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做好新时期、新形势下的统一战线工作,宣城市委统战部以加强四个社团组织建设为抓手,着力助推统战工作再上新台阶。
光彩事业促进会绽放光彩。宣城市光彩事业促进会于2004年11月成立,现有理事177人,其中,团体理事18人,特邀理事19人,非公企业理事140人。市光彩会的宗旨是: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促进共同富裕。按照自觉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通过民间渠道,广泛动员各界人士投身到扶贫济困的光彩事业中来,为宣城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市光彩会自2010年换届以来,积极助力美好乡村建设,先后参与全市19个新农村建设项目;扎实有效地推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与“老革命、老党员、老模范”结对帮扶活动;持续开展“进百家敬老院”、“关爱孤寡老人”和“光彩助学”系列活动。尤其是创设了“光彩基金”,得到了宣城市非公经济人士的积极响应。近年来,光彩基金先后接受340多家非公企业460笔共计2185.9万元捐款,同时拨付助学、助残、敬老、济困、帮扶和新农村建设等各类捐赠2110.9万元,社会反响较好。2014年宣城市光彩事业成绩突出,荣获省光彩事业组织奖,宣城市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毛传平、姚民和、尹建贺被授予全省第四届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毛传平获得省光彩事业奖章;宣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荣获全省光彩事业突出贡献奖。
民族团结促进会促进和谐。宣城市是一个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共有45个少数民族12000余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5‰左右。其中千人以上的民族有畲族、回族、苗族、彝族、壮族。辖有宁国市云梯畲族乡和宣州区沈村镇胡村回族村。民族团结促进会于2012年9月20日成立,是宣城市第一个经批准成立的,由宣城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单位和各族各界人士自愿组成的联合性、地方性、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现有会员50名。自成立以来,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联合印发了《关于在市直机关开展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活动的通知》(办〔2012〕12号),在全市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创建活动,调动和激发了全市上下开展促进民族团结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了宣城市民族工作整体水平,巩固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本着对少数民族同胞高看一等,厚爱三分的原则,根据民族乡村、民族企业等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确定需要帮扶的事项,民族团结促进会有针对性地向对口市直单位下发帮扶建议函,以利于各市直单位对民族乡村和民族企业在资金、项目、技术、政策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仅2014年,市直各单位援助50余万元建设胡村回族村为民服务中心项目。通过创建活动,民族乡村面貌得到了明显改观。宁国千秋村被列入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命名挂牌名录,云梯畲族乡被省文化厅评为“民俗展演之乡”,同时被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文化厅、文物局、财政厅公布列为省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录。
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凝聚力量。宣城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简称宣城知联会)成立于2014年12月16日,是以宣城市无党派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自愿组成的、具有统战性、知识性、联谊性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宣城知联会现有会员80人,均是在各自领域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和代表性、工作业绩突出的党外知识分子。宣城知联会受中共宣城市委统战部的指导和管理,经宣城市民政局依法登记。宣城知联会将按专业技术类别分类组织无党派人士开展扶贫帮困、科技下乡、送医下乡、送教下乡等有意义的“同心”实践活动。团结和带动一批党外知识分子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
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助推发展。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是由在宣城市及市属各县市区登记注册的台湾同胞投资企业(独资、合资、合作)和台湾同胞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其宗旨是团结宣城市台商,密切与宣城市政府及各部门间的联系;服务会员和台资企业,维护其合法权益,促进台资企业的健康发展,推动宣城与台湾两地经济合作与交流,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台协会的成立加强了对港澳台和海外代表人士联系和沟通,及时反映了台湾企业家的呼声和建议,助推台资企业转型升级,成为宣城扩大开放的窗口,更好地推动宣城与台湾之间经贸合作交流,推进宣城全面深化改革。2014年以组建台协会为契机,完成了5次市经贸团组赴台考察任务,8场对台专题经贸招商活动和邀请4批次80多位台商来宣考察,提升了宣城在台商中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并成功引进了总投资2.1亿元的昆山统福美耐瓷制品项目。
新闻推荐
宁国讯 为改善全市大气环境质量,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连日来,宁国市住建委组织执法人员对全市31个在建房屋、市政建筑工地施工扬尘、混凝土搅拌站的材料堆场、作业面等场...
宁国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宁国,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