进行实时跟踪和督促检查。开展“党建工作责任落实年”活动,按照项目化要求,将2015年党建工作细化为57项。分别于3月份、6月份,两次对党建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了集中督查。同时,每月对党建工作进行调度。二、全面落实责任制认真落实区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联述联评联考”制度,对工作落实不力的,列为重点管理对象,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到位。2014年12月12日,召开区委全委扩大会议,区委书记就抓基层党建工作进行述职。1月20日,召开2014年度全区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议,各党(工)委书记进行述职,现场进行提问,并进行民主评议。区委常委会听取党建工作汇报。今年以来,区委常委会议9次研究党建议题15个。3月31日,6月25日区委常委会议两次听取了党建工作专题汇报。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经常就党建项目推进情况进行调度。建立了党建工作月调度制度,在此基础上,区委分别于4月22日、6月8日先后两次召开全区党建工作推进会。区委班子成员定期开展党建工作调研,每人每年到党建工作联系点蹲点调研不少于2次。研究制定了区领导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目前区领导开展党建工作蹲点调研30人次。三、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健全各级党组(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6次集中学习,进一步推动基层党(工)委(党组)中心组规范化建设。深入基层开展形势政策宣讲。成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团开展宣讲,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学习月活动。出台加强先进典型学习宣传的实施意见。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先进典型学习宣传的意见》,加强和改进先进典型学习宣传。组织开展党员教育“三项活动”。印发了《关于开展党员教育“三项活动”的通知》,加强基层党建,促进基层党员教育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大力推行党员志愿服务。组建了“宣州区志愿者指导服务中心”,新增志愿服务平台(APP软件)。注册志愿者4420人。建立82个美好乡村志愿服务组织。开展长期志愿服务活动和交通文明引导。建立政务网上交流平台和微博(微信)。“宣州招商”微信已建立,“宣州发布”微博已申请,正在处于认证阶段,设立了区长信箱和政民互动专栏,及时做好网民的回复工作。四、大力提升干部素质把党性修养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必修课,纳入中心组和集体学习内容,每年至少集中开展1次专题学习。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了6次集中学习,其中专题学习2次。5月19日,召开“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研讨会。每名党员领导干部每年至少研读3本经典原著,组织开展好学习交流。县级党员领导干部每年至少为基层党员干部讲1次专题党课。召开了1次动员会和1次学习交流会,并开展了督查。印发《关于建立宣州区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的意见》,已有33名区级党员领导、85名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上讲台讲党课。开好高质量的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于12月底前落实。五、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制定区委常委职权目录和党代会、全委会、常委会及重大事项公开决策流程图。推行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编制并运行区、乡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抓好中央和省、市、区委确定的专项整治和“小四风”问题整治任务。公布了区委常委班子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方案阶段性落实情况。2月份,迎接省督查并获得好评。抽查了17个单位贯彻中央八项规定执行情况,有效遏制“吃喝风”。6月8日,开展乡镇干部住乡值班制度落实情况检查。加大作风建设明查暗访力度。今年以来,共开展督查11次,明查暗访对象818个。6月8日,开展乡镇干部住乡值班制度落实情况检查。今年来,发布通报2次,3人受到诫勉谈话,6人作出书面检查。建立作风状况定期分析机制,健全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平时考核、社区考核和德的考核机制。建立《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出台了《宣州区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宣州区科级干部德的考核办法(试行)》、《关于开展领导干部监督进社区工作的实施意见》。六、开展党组织强基固本行动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全区共确定软弱涣散村(社区)18个,建立了整顿台账,确定区四大班子党员领导作为联系帮扶人,所在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兼任党组织第一书记,7月中旬前,从区直单位选派党员干部到软弱涣散村(社区)任第一书记。80%以上的基层党组织达到“六有”标准;非公企业党组织单独组建率比上年提高20%以上,有专职人员的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率超过90%。与各乡镇(街道)党(工)委签订责任状,要求继续开展“创建红旗党组织”活动,80%以上的基层党组织达到“六有”目标。5月6日召开区委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工委扩大会议,明确非公企业党组织单独组建率比上年提高20%以上,有专职人员的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率超过90%。建成“一平台两中心”的村和建成“一办四中心”的社区均超过90%。现已全部完成各村(社区)信息化平台建设任务,目前全区已有61个村建成“一平台两中心”,27个城市社区建成“一办四中心”。全面轮训基层党组织书记。于5月10日-16日,分两期举办村(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班,5月26日-30日举办了区直单位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共259人参加培训。
宣城市2015年上半年党建工作目标完成进度情况
项 目主要内容完成进度情况一、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市委常委会听取党建工作汇报。3月16日、6月16日,市委常委会先后召开第一、二季度党建工作专题会议。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党组履行好抓党建工作的职责,党员副市长指导所分管部门抓好党建工作。截至6月底,市领导指导检查党建工作共计47次。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经常就党建项目推进情况进行调度。每月召开党建工作调度会,市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已召开“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党群带群建、合力抓创建”等调度会6次。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主要负责同志建立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发《关于建立市领导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的通知》,市领导建立党建工作联系点18个。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到联系点调研指导党建工作。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主要负责同志,到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调研23人次。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联述联评联考”。完成了2014年度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联述联评联考”工作。制定《各县(市、区)2015年党建目标管理责任书》,作为年底述职评议依据。二、干部素质提升行动全面推行党员干部“修身计划”。制发了《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加强理想信念和道德品德教育的通知》,制定2015年市厅级领导干部上讲台计划,开发“大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10个相关课程,开设2个专题,培训133人。建成泾县红色教育现场教学示范基地。党员领导干部每年至少研读3本经典原著,组织开展好学习交流。制发《关于在全市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意见》,召开全市学经典著作交流会。7个县(市、区)和78个市直单位均组织召开了学习交流会。全市共4418名领导干部通过谈心谈话的方式,向9517名党员干部了解学习经典著作情况。党员领导干部每年至少为基层党员干部讲1次党课。截至6月底,全市共有701名党委(党组)书记、254名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为党员上党课963场次。按照教育实践活动标准,开好2015年度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根据“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总体安排,10月份由市纪委、市委组织部统一部署。三、改进机关作风行动开展市、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制定市、县委常委职权目录和党代会、全委会、常委会及重大事项公开决策流程图。制定了初步工作方案,待中组部和省委组织部部署后,进行完善。推行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2014年12月底,公布市级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2015年2月底,公布县级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继续抓好中央和省、市委确定的26项专项整治和“小四风”问题整治任务。今年以来,共开展督查8次。抽查了17个单位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执行情况和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值班、便民服务以及公务用车使用与管理情况,抽查了15个乡镇(街道)住乡制度落实情况。对存在问题的20个单位,逐一下发整改通知书,要求限期整改,对违反相关制度规定的进行问责,2人受到诫勉谈话,4人做出书面检查。继续开展政风行风评议工作。表彰市直政风评议先进单位6家、优秀科长14人、公共服务先进单位37家,通报批评政风评议末位单位2家、末位科长2人、公共服务不满意单位6家,并向社会公示。制定2015年度市直单位政风评议和市直单位“政务服务窗口群众评”活动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加大作风建设明查暗访力度。全面启动2015年度巡查工作。目前,两个党风廉政建设巡查组已完成对上年度10个经济责任审计单位整改情况的专项巡查,提出了巡查建议。先后组织开展了7次明查暗访,检查内容涵盖公款吃喝、公款购买有价证券、公车使用、政务服务窗口工作作风等内容,共查处问题17个,处理17人。推行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各类基础数据上报。就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进行调研,形成《关于县乡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调研报告》。建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状况定期分析机制。建立《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召开一次会议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状况进行分析,每季度进行一次信息通报交流。健全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平时考核、社区考核和德的考核机制。开展县级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情况专题调研,研究制定干部综合考评实施细则,推行县级干部年度重点考核,抽取198名县级干部开展延伸考核。制发党委(党组)书记履行干部日常管理监督第一责任人职责暂行办法,推行拟提拔市管干部工作日志公示制度,印发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日常监督审计核查结果运用办法》,对9个单位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对10个单位实施日常监督审计核查。建立“一案双查”制度。完成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考核工作。制定《宣城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考核实施办法》。开展第一轮常规巡查。四、党组织强基固本行动全市各领域基层党组织80%以上达到“六有”目标。截至6月底,全市55%的基层党组织达到“六有”目标。非公企业党组织单独组建率比上年提高20%,有专职人员的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率超过90%。截至6月底,全市非公企业党组织单独组建率比上年提高10%,有专职人员的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率达到60%。抓好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印发《关于做好全市社区党组织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第三次统一换届工作的实施意见》,成立领导组和指导组,召开了工作骨干培训会,对全市社区换届工作作出部署安排。选优训强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党务工作者。组织开展了贯彻落实《机关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调研督查。全市共举办培训班11期,培训1167人次。建成“一平台两中心”的村超过全市总数的90%,建成“一办四中心”的社区超过全市总数的90%。截至6月底,村“一平台两中心”和社区“一办四中心”建成率分别达61%和58%。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切实把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已草拟宣城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意见,报请市委负责同志审定。全面清理部门延伸到村(社区)的公共事务,着力整改基层牌子多、检查评比多等问题。由市委办公室会同市政府办公室,开展部门延伸到村(社区)的公共事务全面清理工作,着力整改基层牌子多、检查评比多等问题。五、党员干部“连心”行动开展代表委员联系城乡社区、在职党员进社区、党员干部“助力企业发展”、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等活动。全面推进“党建带群建,合力抓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干部联户共创文明社区”活动,市直、区直、市开发区共有5234名干部联系40854户,街道、社区共有458名干部联系13977户。启动“干部联户共创文明乡村”活动,每名市直干部联系5-10户农户,其他农户由县(市、区)直干部、乡镇(街道)干部、村干部以及农村党员分户联系,实现全覆盖。市领导轮流担任市信访局“第一局长”,乡镇(街道)党政正职每周一固定接访。今年1-6月份,市党政领导开门接访14次,接待来访群众36批265人次。严格落实乡镇(街道)党政正职每周一固定接访制度。开展单位包村、干部包户活动。市直71个包村单位落实扶贫有效措施40余项,帮扶资金213万元;2332名包户干部帮扶慰问款物148万元。完善“工作日志”制度。采取巡查、抽查、现场察看等方式,对各级干部工作日志填报情况进行检查,每季度通报一次,督促干部认真履职。机关干部通过坐公交车、乘出租车、进菜场、逛商场等多种形式,了解社情民意。编发《社情民意》6期。落实乡镇干部夜间住乡值班制度,开展“四学三访两谈”活动。市委领导6次对乡镇干部住乡值班进行随机抽查。全市“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党课报告会上,对市纪委暗访发现的住乡值班问题进行曝光。继续办好“网络政民互动”、电台《百姓热线》、电视《百姓问政》。继续办好网络“在线访谈”、电视《百姓问政》、网友看宣城等舆论监督平台。上半年,已开展网络“在线访谈”7期,播出电视《百姓问政》11期,组织“网友看宣城活动”3次。
七、开展党员干部“连心”行动“两代表一委员”、在职党员到社区开展活动不少于2次,社区党组织进行全程记实并向所在单位反馈。开展“党建带群建,合力抓创建”活动,安排1728名区直单位干部和“两代表一委员”进社区,共联系群众14498户。4月底前,各单位组织本单位干部开展入户走访。6月4日下发《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干部入户走访的通知》,并分级建立台账。党员干部到联系企业调研帮扶不少于2次,城乡联合党组织开展活动不少于2次。印发《关于开展宣州区“百名干部联百企联百项”活动的通知》,选派100名科级领导干部包保联系100个企业和100个重点项目。建立基层联合党组织。选派106名机关干部到53个村驻村蹲点。开展“干部联户共创文明乡村”工作。共组织35个单位3522名干部职工到13个贫困村联系帮扶,安排13个驻村工作队驻村帮扶,合计驻村工作人数50人。 坚持和完善区领导轮流担任区信访局“第一局长”、乡镇(街道)党政正职每周一固定接访等制度。党政领导共接待群众120批429人次,组织会商19批95人次。乡镇(街道)党政正职共计接待来访群众432批898人次。4月20日、27日,对乡镇(街道)党政正职公开接访情况进行了暗访督查,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区通报。深化乡镇干部住乡制度,开展“四学三访两谈”活动,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抽查。印发全区“四学三访两谈”活动实施意见。2月20日,电话抽查15个乡镇(街道)、15个区直单位住乡值班情况;4月28日,电话抽查24个乡镇(街道)住乡制度执行情况。八、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完善“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五大制度体系”。层层签订责任状,对“五大制度体系”作出要求。目前“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按要求常态化开展,2014年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已完成。完成《党员证》登记发放,并严格执行半年审核机制。为每名党员配发了《党费证》,共配发近3万本。全面开展党员“戴党徽、亮身份”活动。 配发党徽2万余枚,要求相关人员上岗佩戴党徽。九、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加大巡查力度,严格执行廉政风险防控、三个不直接分管、干部日志等有关制度。排查6660个廉政风险点,防控措施12486条。建立“干部廉情信息数据库”。出台《宣州区领导干部工作日志制度实施方案》。搭建区领导干部工作日志电子平台系统,将全区各单位的班子成员近700人纳入平台。实现财政资金和重大投资项目审计全覆盖。组织开展了2014年度区本级财政存量资金和其他存量资金审计、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政策落实情况和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共完成政府投资项目审计98个;开展了3个单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出台了《宣州区区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分类和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党务、政务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建立权力清单制度和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做到及时公开,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2月份,对乡镇街道为民服务中心进行了督查。建立“一案双查”制度。对发生重大腐败案件和严重违纪行为的地方、部门和单位,实行“一案双查”,既追究当事人责任,又倒查追究相关领导责任。十、强化工作保障村(社区)党组织工作经费和服务群众专项经费、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分别按照每年不低于3万元、5万元和10万元落实村、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出台《关于建立基层党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分别按照每年不低于3万元、5万元和10万元落实村、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共安排党建工作经费1200万元。安排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专项经费15万元。村“两委”正职年平均基本报酬达到2.3万元,城市社区“两委”正职年平均工资达到3.1万元,同步提高村、社区其他干部的报酬,并落实好养老、医疗等保障待遇。按照不低于201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5倍,确定村“两委”正职的年基本报酬,确保村“两委”正职年平均基本报酬达到2.3万元,城市社区“两委”正职年平均工资达到3.1万元。从2015年起,全区在职村干部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将村干部医疗保险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社区)增加10个以上。研究拟定了鼓励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措施和办法,确保年底前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社区)增加10个以上。推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新改扩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2个。完成了养贤乡山河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新建任务。朱桥乡油扎社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预计9月底全面完成改建任务。
六、党员先锋模范行动试行《党员证》制度。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拟定全市党员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方案,待信息系统建成后,统一发放《党员证》。全面开展“党员上岗戴党徽”活动。制发通知,要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在职党员,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班子成员,村(社区)“两委”党员成员上岗佩戴党徽。开展会议抽查和明查暗访8次,检查50个单位1000余人次,并进行通报。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调研工作,对各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执行情况进行了抽查,并进行通报。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妥善做好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在广德县东亭乡开展处置不合格党员试点工作。七、完善体制机制以村、社区党组织为重点,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倒排后进党组织,开展专项整顿,促进转化升级。全市共确定80个软弱涣散村(社区),按照“一村(社区)一策”的原则,建立了整顿台账,确定县(市、区)四大班子党员领导作为联系帮扶人,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兼任村(社区)党组织第一书记。目前,整顿工作基本完成,近期组织检查验收。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机制,对教育实践活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整改任务实行盘点销号。及时通报市委常委会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情况,指导各地各单位废、改、立制度共 13900多项。下发落实整改任务“回头看”的通知,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整改任务实行销号处理,及时公示整改进度。同时,将整改清单落实情况纳入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和年度考核内容。截至目前,市委常委会确定的58项整改事项中,21项已全面完成,37项已按进度基本整改到位并长期坚持;26项专项整治任务基本完成;40项改进作风重点制度全部制定出台。八、强化工作保障全市从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服务基层人员中招录公务员不少于招录总数的15%,从村(社区)干部中招录乡镇(街道)公务员。从服务基层项目人员中招录公务员占总数的15%,从村(社区)干部中招录5名乡镇公务员。探索公开比选、组织选调等方式,选拔乡镇(街道)年度考评优秀或受到县级以上党委、政府表彰的公务员到县以上党政机关单位工作。推荐15人参加中直机关遴选。按照不低于上年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倍,确定村党组织书记年基本报酬,并建立村“两委”干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各县(市、区)均制定了实施方案,并按新确定的标准,及时发放到位。以县(市、区)为单位,统一为现任村干部办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宁国市已办理;广德县对个人已购买的进行补贴,未购买的已完成摸底梳理工作;泾县已完成测算工作;宣州区、郎溪县已制定实施方案。按照不低于上年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水平,落实社区干部报酬。各县(市、区)均制定了实施方案,并按新确定的标准,及时发放到位。探索建立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务工作者岗位津贴制度。结合中鼎、亚夏党建经验试点推广工作,鼓励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建立党务工作者岗位津贴制度。按单位人员总数的1%至2%,配备机关事业单位专职党务工作者。市委常委会已研究通过《市直机关事业单位配备党务干部的方案》,近期下发实施意见并落实到位。所有村和县(市)的社区活动场所均达到200平方米,市辖区的社区达到300平方米。全市确定47个村和社区活动场所作为今年达标对象,截至6月底,建成12个,开工31个,已经完成招投标4个。单独组建党组织的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60%以上达到“有场所、有设施、有标志、有党旗、有书报、有制度”标准。截至6月底,已建成“六有”活动场所的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达48%。村级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每年一般不低于3万元,县(市)的社区每年不低于5万元,市辖区的社区每年不低于10万元。分别按照不低于3万元、5万元、10万元的标准,落实村、县(市)社区、市辖区社区的专项经费,全市各级财政共纳入预算4276万元。
(下转B3版)
新闻推荐
●7月23日下午,市委常委、副市长汪谦慎主持召开全市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推进会,各县市政府、市直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上,市政府与各县市政府签订了工程推进责任书。&...
宁国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宁国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