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以来,宣城市迅速贯彻省委、省政府对深化综合医改试点工作举措部署,制定了深化医改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文件,在继续巩固2009年基层医改和2012年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基础上,按照序时进度推进深化医改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医疗机构1327个,其中1所市级公立医院、13所县级公立医院、97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825个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医疗卫生技术人员1.46万人,开放床位10279张。
重点突破
扎实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全面启动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按照全省统一部署,4月1日起市人民医院和市精神病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执行新的医疗服务价格和实施药品带量采购,按时完成了“三个同步”改革措施。5月份,宣城市成立了市属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市属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重大事项进行决策和监督。从改革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2季度市人民医院药占比29.6%、耗材占比9.7%,较1季度分别下降4.3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比例为32.7%,同比增加3.7个百分点;住院次均费用6091元,同比下降4.03个百分点,达到了改革良好预期。
及时调整医疗服务价格。3月26日,全市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方案出台。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并降低大型设备检查价格,提高手术费、治疗费、护理费和中医医疗服务价格,对不同级别医院实行分级定价,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医疗服务价格保持10%-20%的差价。同时下放管理权限,县市区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由县级价格主管部门按照不高于市级价格水平核定。调整后的医疗服务价格按原有的报销比例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稳步实施药品带量采购工作。目前,全市共组建了五个药品带量采购联合体,由区域内县级以上公立医院牵头带领所有基层医疗机构共同组成。全市共确定药品采购计划量6.5亿元,采购方式依据药品类别、区域或医院类别进行分包,实行打包采购。截至6月底,全市药品带量采购工作全部完成,各医疗机构陆续实现了统一网上平台集中采购。此外市人民医院先行先试,实施耗材带量采购,走在了全省前列。
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13所县级公立医院门诊和出院人次分别为122.05万和8.55万人次,较上年分别增长6.68%和下降0.85%;次均门诊药品费用86元,较上年基本持平;次均住院药品费用1794元,同比下降2.2%。总药占比38.2%,较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人员支出占比32.1%,较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相关指标朝医改目标方向发展。
固本强基
进一步巩固完善基层医改
落实“基层医疗机构定向补助”政策。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取消“收支两条线”管理,各县市区认真开展测算,按编制内实有人数核拨人员经费,实行财政经费定项补助。2015年全市预算安排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离退休人员经费、社会保障经费和住房公积金1.79亿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1.02亿元,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及更新、周转房建设经费800余万元。同时督促各地修改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办法,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运行成本后用于人员奖励。
完善村卫生室经费保障机制。全面落实村卫生室药品零差率补偿、一般诊疗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运行经费等补偿政策。加强对村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数量及质量、基本药物统一采购及零差率销售等情况的考核,新增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全部用于购买村医服务。1-5月份,全市共拨付村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药品零差率补助和一般诊疗费共计2917万元。落实村卫生室日常运行经费300元/月,用水用电均执行当地民用价格,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运行基本得到保障。
积极落实村医保障政策。目前,各县市区全面落实到龄退出村医生活补助政策,共计已兑现1398人。宁国市、宣州区在岗乡村医生养老保险比照村干部政策执行,参照城镇居民购买养老保险,共计335人。各地村卫生室建立完善了执业风险防范机制,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制度。按每个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每年不低于2000元标准购买了医疗责任保险,以帮助村医抵御医疗风险。
据监测统计,近年来基层医疗机构就医费用基本相对稳定,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分别维持在60元和1500元左右,总体就医费用相对低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新机制下平稳运行。
宣城市还将通过逐步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组建医疗联合体等方式,积极推进宣城市深化医改工作开展,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医疗卫生事业。 (本报记者 付洁廉)
新闻推荐
“群众的工作群众做,干部也是群众的一份子。”在宁国港口镇近期的一次党政例会上,太平村党总支书记陈光鹏的一席话让在场的党员干部深受启发。今年,太平村着力打造屠村美好...
宁国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宁国,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