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打造津河路精品示范街、开展“四纵四横”停车治理、加强小区物业规范化管理、创新中小学德育课教学……去年以来,宁国通过外塑“形象”,内提“精神”,全面打响争创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攻坚战”。
为巩固与提升文明城市创建的基础,自2014年起,宁国市相继建成了滨江大道、翠竹路等道路,打通了城西路、中溪南路等断头路,实施了8段主干路人行道改造提升,完成宁阳公园、南山公园、龙潭公园建设,新建7处公共停车场,新设道路临时停车泊位1330个、出租车临时停靠点30处,新增城市绿地42.6万平方米,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功能配套。持续开展了集贸市场、城区背街后巷和河道环境、“三车”、“牛皮癣”等专项整治,督促“五小”行业落实卫生标准和“门前三包”;逐步加强小区物业规范化管理,健全小区环境卫生管理制度,不断改善城区市容环境。重新修订《宁国市市民文明守则》,编印发放《文明手册》,持续开展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旅游等行动,不间断地开展交通秩序整治和志愿劝导行动;逐步建立完善志愿服务体系,目前该市志愿者注册人数近13000人,认领开展志愿项目达10余个。
城乡统筹,同创共建。在文明城市创建中,宁国市将城乡环境治理作为重要载体,把“三线四边”环境综合整治、美好乡村建设与文明城市创建结合起来,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集中力量长足推进。为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焦点难题,该市通过扎实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切实改变了农村环境脏乱差的状况;与此同时,在“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中,该市开展了“森林村庄、绿色长廊、森林公园”等城市微型景观建设;以“汪溪高速出口—宁国大道—西津河两岸—宜黄线—S104”为重点,全力打造精品路线;成立了公路沿线及省际周边、铁路沿线、河流(水库)沿线、城区周边环境等七个环境治理工作组,着力整治突出环境问题。
除了外在“塑形”,在文明城市创建中,宁国市还注重提升内在“精神”。为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该市创新中小学德育课教学,扎实开展了“小手拉大手、文明路上一起走”、“好家风、好家训”、“寻找美德少年”等活动,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广泛开展“道德讲堂”活动,去年以来,该市各市直单位和社区道德讲堂开课500余次;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在交通集中路段设置了近300处大型公益广告,在重点路段、重要媒体、电子屏植入核心价值观内容。此外,该市还通过持续开展“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推报表彰活动,营积极造“学好人、帮好人、做好人”的氛围。(胡起 本报记者 顾维林)
新闻推荐
●6月24日上午,市政务服务中心二楼综合窗口召开“三证合一”首证发放仪式,市委常委、副市长汪谦慎出席。“三证合一”是指企业设立登记时,将其依次需要办理的工商营业...
宁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宁国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